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这几月楼英边照顾母亲饮食起居,边勤读医书。厚礼兄带来的几本医书,已是让他读的烂熟,除外他又深读了几遍易。如此,先人的文字,精神,于无形中已是深烙他心。

他观这枝上新芽,不由忆起冬至节气那天。

那一天,他正在擦拭锅灶,忽地身内突然生起了一丝缓缓的阳意。

这一缕阳意是从没有过的东西。以往历个冬至节气,他均没在身上体会过。如今,这一阳,竟让他感到了。

先人们讲的好,冬至日,极阴之时,阴极而生一阳。

一阳过后又如何呢?

原本楼英没想,如今观了树上枝芽。楼英忽地有感,这一阳过后,不就是阴消阳长吗?

先人们在医书中也讲了,阴阳变化之机,无外乎,阴阳平衡,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阳极生阴,阴极生阳之势。

如今楼英身领天地节气变换,这就悟出了,冬至阴极生阳,初春阴消阳长的那股力量。

这力量,便是天地的法令,是万物生化的根源。

一年之中,分了四季,阴阳于这四季之中,一一轮回变化。

而那平衡之势········?

楼英忖至此,低头弯腰蹲在地上,寻了根木棍,在地面划画起来。

先从冬至日始,阴极生阳,再由此归到冬至日。

末了再将节气,地支一一注明。

楼英观这节气,看这地支,只看了一柱香功夫,他猛地一拍大腿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卯酉两时,对应的是春分,秋分节气。

而这节气则处于阴消阳长,阳消阴长过程中的那平衡一态。

可这一态却又如那过隙的白驹,恍惚间,一闪而逝。

再看子午两时,分别对应,冬至,夏至两节。

呈现的是,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的两相。

如此两相,亦是如白驹过隙,一瞬而已。

匆匆而已,匆匆而已。

天地万象,皆阴阳相搏而生!

天地万象,皆非恒久定数,皆为时时变化之数。世间万事,虽有规律,却无定论,如此,如此,原来如此啊!

阴者受之,阳者放之。

阴消阳长,其气初起时,劲势刚猛,领的是甲之势。

甲势刚劲,冲过之后,其势弱而转阴,如此呈阴相的乙势。阴相为收,乙势以阴相,吸收蓄能,转至积能化阳阳之烈势。

阳阳之势成,亦是如此这般,直至阳阳之阴积了能,化为真阳,生就夏至真阴!

楼英悟了阴阳变化之机,一通百通。

转念间,联系天干地支五运六气,一时他熟读的医家根本已是在心中有了初型。

五运者,天地阴阳五种变化。

六气者,天地阴阳于世间六种气相。

风者,阴阳初交,流走之势,初起之相。是谓,风者,百病之长也。

寒者,阴阳交久,阳失守,阴得势之相。

暑者,阴阳相交,阳裹阴,呈蒸腾之相。

湿者,阴阳失合,停顿不化之相。燥者,阳消阴长,阳过胜,阴亏损之相。

火者,阴阳失合,强阳升腾之相。

悟到这里,楼英渐渐明白,五运是律,六气为用。

六气不仅为邪,亦是象。

世间万物,皆在六气之象中经历阴阳消长之过程。

如此便是这大大天地的周转之态。

易道,卦相,皆为此阴阳消长之细分。

悟医道,这才是根本呐。

通晓了阴阳,才能明五运,知六气。

人生存世间,食五谷杂粮而立。身有六欲,七情,又怎能不生病?

楼英在地上以木棍划写完毕,直至母亲叫他,也这才回转过神。

待他起身直立,两腿竟酸痛不止,再看天色,晴日当空,约摸是过去多半个时辰了。

这半个多时辰,已是在楼英心里种下了一念。

这一念是今后入医道的根本和基础,也正是有了这一念,才有了后边那诸多的故事。

这一念立下,就又是数年过去。

光阴流转,楼英已成为一名年方十六的真正少年了。

这数年光阴,楼英除了帮着母亲料理家事,再就是读医书,识药性,看方剂,论症候。

此外,他熟读了内经灵枢,又在厚礼兄的帮助下,以宋时医官采用的法子,做了一个小小的木人。

终日里他在木人身上寻经取穴,时不时的也要给自已刺上几针,以此来熟知穴位,通晓经络走向。

三尘道长教他的步法和静坐之功,楼英也没有荒废。只要一有空闲,他就会找个没人地方走上几步。

偶尔,楼英寻个机会也会上百药山去寻几味草药。期间,他见过两次老树和尚。只是远远一观,后者朝他微微一笑后,这便各自走路了。

楼英知道老树和尚就是那吹笛人。

答案很简单,在他背后腰上,赫然插着一根通体紫红的长长竹笛。

而那竹笛的管径极粗,绝非是一般人能吹响的器物。

楼英知道老树和尚是高人。

可高人只含笑,并不多语,不言不语,也并不是不教,而是时机不到。

因为隐隐楼英能察觉,这老树和尚也会是他习医途中一位重要的人物。

楼英习医有小成,闲时也会给附近村里人诊断些小来小去的病痛。

他以阴阳为本,辨症识药,下方准确,针术到位,是以区区一年,便在楼塔一带有了点小小的名气。

元至正七年夏至。

楼英正在家中小书房品味身感的夏至真阴,正品至极深处,感应到体内有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要浮出来时。忽听门外母亲叫他。楼英回神,张口应了母亲。收拾整齐衣着,推门才出来,却见门口站着隔壁村的李伯。

李伯三月前初发蛇疮,楼英以三副汤剂让疮毒去尽,也是因施展了这一手段,李伯那个村的人对楼英医术是赞不绝口,夸他是华陀再生的小医家。

楼英见过李伯,施了礼后,忙问何事。李伯答说,他来这里有件事,事情始末是,他远方一个侄子过来省亲。而现如今,他给侄子介绍了一个病人,不想治病却治出了麻烦,所以希望楼英能过去帮他化解一番。

楼英忙道:“李伯,究竟何事?你那侄子也是医家吗?”

李伯叹道:“是个医家不假,拜的也是一位隐世不出的名医为师,可,可牵线给他搭了一个病人,却让他越治越重了。”

楼英忙问李伯,病人生的是什么病,身上症状怎样一个重法。

高人不语——记元明时期的一段尘封高人往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9毫米烟灰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高人不语——记元明时期的一段尘封高人往事第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