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在喊山的家乡,蝈蝈并不叫蝈蝈,而是称作蚂蚱。

每年麦子黄的时候,漫山遍野都是蚂蚱扯着嗓子唱歌的声音,就像六月的太阳一样热烈。

乡亲们把蚂蚱分为两种,一种长着圆翅膀的,叫圆镜蚂蚱。圆镜蚂蚱长相比较好看,有土褐色的,有草绿色的,叫声悦耳,很有节奏。

还有一种是长着长翅膀的,叫吊镜蚂蚱,吊镜蚂蚱翅膀不如圆镜蚂蚱好看,叫声嘶哑啁哳,毫无节奏可言,所以没有圆镜蚂蚱那么招人喜欢。

圆镜蚂蚱和吊镜蚂蚱都能叫,是雄蚂蚱。

雌蚂蚱翅膀很短,屁股后面拖着一根长长的产卵管,就像一柄马刀一样,所以不管是吊镜的雌蚂蚱还是圆镜的雌蚂蚱,家乡人都称之为“刀客”。

刀客是不能鸣叫的,更不招人喜欢。

蚂蚱是我们农村孩子童年的一部分。

六月黄天,大人们忙着收割庄稼,小孩子也不能闲呆着,要跟着到地里帮忙。

小孩子爱玩那是天性,一到地里,听到蚂蚱叫,心思就不在干活上了,家长一看孩子心不在焉,知道孩子们心里想什么,开口放行:“拿蚂蚱去吧!”

于是欢呼雀跃,草丛灌木中到处搜寻,麦地里一般不敢去践踏,践踏了成熟的麦子,铁定挨揍。

拿蚂蚱是个细致活儿,你远远听到蚂蚱在叫,走近却不一定看得到。蚂蚱很会伪装,在什么地方长大就是什么地方的颜色。

所以听到蚂蚱叫,得蹑手蹑脚地靠近仔细观察,等看清楚蚂蚱在什么地方藏身了,要眼疾手快,双掌呈杯状虚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蚂蚱合拢在双掌之中。

拿蚂蚱最好一击必中,蚂蚱一旦发现威胁,一个蹦跶,钻入草丛中就无影无踪了。

蚂蚱的双腿和触角很容易脱落,就算大动干戈捉住了,蚂蚱修长的双腿和触角也会脱落,就不好看了。

小时候用竹板或者木板制成有点类似相声快板一样的玩具,摇动板子,咔嚓咔嚓作响,很像蚂蚱叫的声音,所以小孩子又会用竹板子来诱捕蚂蚱。

捉住了蚂蚱,要有个地方来安置。

把麦秸秆折一束,喷点水湿润湿润,就可以用来编制蚂蚱笼子。有些庄稼人手很巧,编的蚂蚱笼子非常精致。

把蚂蚱放在笼子里,挂在院子的树梢上,每天给点黄色的南瓜花,喷点水,蚂蚱吃饱喝足,就会咔嚓咔嚓欢快地唱起来。

这是童年的歌谣。

以前有专门贩蚂蚱的小贩,一到六月,这些贩蚂蚱的人四个五个一群,在村里到处吆喝收蚂蚱。

蚂蚱贩子现在也有,不过很少了。

这些蚂蚱贩子都背一个很大的竹筐子,里面有很多很多小格子。他们从小孩手里以一毛钱、五分钱一个的价格收走蚂蚱,装进竹筐里的小格子中,贩卖给城里养蚂蚱的人,据说获利不菲。

去年暑假的时候,我在家乡避暑,有个贩蚂蚱的小贩口渴了,到我家要水喝,我在院子里泡了一壶茶,和他聊了聊。

这个蚂蚱贩子大概五十多岁,姓张,陇西口音,家里没多少庄稼,自己闲不住,就贩蚂蚱挣点小钱花,我就喊他老张了。

我说你们这一行现在很少有人做啊,他感叹说:“是啊,现在蚂蚱少了,年轻人挣钱的门路又多,所以不太有人愿意做这个了。”

