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尊的父亲将女子,抱起放到黄牛上,表现出依依不舍之情,其实这里面是有内在含义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吐蕃奴隶制政权以后,当时位于吐蕃南部的泥婆罗(今尼泊尔)为了免遭灭顶之灾,才将尺尊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可也有人说松赞干布之所以要迎娶尺尊公主为妃,是为了加强与泥婆罗的友好关系,从而起到巩固吐蕃和印度半岛的宗教联系的作用,并采取用兵逼迫尼但尔(当时叫泥婆罗),对方才迫不得己将尺尊公主,下嫁到土蕃的。
尺尊公主在入蕃时带来一些工匠,还带来一尊释迦牟尼8岁等身佛像,根据某些书籍记载,尺尊公主建造寺庙失败,建筑多次倒塌,请文成公主指导,与文成公主共同建造寺庙,于是就有了大昭寺和小昭寺。
关于泥婆罗的尺尊公主,敦煌吐蕃文献、吐蕃金石铭刻等吐蕃史料里奇幻荒谬成分较少的部分以及汉人史料的记载里,都有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却都没有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
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这事,仅来源于部分吐蕃书某些奇幻小说剧情过多的章节(例如柱间史(西藏的观世音)、西藏王统记等书的某些章节),实际上,泥婆罗尺尊公主地位比较低,甚至有国外藏学家写了《松赞干布的妻子》,说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是虚构的。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虽然是宗室女,不是真公主,但她们在吐蕃地位很高,吐蕃书籍《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文成公主,唐朝宗室女(不是皇帝的女儿),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松迎至吐蕃之地。”“及至羊年冬,祭祀赞蒙文成公主。”
金城公主,唐朝宗室女,雍王李守礼的女儿,《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及至狗年(公元710年)……赞蒙金城公主至逻些”“及至兔年(公元739年)……赞蒙金城公主薨逝”“及至蛇年(公元741年)……祭祀赞普王子拉本及赞蒙金城公主二人之遗体”,《敦煌吐蕃历史文书》的记载中,有赞蒙尊称并且去世后享有祭祀是地位不低于吐蕃王后的人拥有的待遇,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都拥有这待遇,松赞干布的女人里仅文成公主拥有这待遇。
松州之战唐军击败吐蕃军,松赞干布退兵谢罪,吐蕃退出党项、白兰羌等,青海的吐谷浑成为唐朝的藩属。唐朝长期控制河西陇右,还逐步控制了西域(安西北庭),吐蕃松赞干布接受唐朝的册封,唐朝对吐蕃处于优势,使文成公主在吐蕃地位高。
但是如今看来,那些没有根据的传闻都不可靠,历史讲的是实证,什么叫实证,在考古学就是眼前为实的古物真家伙叫实证,这幅巨长画卷,足以证明了尺尊公主的身份,看来传闻说尺尊公主,是松赞干布的第一皇后(因为先嫁为主,只是后来她死后,文成公主才名正眼顺为皇后,就另说了)”。
大金牙舔舔嘴角边的涂抹腥子,又咽了回去,接着往下说:“还有这画上的黄牛,但不是什么牛都是,在尼伯尔地位非常的尊贵,和西藏与印度差不多,他们的民族都信奉牛为神,其实这些国家的文化都差不多,说白了就如中国、韩国和日本的文化关系一样,都是受到古印度那个阿三的文化影响。
尼泊尔人大多信奉印度教和佛教,尼泊尔人在敬黄牛为神的习俗,不管是谁,是有意或无意的伤害“神牛”者,教要受到罚款或法律制裁,他们忌用毛皮做任何物品,他们认为动物的皮是不洁净的,他们忌讳水牛、公羊、公鸡,人们都把这些动物视作邪恶的象征,他们忌讳有人触摸他们孩子的头,认为这是极不礼貌的,尼泊尔人在饮食上,一般不爱吃海参等类怪形食品,不爱吃姜等,还有那个饮食的习惯。…”。
由于鼎的太高大,我们不得不将周围的石块,搬运过来垫在鼎的下面,五人轮流两人一组,对这四个大鼎进行观看,我和田瑶一组先进行仔细观摩大钟,由她负责打着手电,我仔细向鼎上看去,只见这巨鼎厚立耳(其中一耳为后配),折沿宽缘,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
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犬纹,首尾相接,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棱脊,腹部周缘饰饕餮纹,均以云雷纹为地,足上端饰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三周凹弦纹。
腹内壁铸有“尺尊后”三个铭文字符(立即让大金牙翻译),是藏文我虽看不懂,但见其形轮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间用肥笔,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纹饰美观,铸造工艺高超。
看着这些藏文,我开始头皮发麻,只好请大金牙出马给我们讲解,大金牙经过对四个巨鼎的仔细观察后,并亲自动手进行了检查和测量,然后他用手拍了拍鼎肚,指着青铜鼎说:“此鼎通体高约1。8米、口长将近1。5米、口宽1米,重达2000公斤(估计),这是古代用的一种青铜礼器,四个大鼎外观大小几乎相同,其鼎腹内壁上铸有“尺尊后”三个字,可见是松赞干布,专为尽尊公主所铸,尺尊就是那位尼泊尔皇后死后的庙号或讲是谥号吧,别管这个了。
要铸造如此巨大的青铜器,所需要的原料,在那个年代真让人难以想象,这件青铜大鼎的铸造,据实料不完全记载,在商后期大约需要上千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此鼎的外形结构,完全是仿制汉地文化制成,这足以反映出唐时期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
此鼎的铸造工艺十分复杂,根据铸痕观察,鼎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身共使用9块陶范,每个鼎足各使用4块陶
范,器底及器内各使用6块陶范,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数千公斤,而且,制作如此的大型器物,在塑造泥模、翻制陶范、合范灌注等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同时必须配备
大型熔炉…。。”。
经过大金牙对铜鼎的剖析,我不得不陪服大金牙的知识渊博,是我无法能及的,这些巨鼎的惊世骇俗的工艺制作水准让我们惊叹之余,看着这些大鼎好像并无其它其它作用,只是普通的陪葬品,是专为尺尊公主陪葬,而专为铸造的青铜巨器。
看到这些青铜大器,我在心中直感到一片茫然,古代的帝王真是太奢华无度了,大手一挥就能穷尽一国之力造如此巨大的陵墓,要饿死多少人,才得制出这样的青铜器!
我们继续向前继续走去,寻找这座墓主人的灵柩,临走时呆呆还不忘,在每个大鼎前摸上一摸,又用刀子刻上到此一游,带着恋恋不舍的样子。
我走在最前方带路,不停的催促着后面的呆呆,快的继续向前走,是不是刻字以后还想进来再逛一次,你他娘以为是旅游呢?
前方金光闪闪的宝贝在向他招手还有快走,呆呆在后面,很不情愿的磨橙着,边坏笑着说:“如果以后有哪位盗爷进来,也让他瞧瞧胖爷我的大名,己经留在他们前面了,但苦于铜鼎太大,胖爷就是有心,也没有力将其拿得走,只好留给他们吧,嘻嘻”,呆呆刻完,一边说着才一步一回头的跟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