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这位董事长拿出一张发黄的老照片,问小强:“你认识这个人吗?”

小强仔细看了看,只见照片中一位中年人,穿着长袍留着胡须。好像有些面熟。

还未等小强回答,那董事长接着说“一年前,你在太白楼脚下扶起一位老者,还记得吗?”

小强恍然大悟,原来这相片上的中年人就是那位老者。

董事长说:“这是我的爷爷,三十年前入山学道,就再也没回家。前几天托梦与我,让我到济宁招聘一个叫小强的学生为员工,说是你与他在太白楼下有一面之缘”

小强从怀中掏出那块石头递与董事长,董事长接过来感慨万千“这是我爷爷爱玩的健身石球,小时的我很顽皮,用铁锤敲碎,这是其中一块。你留作纪念吧。”说完又还给小强。

从此,小强在该公司颇受信任,再加上工作业绩突出,不久连连升迁为中层。

我听完后,笑着对小强说:“听老人说,济宁三个月如果不过神仙,就会臭气熏天。想当年,李太白曾经定居此地二十余年。要知道,李太白外号是“谪仙”。你啊确实有福气,谪仙楼下遇到神仙,怎么不随其入山修道啊。”

小强腼腆的笑笑:“我还没有娶媳妇呢。”

真庆曰:三十年前应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了,中华自古就有修仙一脉的传承,从先秦老子以前,一直到明朝张三丰的记载,原以为上百年的社会动荡,修仙一脉早已失传,从这个故事看,华夏文明要消亡,除非长生不老的中国神仙们都死光了。

214、大力

此事的主人公是那位举人老爷的侄子,由于年代久远,具体姓名已经不可考,只记得其小名为大力。

据说大力的母亲在怀孕时,梦见一古人自称古冶子前来投胎。黎明腹痛,即产下一子,重十余斤,声音洪亮,好似二猫蛋子(方言,指成年公猫)嚎叫。满月时,举人老爷夫妇前来探望。听完侄媳妇所言,大喜道:“古冶子乃春秋齐国大力士,此子长大以后必有作为。”遂取名大力。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大力已经十余岁。大力在去私塾上学的路上,忽然,听得街上人呼叫:“快跑!快跑!”大力扭头观瞧,只见一头牛飞奔而来,原来这头牤牛不知为何,突然受惊发疯,撞到主人,直奔私塾而来,街上人纷纷躲避奔跑,慌乱中有数人被牛撞到在地,惨呼叫痛。

大力见牤牛凶性大发,直奔自己而来。倒也不慌不忙不躲避,觑得牛刚一近身,侧身闪避锋芒,说时迟那时快,大力突然用双手抓住牛角,气运丹田,脚自生根,暗中用力,竟然把牛摔倒在地;然后大力一个箭步,骑在牛的身上,抓住牛鼻子的缰绳,制服了这头大牤牛。牛的主人也随后赶来,连连称谢。

这件事,大力制服疯牛,保护了私塾的师生,声名大振。不久他又建奇功,保护了整个村庄。

清末民初,鲁西南匪患盛行,为护卫村庄安宁,老少爷们是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力出力,围绕村庄四周修建了一座简易的土城墙—海子墙。并且各家抽出年轻劳力组成团练,自备土枪土炮,农闲之时练兵,土匪来时上阵。大力虽然年轻,但由于臂力过人,自然成为团练中的一员。

话说这一夜,一股千余人的土匪夜袭村庄。土匪的武器较为先进,枪炮齐发,火力也比较凶猛。而村寨中的土枪多数为打野兔子的火枪,开完一发需要重新装填铁砂火药,非常浪费时间。所以还击土匪的重任主要靠火炮,这座村中唯一的火炮重千余斤,火力强,而且打得比较准。然而,由于后座力的影响,火炮在打了数发炮弹以后竟然跌落在海子墙下。一时间,土匪失去火力压制,攻势极猛,形势危急。

