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别说了。不要总介绍太妃好不好。我们要找的是一个年轻的。”我不得不提醒小王。
“好好好,找年轻的。”小王的语气很怪,不自觉拖快了鼠标。
终于有一个年轻的面孔出现在屏幕上。我赶紧叫停,让小季看看是不是这个。
小季说不是,这人跟她见到的那个一点都不像。
小王继续找,老半天才又找到一张年轻的画像,我赶紧叫停,问小季是不是。客观地讲这幅画像中的人还算美貌,雍容华贵,气质与容貌俱佳。
小季看了看说不是。
我让她再仔细瞧瞧,这么有气质的女人不能轻易放弃。
小王回头看了我一眼,说我眼光还不错,画像上的人是容妃,乾隆帝的一个妃子。论容貌,在所有后妃中是数一数二的。传说她就是小说中“香妃”的原型。不过这位容妃并不短命,乾隆驾崩后,她在嘉庆朝还做了太妃。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月,容妃算是高寿的了。
小王又翻出一个画像,说这是容妃晚年的画像,看眉眼是不是跟年轻时有几分相似?
我仔细看看,还真是那么回事儿,这幅画像上的容妃虽然年事已高,但是眉宇间跟年轻时还是很相似的。我收回纷乱的思绪,提醒小王继续找,别总整些没用的。
小王继续拖动鼠标,依然是老年人居多,甚至连慈禧的画像和照片也出现了。
我就纳闷了,宫廷画像中怎么老年人占了多数?年轻人都跑哪去了?
小王说这很正常,宫廷里的女人能留下画像的本就不多,必须得有很高的地位才有资格请画师作画。大量的的宫女、常在、答应都没有资格。大部分的贵人、嫔、妃也没有资格,只有妃以上的女人才有资格。即便有资格,也不是想画就能画,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寿辰之日,皇帝恩准,才允许给自己画像。也不是每一个寿辰都允许画,七八个寿辰赶不上一次也不意外。尤其是年轻的妃子们,由于地位不高,很难有一幅自己的画像。但是皇后、皇太后、皇贵妃、或是比较有地位的太妃、皇太妃等就不一样了,一般每一次寿辰都会有一幅画像。到了老年情况就不一样了,过了今年没明年,每年留一幅画像作纪念也就很正常了。像公主、格格们,虽然地位很高,但是出嫁之前很少留画像,而出嫁以后便不在宫廷居住,因而留下画像的机会很少。
所以宫廷画像老年人居多,几乎占据了八成以上。即便有年轻女人的画像,也都是皇后级别的。只有皇后才有资格每年留下一幅画像。
我和小季都有些泄气,这么找下去会有结果吗?万一小季看到的那个人没有留下画像怎么办?
一张张画面飘过,终于又看到一张年轻的画像。我赶紧叫停。
小王说这张肯定不是,这是慈安太后二十七岁时的画像。
得,接着往后翻吧。
一张很特别的照片映入眼帘,对,是照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画像。照片上是个年轻的女人,衣着比较朴素,相比那些皇后、皇太后们的凤冠霞帔,这个人的衣着真的很朴素。宫廷人物肖像画里出现照片并不奇怪,晚晴时期照相机已传进紫禁城,慈禧和不少王公大臣都留下了照片。照片上的这个年轻女人估计就是那时候拍摄的。
我问小季这人是不是。后者很坚决地摇头,说不是。
小王说这是皇后婉容的照片。她可以说是帝制时代最后一个皇后了,不过命运多舛,跟溥仪离心离德,最后郁郁而终。
婉容悲惨的人生不是我要关心的,我只关心小季看到的人影是不是婉容。小季再次确认不是。
鼠标继续拖动。后面出现的老照片越来越多,反倒是手工画像少了。这并不奇怪,晚晴宫廷里对西洋玩意儿还是很好奇和接受的。照片不比画像,用时短的很,咔嚓一下就成了。画像则不同,没有几天是下不来的。于是宫里照相的人越来越多,但凡有些身份的都会照几张。
又一张年轻女人的画像出现,这张是画像不是照片,不过画工上明显感觉到了西洋画的味道,应该是晚晴遗物。画上的女人长相比较普通,只能用五官端正来形容,谈不上出彩。
小王说这人叫静芬。
我摇头表示不知。
