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问:你说青官等辛苦,为什么辛苦呢?

答称:叩佛前。

说完就走了。

不久,夫人与大女儿又扶乩,这时孙女青官等皆已去睡,我在旁记录。

女复至,说:父母念佛,儿心不安。

刚才,我和夫人一起的确在默诵佛号。女儿竟然知道了。

又说:姐念妹最深,望勿悲思。

其母问:今天青官和田官将他们所作的画放在你前,你看见了吗?画得就象乱草一样,你认为怎么样?

答:见,尙佳,好笑。亦见两儿想我真心。

问:以前我们曾经乩请你嫁到林家的堂姐来,你看见没有?

答:见。

问:那时你在旁边吗?

答:儿亦同在,称儿功课虔诚,信心坚,夙根勿忘,真是一日千里,不昧本真。

她所说“功课”,应该是指念佛,说女儿学佛进步非常快之意,我想之所以进步快必然是女儿学佛的根基牢固。

夫人又想问女儿作诗没有?

我知道最近几天有佛事,女儿必定很忙,我特制的增加字数的乩图又还没有完成,如果作诗,女儿寻字就很困难,所以我就叫夫人不要问女儿作诗的事。

夫人就问:那你父亲给你出了些什么诗题?

答:未作勿告。

妙哉!妙哉!我先前焚烧给女儿诗题的时侯,就告诉她,我没有告诉任何人我给她出诗题的事。

第二天,我就将女儿所指各物照她所说的那样分给了青官田官辛官,他们都欢天喜地的拿去了。

日光下扶召亦至

初五日即五月十四日晴

今日为亡女去世百日之期,午后寿侄媳来,即晚六时许,天尤未暗,内人欲与寿少奶奶扶乩,我说女儿此时那有空闲?且从来扶乩皆在夜间,今日阳光未落,总不相宜。

而夫人却想试一试,即与寿少奶奶就窗口日光中倚桌扶之,岂知亡女亦到,初指嫂字,当时女儿的四嫂等亦在旁,因问嫂为何人?

答:寿。

又答:见嫂诚意,故芬忙中一来,经卷不看有罪,受佛戒时要宣读。

我料想今天晚上女儿要受幽冥戒,必定很忙。

女儿又答:寿嫂佛事看完,可生信心。

问她:每次你都说看经或念佛,不知道你看的是什么经?

答:《心经》,《金刚经》,《法华经》未学全,尚有大经,学宜具名,立皈愿,夙因不昧,可望成仙,求佑父母,永免轮回。

说完就走了。

晚上在大厅作幽冥戒法事,此法事是为亡人取法名皈依三宝而受佛戒。女儿所说的“学宜具名,立皈愿”或必须受戒立皈愿后方可学大经而成仙佛,我就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了。但是,我相信女儿在阴间常常为父母求福庇这种孝心,就已经具备了来成为仙佛的根本。

读心经能见真义

初七日即五月十六日小雨转晴

前天女儿说她已经学了《心经》《金刚经》,并且还十分虔诚。看到女儿都如此虔诚信佛,内心感慨良多,所以我也从书房取出前人解注的几种《心经》,仔细的读了很久。昨天和今天,我都将《心经》放在女儿灵位前面。

已经是夜深人静之时,其他人都已经睡下了。只有我和夫人还没有睡,百感交集而无法安眠。为解闷我与夫人又扶乩请女儿来,因无人记录,所以记的不完整。我想只为消遣,也就不必全部记录,所以就只记了极奇和极精之语。

问:我看的这个《心经》好不好?

答:尙佳。

间:昨天已经做过幽冥戒法事,你应当已受佛戒了吧?

答:儿前曾受过,勿迷。今再行戒仪。

这难道是说女儿生前的前身就受过戒,所以说这次是再行戒仪吗?

问:你前生究竟是谁?这个佛戒你又是在哪儿受的呢?

答:不可言。

我想可能是有难言之隐,而不能乱说之故吧!

又答:和祥生定,定生静,静生悟,悟生空,空可无烦恼。

夫人问:你父亲昨天和今天都在读各种《心经》注解,你了解《心经》吗?

答:能见真义。

以上所说,与儒家佛家之妙谛相合,可知她说的“能见《心经》真义”非虚语也!

夫人又问:你前生之事,真的不能说吗?

答:留此未了因,常伴双亲久。

家和万事吉,大众各迎庥。

从这四句佛家偈语可以知道,女儿对于经典的心得体会已经了不起了。所以可以信口就作偈诗。推测女儿的意思,她之所以不告诉我们她前身的事,是为了陪伴父母亲的缘故,如果说明了前生之事,陪伴父母亲的时间就可能不多了。不知道我的推测是否正确?

沈逋翁居士佛学甚深,他作的《宗镜录纲要》一书在社会上流行,他看了女儿的诗后作了一点简单的说明,附录于后:四月初七日答:儿前曾受过,勿迷。今再行戒仪。(沈逋翁居士注:既能见佛,必早受戒,疑法事赘矣,云再行戒仪,乃知得此尤为圆满。)

女儿所答:和祥生定,定生静,静生悟,悟生空,空可无烦恼。(沈逋翁居士注:此数语无问自说,盖为未受戒者开示修行妙门,能破除贪嗔则无暴戾,无暴戾则无躁动而得定静,由此生悟,宜无所不知而拈一空字,正是针对色阴,色阴灭而渐及受阴想阴,故曰可无烦恼,此本楞严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而融通之,所谓方便说法,使人易之易行。

初八日即五月十七日晴

夜深时,仍与夫人二人扶乩,女儿随即就到了。

说:父母二人与儿言,最清心真至,不喜他人知,多问。

我问:近来看你所说的,有很多次说到“静境”,又常说诵经,似乎你对佛理已深有体会和心得了,你是从哪儿学来的呢?

答:信心深,佛经悟,非难学。

其母说:你已深悟一切皆空了,但是对父母仍恋恋不舍,不知这对你学佛有障碍没有?

答:佛情正嘉,闲情不生,罔念力消,情之正者,佛亦嘉勉。不失虚无严义。

我感觉女儿所说的话至精,然而我平时没有读过佛家经典,竟然不知道“虚无严义”的意思!所以问她“虚无严义”的意思。

女答:《法华经》内有此释。

女儿于初五日乩语说《法华经》还没有学完,知道女儿对于《法华经》,已经领悟了很多了。

其母问:我将往朱巡吊唁一下你嫁到林家的堂姐,你跟不跟我同去?

答:儿伴父。

其母说:你父亲十四日也要到朱巡去,那你去不去呢?

答:随父去同返。

其母又说:你的魂魄非常灵应,所以我们才能与你通过扶乩来常常沟通说话,但是必须要二人按乩碟才动,一个人按,就不动,你有没有办法,能够一人按也可以动吗?

答:学尙幼,不能行。

今天晚上,我扶乩是一只手按乩碟,一只手在作记录,这样两个眼睛就不能够专注在字上,而乩碟的行动跟以前还是一样,没有区别。我想,以后如果心越诚,手越熟悉的话一个人按乩应该可以办到。

民国28年灵异记录集-“吹万楼日记节钞”白话试译》小说在线阅读_第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渝州一江春水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民国28年灵异记录集-“吹万楼日记节钞”白话试译第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