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东家一听条件这么简单,就赶紧一口答应了。
至此,老东家将老宅子买下,翻修成了药铺,狐狸也从未再做过祟。仙泽阁给野狐坡送药渣的规矩也定了下来,一做就是几十年。
小明娃听老师傅说完,不以为然。他心想,这世界上哪有什么狐仙呢?肯定是老东家装神弄鬼糊弄这些老家伙的。
小明娃心里这么想,轮到他野狐坡送药渣的时候,他悄悄就近将药渣倾倒在河中,没有送到野狐坡。
如此半月有余。
有一天天麻麻黑,药铺里突然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这老头专门挑名贵的药材,一口气要了好几包人参鹿茸。小明娃和伙计见是一个大主顾,不敢怠慢,赶紧给老头子包好,送到柜台。
谁知这白胡子老头接过药材,也不给钱,转身就走。慌的掌柜和伙计急忙将他拦住,对他说:老先生,您老人家还没付钱呢。
那白胡子老头嘿嘿笑了几声说:你们东家占了我们的宅子发财,却不知道遵守当初的承诺,还想找我要钱?我这次拿点药,下次我就要收回整个宅子!
掌柜的一听这话,大惊失色,赶紧跑到内堂请东家出来。东家一听掌柜对白胡子老头子的描述,鞋子都顾不上穿好,赶紧就奔出了内堂,来到药铺。
东家一见白胡子老头,就不停作揖打躬,连声说:老神仙怎么亲自来了,不知道什么事情惊动了老神仙,伙计无礼,还请老神仙恕罪。
白胡子老头神态倨傲,责问东家说:几十年来,我们从未背弃诺言,你的药铺日进斗金,却为何不遵守诺言?
掌柜大惊道:小的每次都安排人将药渣送到野狐坡,老神仙是不是误会了。
小明娃一听这话,吓的趴在柜台后头也不敢抬。
白胡子老头冷笑几声道:我们家人虽不是人类,但是都是君子,严守诺言,从不背信弃义,怎么可能冤枉你?
掌柜一听,赶紧在旁边对东家说:东家,上个月送药渣的是小明娃。
东家于是将小明娃召唤出来询问,小明娃跪在地上只是磕头,他将自己有些怀疑狐仙存在,偷懒将药渣子倒进河里的事情原原本本讲了一遍,痛哭着请求东家和白胡子老头原谅。
白胡子老头看到小明娃的可怜样子,心软了,于是对东家说:既然是如此,这次老朽就不追究了,这孩子也是一时无知,没有恶意,但是下次老朽就不会这么好说话了。
东家连声道谢,赶紧让掌柜将老头子所点的药给老头子。那白胡子老头子接过药看了看道:药老头子就不要了,只要东家遵守承诺,老朽也不愿意占人便宜。
说完,这老头子将药朝着空中一抛,那药就像长了眼睛一样,各自分散,钻进了各自的柜子中。众人都目瞪口呆。
老头说了一声再见,就走出药铺,东家赶紧出去送,大街上空荡荡的,哪还有人的影子?
自此,小明娃彻底相信了仙泽阁的规矩,老老实实送药渣子,再也不敢偷奸耍滑了。
仙泽阁也严守给狐仙的诺言,多年来生意口碑一直都很好。
喊山有感:狐仙一诺重于千金,人类却沉溺于利益往往忽略了自己的诺言,叹哉!
(叶木喊山讲民间故事系列)
古井女鬼
文/叶木喊山
这是上个世纪中旬的时候我们村发生的事情,或者说是一个故事。
这件事情的当事人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至今对这件事情三缄其口,如果有不知好歹的好事者去打听,总会招来一顿臭骂,所以村里流传的版本也就不怎么详细,至于到底是真是假,喊山确实难以分辨,姑且讲来作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那时候磨坊离村子很远,村里的三爷排队给村里磨面,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
三爷背着背架(一种方便背负更多重物的木制工具)往村里赶,背架上是两袋子面粉。
去往村里的的路旁有一口古井,已经干枯了,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挖掘的。古井所在的地方叫做古井湾,村里人都说古井湾这个地方很“古”,方言的意思就是邪门,经常发生一些蹊跷事情。
三爷借着朦胧的月光,大踏步走到古井湾这个地方。他发现古井旁边横着一口棺材,棺材上趴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不停的往棺材里面呕吐,发出“呕呕”的怪声。
三爷那时候年轻力壮,又是一个村里有名的攒劲后生,所以他壮着胆子走到古井旁边大声喝问那个女人:你是怎么了,你是哪儿不舒服,是肚子疼呢?
那个女人趴在棺材上,根本看不到脸,她身上穿着老式的长裙子,将双腿和双脚包裹在里面,从后面看去,只有一个模模糊糊的背影和一头散乱的头发。
不管三爷怎么问,那女人就是不答应,只管呕吐。
三爷觉得蹊跷,壮着胆子想要走到棺材旁边扶一把这女人的时候,突然从古井里面吹出了一阵阴森森的风,这风充满寒意,让人毛发竖立,三爷突然就感觉到了害怕。
他赶紧从古井边走到了大路上,一时间觉得骨软筋麻,迈不开腿子。
三爷找了一个地埂,将背架和面粉放在地埂上,就撒腿朝着村里跑去。
好不容易到了村里,三爷给队里的主事人报告了路上的所见所闻,主事的人不敢怠慢,在村里集结了十多个壮汉,拿着猎丨枪丨和铁锹朝着古井边赶去,想看看到底有什么蹊跷。
一行人赶到古井边,只见空荡荡的一片寂寥,哪有什么棺材,哪有什么女人,只有三爷留在地埂上的面粉和背架还在。
三爷一下子就瘫软在地上。众人搀扶着三爷回了村,三爷大病了一场,差点死去。
有人怀疑是三爷看花了眼睛,但是众人都知道三爷视力一向很好;有人怀疑三爷撒谎,但是仔细想想却也没有什么必要,再说三爷好端端的大病了一场,也确实奇怪。
后来,村里人口渐多,古井旁边的道路也越来越宽阔,有些人将院落修建在了古井边,没过多久,古井被人请了道士做法后填埋了。
据住在古井边的人讲,有时候深夜古井边总有人声絮絮叨叨,出去一看却又什么都没有。
喊山点评:真是一口蹊跷的古井,来多少事,都在未知中,真难说啊!
(叶木喊山讲民间故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