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脸色一沉,刚刚死里逃生的喜悦,一下子被冲淡了。
叶子似乎有心事,也半天没说话。
还是我先开了口,“不管怎么样,让你们去冒险的事儿,我还是不能干,看看有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吧。实在不行我就硬抗,龙缠身是我大伯给我下的,我大伯总不能真死乞白咧的弄死我吧,肯定还有活路。”
叶子摇了摇头,“我觉得没那么简单,我打听了,你这个书里边写的换命的法子,可能真的是彻底解除你龙缠身的唯一办法。”
我瞅了瞅叶子。
“我们现在想的,只能是把这个换命的事儿做得稳妥点儿,让大家伙儿都能顺利的活下来,把危险降到最低。”叶子抬头看了看我,“我想这样,你总该能接受大家的帮助了吧?”
如果真的有把换命的危险降低的办法,我当然愿意尝试,我才十八,还没活够。
“我已经有了思路。”叶子说道,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叶子的表情怪怪的,说话的语气也有点儿不自然。
“我看了你换命的法子,说白了就是一个阵法,你也知道我们麻衣门,对阵法这东西研究的最多,我给你详细倒扯倒扯。”叶子说着,拿过一张纸一根笔,在纸上画了起来。
“五个人,就跟我们麻衣门布阵的材料一样。”叶子在纸上花了五个圈,然后又在圈里画了一个三角,用笔点了点,“你就相当于这个阵法的阵眼,这个阵法运行起来之后,可以吸引七月半那天的百鬼之力,将你改成极阴之身。”
我点点头,叶子讲的浅显,这些我都能明白。
“我直说,你别不高兴啊,你们魇镇门,对于巫术灵力的运用,没的说,高手。不过对于阵法,却是外行,这个阵法虽然是老辈儿传下来的,在麻衣门高手看来,还是有些缺陷。”
“布阵就跟你们现在数学课,做应用题一样,环环相扣,一步一步算准了,其实可以有不同的解法。”
“头一个,五个人作为布阵的材料,吸引百鬼之力,也会直接面对百鬼的冲击,特别危险。其实是有办法避免的。只要在这五个人身边再布置个小的护身法阵,就能挡住一部分冲击。”叶子说得平淡,总有点蔫了吧唧提不起精神的劲头儿。
“二一个,估计当年魇镇门高人发明这个阵法,没有在五个人身边布置小阵,是怕减弱了对百鬼的吸引力,这事儿也有办法,你是阵眼,如果能在你身上施展引魂术的话,就能办得到。”
叶子终于抬起头,“所以这事儿,分两步来解决,一个是对五个人的保护,一个是在你身上施展引魂术。最终的结果,跟原来一样,只不过解题的步骤复杂了一些。”
“叶子,你别瞒我,是不是这样的话,你们五个人就没危险了?”我看着叶子的眼睛。
“当然不是,危险还有,不过降低了不少,至少像小杰和苏雅这样的普通人,也有可能撑得下去。”叶子倒没有隐瞒。
我想了想,万事没有绝对,眼下也只能做到这个程度了。
在自己身上施展引魂术,这个我有点办法,阴阳剪当中有一个剪纸,叫做“引魂鸡”。
引魂鸡本身,是葬礼上的一种风俗。
以前老辈儿的人迷信,认为人死之后七七四十九天之内,魂魄会到处游荡。前四七的时候,死去的人并不以为自己已经死掉,而是按生前的生活习惯而游走。
直到五七之前这几天,才大梦初醒,知道自己已经死了。
人都恋家,就算知道自己死了,也会感觉万分不舍,越是这样,越是想要亲近亲近自己的家人。
结果就导致死者的魂魄围着亲人乱串,时间长了就会找不到去往地府的路,错过了最好的投胎时机,变成孤魂野鬼。
做五七就是为逝去的亡灵做个告别,指引亡灵去往地府,而指引亡灵去往地府最重要的就是引魂鸡。
有些地方,引魂鸡用的是真正的鸡。发丧的时候,专门有人抱着引魂鸡,还得不停的打它,让鸡打鸣(鸡的内心是崩溃的)。
打鸣就是给死者引路呢。
发丧结束后,还要在坟地里把鸡放了。有这种风俗的地方,一般人家,不会吃外面乱跑的不知道谁家的公鸡,万一是引魂鸡,吃了不吉利。
也有地方,引魂鸡用的是扎纸或者剪纸。
功效是一样的,都是给魂魄引路。
阴阳剪的引魂鸡,算是咒字术,引魂鸡要是施展在人身上,肯定容易恶鬼缠身,招惹不干净的东西。
用来增加我自己对百鬼的吸引力,倒是正合适。
不过咒字术的阴阳剪,要求的灵力都比较高,以我现在的水平,剪出来,效果也不一定好。
不过这也没办法。
我这儿还好说,叶子这边却有点儿问题。
要在五个人身边布置的小阵法,特别的各色,一来要保护五个人的安全,不让百鬼近身,二来还不能太霸道,把百鬼都吓跑了。
麻衣门对于阵法研究的很深,还真让叶子找到合适的阵法了,离火三尸阵——种避鬼不驱鬼的阵法。
原理也简单,会在外面形成一道离火,同时还会给鬼造成错觉,让鬼以为阵法中的是自己的同类,虽然也能吸引百鬼,但是却不会受到伤害。
简单说,就是忽悠鬼的……
阵法有了,但是布阵的材料,叶子犯了难。
最难办的材料就两种,一种叫做煤精石,一种叫做鬼蘑。
麻衣门里面布阵的煤精石,和现在常说的,用来做印章、摆件、雕刻的煤精石,还不是一种东西。
常见的煤精石,是一种矿石,挺贵重,但是花钱就能买到。
麻衣门用来布阵的煤精石,却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材料,是白煤在高温下,燃烧不充分凝结成的一种类似结晶体的东西。
具体原理我是整不明白了,不过煤精石最常见的地方,就是景德镇这种烧制瓷器的窑口。
一般的人家冬天取暖做饭烧的煤炉子,烧出来的顶多是煤核。而那些大型煤电厂一类的地方,燃烧比较充分,烧出来的都是炉灰渣子。
只有在烧制陶瓷的一些窑口,还得是传统的土窑,才会有这种东西出现的可能。
叶子愁的啊,北方的瓷器窑口本来就没什么,唐山那边儿倒是有烧陶瓷的,不过都是工业化生产的炉窑,老式的土窑没有。
南方的景德镇、潮汕一带,倒是还有一些土窑,不过那可忒远了,当年可没有高铁,坐火车去一趟景德镇得一天一宿,潮汕一天一宿都到不了。
来回折腾,人生地不熟不说,时间也不够。
要不怎么说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呢,我老家所在的村子,是方圆百十里,唯一一个会做陶器的地方。
我们那儿产黄土,山根儿底下,有不少地方都有十来米厚的黄土层。
那些黄土特别细致,晒干了之后,敲碎,再用水泡好,撒草木灰和泥,就可以做出来陶器胚子。
之后放到土窑里面烧制,出来就是黑陶了。
这门手艺是从清朝中期的时候就有了,也不知道具体是哪位高人带到我们村儿的,就这么一辈儿一辈儿的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