小王接着解释:静芬就是桂公爷家的女儿,这位桂公爷别看人不怎么样,要能耐没能耐、要模样没模样,但是有一个好姐姐,就是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算起来这位静芬就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
我还是摇头。
“这么跟你说吧,静芬就是光绪帝的皇后,人称隆裕皇后,溥仪时期的皇太后。”
我终于点点头,明白了。你说什么静芬啊,直接说裕隆皇后不就得了。不过这不是我关心的,我只关心小季见到的那个人是谁,能不能找到。
我暗暗称奇,小王怎么对这些画像如此熟悉?几乎每一张画像都能说出主人和来历。小小年纪城府很深啊。
小王说其实也没什么,他负责录入画像已经一年多了,耳濡目染,自然比旁人知道的多些。况且识画、识人是他现在的专业,不把专业技能搞好怎么行。
后面又接连出现了好几张年轻女人的照片和画像,有同治朝的瑜妃、光绪朝的瑾妃和荣寿固伦公主等等,不过都被小季否定。
我有些不耐烦了,心说小季这丫头是不是看花眼了?清宫有头有脸的女人可都在这里面,怎么会没有?难道她看到的人是一个地位低微的宫女?这可就难办了,宫女那么多,能留下只言片语记载的又有几人,能留下画像的则更是少之又少。
我看看表,马上要下班了,不知不觉在这呆了三个多小时。今天恐怕是没希望了。
画面一闪又一个年轻女人的照片呈现出来,由于是照片,画面反倒不如画像清晰,那时候的相机清晰度实在有限,再加上拍摄距离远,面部的画面很模糊。我没抱太大希望,催促着小王快点进行。
“等等。”小季突然叫停。
我为之一振,催促着小季看仔细了。
小季瞪着眼看了一会儿,努着小嘴不肯表态,一副迷离的样子。她说画面太模糊,不好确认,不过有几分眼熟。
小王见状一下子调出来好几副画面,虽然衣着、背景、姿势各不相同,但是明显都是同一个人。
小季终于点点头:“是她,就是她!”
我把目光定格在画面上,的确是一个年轻的女人。每张照片的衣着和表情各异,却无一例外透露着一股朝气。皮肤很白、脸颊微胖,细眉、朱唇,称得上一个美人。有些照片我似乎见过,却一时想不起来。
“珍妃,这个人是珍妃。”小王给了结论。
我心里咯噔一下,果然是她!珍妃,晚晴一个悲情而痴情的女人,跟光绪帝演绎了一场悲天悯地的爱情。凄惨的结局令后人唏嘘不已。而慈禧棒打鸳鸯的做派更令后人唾骂。
“珍妃是个喜欢照相的主儿,她遗留下来的照片和画像不在少数,不过今天不能再看了,因为下班的时间已到。”小王伸伸懒腰关机走人。
我和小季自然没什么好说的。故宫里的规矩大家都懂,准时下班,一分钟也不能耽搁。
从十三排出来,我没有马上和小季分手,这丫头今天的情况很不对,真担心她出什么问题。我们沿着东筒子路一直往南走,打算把她送出东华门。出了东华门就算离开了故宫,很多员工都是从这里进出上下班的。
刚走出没几步,小季突然不走了,愣愣地站在原地。
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丫头又有状况?
“小季,怎么不走啦?”我问道。
小季没有反应,把我的话当成了空气。
我不敢怠慢,伸手捅了捅她,试探一下她的反应。
果不出所料,小季毫无反应,眼睛盯着某一个方位一眨不眨。
我顺着她的眼神望去,看到的是破损的地砖和从砖缝里挤出来的小草。分明是普通的地面嘛,还能看到意想不到的东西?我不敢冒失地打扰她,万一被惊吓到,我负不起责,只能小心翼翼地陪着。
好半天我才壮着胆子问道:“你…又看到什么了?”
小季迷茫地摇摇头道:“什么也没看见。”
我一阵泄气,既然什么也没看见,你干嘛这副表情?“小季,我可要批评你了,既然什么也没看见,干嘛搞得这么神经兮兮的,你这样很吓人知道不?”我拉起她的小手往前走,既然没什么也没看见,就不要浪费时间了,先出去再说。
小季站着没动,神情专注,似乎被什么东西吸引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