这时,大力飞身跃下约莫两三米高的海子墙,用双臂抱住那座上千斤的火炮,竟然挺身用双手举至头顶,又放在了城墙之上。众人士气大振,赶忙装填炮弹,继续发炮,最终击退了这股土匪。

据说大力后来离开村庄从了军,因作战勇敢曾升任营长。在抗战期间与日军在河北某地作战,弹尽援绝,他用刺刀枪挑数名日军,又用双手抓住日军两脚生生劈开一个日本鬼子,由于敌众我寡,最终壮烈殉国。

真庆曰:古冶子来投胎原本很正常,但一个春秋时的名人,不可能等两千年才来投胎一个普通人家,那古冶子来投胎的动机和目的会是什么呢?战争年代的投胎无非就是杀敌的机会比别的时代多一些,古冶子和日本人没仇,当时的中国也不是古冶子的祖国了,古冶子投胎也不可能是为了来玩,古冶子看中的怕是保家卫国的正能量,世间如果要计算功德,那保家卫国的功德应该比个人做好事的功德要高很多。

215、隐士王秀才

这是我一初中同学对我讲的,说的是他曾祖父的故事。

同学姓王,城南某镇王庄人氏。他的曾祖父是清末秀才,饱读诗书,并不热衷功名,甘愿做陶渊明式的隐士。

王秀才喜欢种花养鱼,在他的庭院中建了一个茅草屋,叫做竹草堂。

草堂后挖了一个大池塘,喂养着数百尾大金鱼。在草堂前又放养了十余箱蜜蜂。

为方便采花酿蜜,他在庭院里密密麻麻种满了玫瑰月季等花木,交织成篱笆,用花墙篱笆分出了内外两院。

内院里摆放着数十盆精致的花木盆景,春天花开时节,引来蜜蜂蝴蝶前来采花酿蜜。

外院则种植上千竿竹子,在竹林深处摆放一个圆石桌四个石凳子。当有客来时就在这竹林下石桌旁会客;闲暇时就在此地写字或者画画自娱自乐。

在大门口,有一株大梧桐树,春天时节开满鲜花,香气逼人。夏天时节,绿叶成荫。王秀才在树下坐竹椅乘凉,吟诗诵歌,颇有南朝隐士之风。

有一年夏天,鲁西南大旱。梧桐树竟然枝枯叶萎,奄奄一息。王秀才从井中取水来浇灌,也不顶用,最后竟然枯萎而死。但王秀才不忍心砍伐,只盼来年桐树再生。

一天,一道士来到王秀才门口化缘。王秀才让至竹林石桌旁,让道士坐在石凳上,与道士取来斋饭。

道士穿着破道袍,好像很久没有洗过脸,蓬头垢面赤红脸膛,如同喝醉酒一般。吃完斋饭后,看了看那枯死的桐树,说“我能救活它,快取水来!”

王秀才毕竟是读书人,并不以貌取人。连忙取来一瓢凉水,递与道士。

道士接过水来,用剑指在水中虚画一符,然后口中念咒,把水噙在口中,对着桐树喷了过去。

过了片刻功夫,桐树表皮变为绿色,树枝上竟然发出了新芽。

王秀才大奇,连忙请教道士姓名,道士却唱了一首歌:“木有根兮根无枝,人有眼兮眼无珠;我来桐树活,我去人不识;人不识真可惜,上天下地游八极;翻身跨起云间鹤,朗吟飞过蓬莱侧。”说完哈哈大笑,出门即不见影踪。

王秀才怅然若失,回家就亲笔记下这段经历,然后闭门谢客,专心研读道家之书。

后来,王秀才以九十多岁的高龄去世。出殡时,棺材轻若无物。前些年,城市大开发,他的后人在迁坟时,发现棺材里面只有一根竹拐杖。

莲蓬鬼话经历故事整理贴》小说在线阅读_第11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真庆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莲蓬鬼话经历故事整理贴第11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