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救护车、警卫队长、各路专家纷纷踏至,甚至连公丨安丨分局都来人了。
胡所长和我并肩而立,彼此没有交流,但是心情却是一样的。雕漆脸谱终于又出事了。之所以用上“终于”两个字,是因为它沉寂了太久,以至于给人造成一种“天下太平”的假象,上展览几乎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如今它诡异与狰狞的一面又展露出来,上展览肯定是不可能了。某种方面来讲我们赢了。不过难题又彻底甩给了我们,那就是查找真相。
雕漆脸谱真的如魏教授所言,乃是传说中的乌月神木?山海经里关于乌月神木的记载是真的?“鬼借宝”又是怎么回事?如此大凶的东西又是如何混进紫禁城的?
一系列的疑问如同一座座大山压在头上。除了最后一个问题被我查的七七八八,前面所有的问题都还是问题,包括乌月神木的推测,都缺少确凿的证据去佐证。
在人群中我看见了王教授,他阴着脸低着头,很失落的样子。作为本次木器展的总指挥,他曾极力主张雕漆脸谱入展厅,并将其提到了弘扬中华文化的高度。王教授本身就是木器和漆器专家,在故宫文保部木器组一言九鼎地位崇高,比住院的柳师傅还要高一辈。他这种身份的人自然明白雕漆脸谱的价值,一旦展出必然震惊世界。因为雕漆脸谱早已超出了木器和漆器的范畴,还涉及到绘画、雕刻、宗教等各个文化领域,是一个集大成的瑰宝。这样的东西不展出,作为总指挥,这将是他终生的遗憾。
王教授失落的心情我能体会到。可是没有办法,事实摆在眼前,谁也不能无视。我们刻意去无视一件事物的时候,它会用更加无视你的方式来报复你,所产生的后果有时候不可承受。彻底弄清雕漆脸谱的秘密之前,展出是不可能了。
我本想把雕漆脸谱接过来,保卫处不同意,说要组卷,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他们得留档案。雕漆脸谱是档案的重要一环,他们得暂时保管。
我只好打消了拿走脸谱的念头,跟老胡一起回了办公室。时间不长手机铃声响起,是冯老爷子打来的,他说他在潘家园,有重大发现,让赶紧过去一趟。并点名让老胡一起去。冯老爷子说要在北京住一段时间,看来这老头儿还没走。
搞文物、搞的人来了北京没有不去潘家园的,冯老爷子也不例外,肯定不止一次去潘家园溜达,这不还有了重大发现。我不知道冯老爷子所谓的重大发现指的是什么,他没有讲明,我却不敢有丝毫怠慢,陪着胡所长马上起身赶本潘家园。
潘家园,位于北京东三环南路潘家园桥西南,全称叫潘家园旧货市场。按经营项目可分为若干个区,什么古典家具区、现代区、石雕石刻区等等。占地数万平方米,每天的人流量都好几万。在寸土寸金的京城,这么大一片地方绝对是价值亿万金。
我和老胡来到潘家园的时候已将近中午。偌大的市场人头攒动,仅仅是地摊区就有两万人。我打电话问冯老爷子在哪,他说在古典家具区,让赶紧过去。
我和胡所长冲破人群,朝家具区挤去。不知为什么,今天家具区的人格外的多,至少比平时多出两倍。我不止一次来过这里,从没见过这么多人,整个街道上几乎看不到空地,到处是人。家具区在潘家园市场算一个冷门,向来人不多,今天却是一反常态。我一边走一边听着人群中的谈话,原来今天一家店铺要搞木器展,不仅有专家坐镇,还会展出不少木器精品。明清古家具比比皆是,甚至还有万历皇帝、乾隆皇帝、慈禧太后御用的木器精品。现场还有抽奖环节,文玩核桃、黄花梨手串现场派送,大奖送不停。难怪会吸引这么多人。
据说这次展览声势特别大,早在一周前就进行过大肆宣传,其间还会搞一个古典家具交易会。不少古董商贩、专家学者慕名而来,看热闹的人更是不计其数。今天是展出的第一天,可以说盛况空前,人多的没法形容,有专为看展览的、有奔着奖品去的、有图热闹的。各路人马凑在一起,自然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我和胡所长顺着人流走到了一处店铺门口。这家店铺规模很大,一家就占据了七八个门脸。正中的门厅上悬着“林森木轩”的牌匾。林森木皆为木,六木上匾,一眼便知是搞木器的店铺。门厅两边有红漆黑字的对联:坐春秋椅,睡秦汉榻,家居唐宋元明清;看战国策,品经史集,心怀诗书礼易春。
谢老同学平湖秋月打赏,赠送一更。先说好了,大家以后不要再打赏了,本贴暂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