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他朵拉着脑袋,无力地闭着双眼,在消磨着生命中最后的时光。体内的一点点元气,正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慢慢地流逝,而他却只能默默地等待着生命最后的判决。
这时,太阳也越升越高,在阳光的照耀下,那株汉柏居然发出了金灿灿的光茫,一时间它又显得非常的尊贵、典雅,如果不是在树梢上还有几片叶子在点缀着那一丝丝的生气,那他完全可以称作是一件混然天成的树雕艺术品,完全可以成为旷世传代的国宝,进入博物馆珍藏了。
空气中也仿佛透露着一种死亡的气息,看来这株千年神树已经到了通灵的境界,可能她也知道自己的生命既将终结,自己余下的时日已经不多了,所以这种行将就木的气氛,感染着这周围的气场,让周边的一切生气都随之黯然失色,也让世人都增加了一种莫名的伤感与悲观。
时不时还在几只秃鹫从不远处飞来,停留在那光秃秃的树枝上,这更加加重了这里死亡的气息,李子木甚至还闻到了空气中一股淡淡的腐尸味!
来到古柏树前的高台上,放眼往山下一看,还真有一种“山凳绝顶我为峰”或者“会当凌绝了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这里虽然不是山顶的最高处,但位置极佳,处于这一带山水的c位,站在这里,就像是一位身经百战,英明神武的将军,站在高高的将台上,在检阅自己即将出征的军队一样。一时间他心中豪气顿生!大有一种逐鹿天下,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
极目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对面山麓间由高到低是一片片硕果累累的果树林。那些果树叶子迎着微风翩翩起舞,树冠也跟着摇头晃脑地摆动了起来,就像是一群广场舞大妈,伴着美妙的音乐,在广场上跳着欢快的舞蹈。
微风拂来,耳畔随即传来一阵莎莎的声音,听上去让人觉得充满了生机,充满了希望,充满了积极向上的阳光力量,这才是天地间最美的声音,这才是大自然演奏的天籁之音。
那些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水果,在枝头上跳来跳去,就像是一群调皮的孩子,在儿童游乐场里边快乐地荡起了秋千,耳边还不时传来他们的欢歌笑语。
比果树林稍低一点的地方是一片片金黄色的稻浪,再低一点便是一片波光鳞鳞的湖面,湖面上有几只扁舟来往穿梭于两岸之间。不知不觉间,李子木想到了一句诗来“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只有眼前这美丽的画面才配得上这样优美的诗句。
想到画面,李子木猛然惊醒,一下子从那美丽的幻想中惊醒过来,这不就是那张梨花盛开的图片的拍摄点吗?只不过现在看不到一朵梨花,而是满树的梨子。
再往近看,便是九里山的山脚,山麓间一片巨大的榕树林仍然笼罩在一片雾气之中,现在已经接近中午11点,而且太阳也升起了老高,这榕树林里居然还有这么大的雾气!看来这里温差确实大,树林大、雾气重、进去之后不容易辩别方向,容易谜路,禁止游客进去也是明智之举啊!
在榕树林的边缘地带有两排高大的松柏蜿蜒来到山顶,就像一条翠绿的飘带,把榕树林和景区里错落有致的建筑群合理地分开了。
古柏树下有一个景物介绍牌,上面写着“九龙汉柏”矗立于九里山之上,其得名于形状,九根苍劲的树干如九条盘旋的巨龙指向苍天,树皮呈块状,犹如片片龙鳞,故称为“九龙汉柏”。相传此树为西汉惠帝所植,到此已经历了2000多年风雨,其形态奇特,世上绝无仅有,与山上的另外六株唐代袁天罡所植的柏树组成了“北斗七星”状,被称为“七星伴月”。
李子木站在九龙汉柏的花坛边上,往前方一看,呵!还真有这么一回事,在不远处错落有至地矗立着另外六棵较小一点的柏树,与这株九龙汉柏一起组成了一个北斗七星状的图形。
“啊弥陀佛,施主来此不为上香祁福,也不为抽签问卦,却是为何?”李子木回头一看,不知何时,一个慈眉善目的中年和尚,双手合什,大大方方地站在了自己的身边。
李子木本来不想搭理那个和尚,但看那和尚一派悲天悯地,兼济苍生的模样,心里便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再加上对方态度十分的虔诚认真,动作也十分的谦逊有礼,让人一看就有一种亲近、随和的感觉,所以他也不好再拒人于千里之外。虽然心里有一千个不愿意,一万个不高兴,但也不得不敷衍应付一下。
李子木也学着那个和尚的样子,庚既双手合什还礼道:“失礼了大师,我到此只为游山玩水!别无它图”。其实李子木心里想说自己从来就不信佛,也从来不会上香祁福,但碍于情面,他也不得不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
“施主既来游山玩水,为何孤身一人?我看施主在此站立良久,且心事重重,不像是一个单纯来游山玩水的人!莫非有什么烦心之事!可否说来听听,看老纳能不能为施主解惑!”这和尚果然有点真才实学,一眼便看穿了李子木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再次证明,这个和尚关注李子木的行踪,已经有些时间了。
“我本来就是孤家寡人一个,习惯了独来独往的生活,因为生来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为人木讷,又不苟言笑,以至于到现在也没有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更没有交心过命的知音,所以一直是形单影孤的一个人,让大师见笑了。”李子木想随便说两句,搪塞一下对方就行了。
“成群的燕雀,怎么能了解,鸿鹄的志向了;孤独的狮子是从林之王,而蝼蚁成群,却只能成为碌碌众生的一个缩影;高飞的鸿�4�6,只能让其他的飞禽望其项背。你之所以一真没有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是因为你太过于孤傲,太过于清高,你不愿意拆去你心里的篱墙,所以就没有人能走进你的内心世界,从而造成了你今天的这种局面”,和尚以物喻人,说了一大堆看似不着边际,实际蕴涵哲理的至理名言,弄得李子木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大师既然这样说,我也不好再有所隐瞒。我近来渐渐觉得厌烦了世间的喧闹,看破了红尘的悲欢,工作中的繁文缛节让我身心俱疲,人世间的薄情冷暖也让我心如介石。由此我更是专注于游山玩水,钟情于花草虫鱼。余身虽长,但已别无它求,所以想托身于山水之间,忘情于波涛之上,到此寻一方清静,还请大师不要见怪”。李子木也学着对方的口吻,装着好像很有文化内涵的样子与对方交流了起来。
“施主这般年纪,正是大好年华,竟对人生有如此看法,可叹!可悲!”和尚仿佛觉得李子木所说令人不可思议一般,一边说,一边摇头。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可叹!可悲的地方,这完全是各人对人生的理解有所不同而已。在我看来,人生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的长度和高度,更多是意义是在于他的厚度和宽度。或许别人追逐的功名利禄,我却认为那是我身上的枷锁;别人为之奋斗一生的庙堂之位,可能是我心里的藩篱;别人羡慕的灯红酒绿,我却认为那是胜于劳形的案牍,”没想到在不经意间,李子木居然把隐藏在自己内心多年话说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