我觉得他很健谈,阅历也广,就留他多休息了一会,顺便聊天打发时光。老张喝了几杯茶,给我讲了一件他贩蚂蚱的时候经历的事情,很神奇。

老张说,去年他收蚂蚱,在去一个山村的路上,听到有一片灌木丛中蚂蚱的叫声非常热烈。

他停下来仔细听了一会,觉得这地方蚂蚱不少,而且很有可能有那种长得比较好看的大蚂蚱,这样的蚂蚱拿到城里去卖,能卖好价钱。

老张于是把竹筐子从肩上拿下来,钻进了灌木丛开始捉蚂蚱。老张是个捉蚂蚱的老手,不一会了就抓住了好几只品相很好的蚂蚱。

这时候太阳已经挂在西边的山尖上了,山坡上一片金黄,但是老张还是舍不得走。

他在灌木丛中绕来绕去,一心想多捉几只蚂蚱。

翻过了这个山坡,就是他要去的村庄,庄里有熟人,他不愁住宿吃食,所以他也没太在意时间。

渐渐地,暮色筛下来了。

灌木丛中的蚂蚱虽然依旧扯着嗓子叫得很红火,但是老张却不太看得清下手捕捉。

他有点遗憾,恋恋不舍在灌木丛边上坐了下来,他打算卷一根旱烟,抽完就走。

老张蘸着唾沫卷好了旱烟,掏出火柴刚要点烟,却突然看见自己对面的一块石头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无声无息地坐了一个老头子。

这老头子灰黑色的头发,穿着一身灰色的老式对襟衣裳,手里捧着个精致的蚂蚱笼子,正盯着老张看。

老张吃了一惊,但是他马上就反应过来。

他寻思这老人家可能也是来给孙子拿蚂蚱的,于是就站起身来,热情地把自己手里的旱烟袋子递过去说:“老人家也来拿蚂蚱啊,这儿蚂蚱很多,可惜天麻了,不太看得清了。”

那老头子摆摆手没有接烟袋,却莫名其妙地冒出一句话:“人家等着拿你们呢,你们倒好,还是吱吱呀呀叫不停”

说来奇怪,这老头子话音刚落,山坡上热烈歌唱的蚂蚱突然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

这些蚂蚱就好像被一把无形的大手瞬间扼住了喉咙一样,刹那间,山野静悄悄一片,一只蚂蚱的叫声都听不到了。

老张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这一惊真非同小可。

他站在原地愣了一会,然后小心翼翼地走到老头身边说:“老人家,您不会是会什么法术吧,您这话音一落,蚂蚱都不叫了,您听…”

那老头子低头看着自己的蚂蚱笼,对老张爱理不理地说:“它们这一叫,岂不是又要进你的竹筐子了?”

老张觉得这老头子有点奇怪,这蚂蚱嘛,又不是什么益虫,拿蚂蚱贩蚂蚱也不是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这老头子怎么话里有话呢?

他尴尬地笑着,不经意瞅了一眼老头子手里的蚂蚱笼,发现这笼子里有一只蚂蚱,一只刀客,都长得比一般的蚂蚱和刀客要大许多。

这蚂蚱和刀客都全身碧绿,隐隐还发着荧光,一看就是蚂蚱中的极品。

那刀客不会鸣唱暂且不说,这只蚂蚱要是贩到城里,怕是要卖个上百元。

老张没话找话说:“老人家,您笼子里的这蚂蚱不错呀,你愿意卖不,我看起码能卖五十元,这么好看这么大的蚂蚱,我贩蚂蚱这么多年了,真还是第一次遇见。”

那老头子鼻子里哼了一声说:“这两只蚂蚱是蚂蚱的根,我老头子不存着,怕是蚂蚱早晚要绝了,你说能卖给你吗?”

老张一头雾水,这蚂蚱又不是树,怎么还就有根了呢?他觉得这老头子不是很好说话,于是就讪笑着背起自己的竹筐子,打算要离开。

西北乡村奇人录---真人真事,呕心寻访整理》小说在线阅读_第16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叶木喊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西北乡村奇人录---真人真事,呕心寻访整理第16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