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日王,古印度历史上最后的英雄。
最后一个由印度本地人统一了大部分印度区域的王者。
17岁就登基,六年时间,人不解甲,象不卸鞍,东征西讨。
而后登基为皇帝。
此刻的他尚且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走到了终途,更不知道自己去后,一千四百年间,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硬生生没能出现第二个如自己一般的人,从不曾独立,始终被征服,若是知道此事,他大概根本没有办法闭住眼睛。
而此刻,他只是大笑着展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在和陈渊,以及玄奘彻夜长谈之后,表达了对于大唐的向往,并且当即派出了使节前往长安结盟。
“你们有谁想要见一见自己的好友吗?可以让他一同过来。”
戒日王如此询问。
玄奘摇头,而陈渊则是迟疑了下,道:“我有个好友,叫做王玄策,不知道现在有没有空闲,如果可以的话,他一定是有作为外交臣使的器量的。”
“好!”
戒日王很痛快地同意。
在给大唐的文书上,写着听闻有王玄策之人,希望来此。
之后王玄策果然出使此地。
并且在他第一次出使来到戒日帝国的时候,和戒日王颇为投缘。
而在第一次和玄奘还有陈渊见面的这一年,晚宴过后,戒日王拔出了自己的剑,扔给了陈渊,后者好奇看过去,看到了剑锋上细密的纹路,散发出明显的灼热神性,若有不解地看向戒日王。
戒日王微笑道:“这是我的剑,戒日的名号,便是持戒的太阳神。”
“所以这把剑,是受到诸神祝福的,我将这柄剑交给你。”
“你将会是这一柄太阳神之剑的主人,持拿此剑,足以号令诸神。”
“作为交换,我希望能够得到你的佩剑,朋友。”
这是很多国家朋友和朋友,战士和战士之间的礼仪。
况且,戒日王在此,这柄剑也没有什么用,更不可能号令诸神。
只是作为朋友的礼物而存在。
戒日王希望以此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友谊,并不会受到身份的影响。
游侠儿反手取出了自己的佩剑,拂过剑锋,递给了戒日王,两人相互交换了佩剑,游侠儿的唐剑放在了戒日帝国的王宫,而那柄几乎是直接以古代神性铸造的戒日剑,被随手放入了牛皮剑鞘里面,而在他回忆起这一幕的时候。
西昆仑里的卫渊手指微微动了动。
一缕气息溢散出去,而后顺着西昆仑的背面,滚滚而下。
古印度某处封印里,沉寂千年的赤色火光隐隐亮起一缕。
而后,玄奘想要返回神州。
他们也面对着整个西行路上,最后也是最盛大的威胁和狂欢。
很快的。
在古代印度的历史上,发生了最荒唐的一件事情。
至少在石磐陀眼里是荒唐地可怕的事情,是的,作为对国王特攻这一特性持有者的玄奘,引发了他所见到最离谱的情况,亦或者说,是整个印度这一古代神系文明里最离谱的事情。
七十个国家里面,两个最有势力的国王。
一统大部分古印度天竺的戒日帝国之王!
太阳神化身之躯,戒日王。
一统东方区域的东印度之王。
两个扔出去吓死人的帝王,为了玄奘在边关列阵准备打一架,石磐陀被派去出使东印度王,东印度王冷笑着表示:“我本是凡夫俗子,向来沉溺在尘世的欢乐里,现在听说了中国僧人的名字,萌生了学法的念头。”
“但是,如果中国僧人不来,我肯定会将那烂陀踏平!”
石磐陀:“…………”
他叹息着感慨:“尼玛熟悉啊。”
这种操作让曾经的大马匪头子贼熟悉。
嗯,太熟悉了……
踏平那烂陀,抢走唐玄奘!
打对手,抢女……不,抢男人。
石磐陀表示冷静。
这场面我熟……
冷静。
冷静个鬼!!!
已经四十来岁的大马匪觉得腮帮子疼,你们几个皇帝跑来抢一个和尚,是不是脑子有问题?话说师父这一路上到底蛊惑了多少个皇帝了?五个,还是七八个了?真的没问题吗?
怎么感觉只要是个皇帝,见到师父都入魔了似的。
虽然他确实是好看。
可是他比我的还大啊。
蛋疼的石磐陀回了戒日帝国,把事情告诉了戒日王。
戒日王看向旁边摸剑的卫渊。
“阿渊,你见过大象跳舞没有?”
游侠儿茫然:“没有啊……”
“今天你就见到了。”
戒日王冷笑着直接把他征服北印度的军队拉到边关去。
戒日王是个绝对自我的帝王,对面儿拳头硬,他只会比对面更硬,不过,想到这句话的时候,戒日王看了看旁边的游侠儿,眼眶有些疼,默默把这霸道的话咽下去。
最终没能打起来,东印度王不得不退后一步。
而相应的,他要见识天下最厉害的佛法,因而,戒日王欣然答应。
选择了举办涉及到整个印度全境的法会。
只是这一次,就不只是佛教了。
少年跟着雄伟的老师和长辈们,乘坐着大象,前往戒日国的都城。
曲女城。
据说,那里的国王励精图治,大有一统天下的气魄,所以这个少年极为希望能够见一见那个都城,他这一脉是古婆罗门教,现在还是这个称呼,之后被称为印度教,教派当中,大德林立,是前所未有的兴盛。
继往开来。
他的老师,是当代古婆罗门教的首领,门下弟子众多,散布在整个古印度区域的七十个国家,这个时代,说实话佛教已经开始没落了,那烂陀寺是最后的辉煌,而相应的,古婆罗门教正在鼎盛。
他们和玄奘的矛盾,主要来源就是后者几乎就是第二个乔达摩。
乔达摩打算掀翻种姓制度。
这个来自于大唐的僧人,则是提出了另外一个解释,但是他将种姓制度解释为了,依据个人的素质来划分的,这似乎没有什么,但是他所创立的佛法,却是循序渐进的,可以提升自己的领悟素质。
也就是说,玄奘直接抹去了‘种姓’和‘血脉’的关系。
先天资质越高的,就代表种姓越高。
而怎么样判定先天资质呢?
靠勤奋,靠修行,也就是说,靠后天努力。
反正不能靠吹祖宗。
而最狠的是最后一档次,叫做无种姓,也就是说哪怕你没有修行出什么结果,那也只是代表着,你没有修道的资质而已,其他无碍,将种姓直接和修行学习画了等号。
这几乎一禅杖把种姓制度砸断了脊梁骨。
用那八百斤禅杖砸在脑壳儿上告诉你。
众生平等。
人人成佛。
众生平等。
人人成佛。
亦或者用神州的风格来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是蛊惑众生的外魔,必须要把这和尚驱逐!”
长辈们咬牙切齿地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