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生每次饮酒,必须要酒缸见底才肯罢休。酒醉归家,对妻子动辄打骂,妻子心中恐惧,却也无计可施,每次看见赵生应酬赴宴,妻子心中都忐忑不已,生怕赵生回家后拳脚相加,心中总是默默祈祷,希望赵生能清醒归家,免去自己的皮肉之苦,但是总不能如意。
一日,赵生又与友人饮酒晚归,他带着三分醉意,在乡间小道上踽踽而行。忽然,有两个挑着灯笼的丫鬟从后面赶上了赵生,对赵生说:先生就是洛阳赵生吧!我家主人久闻先生饮酒的豪迈,想请先生去寒舍一聚。
赵生见那丫鬟穿着华丽,容貌娇媚,心中好奇,就答应了。他随着两个丫鬟一路走到一处高大的宫殿前,丫鬟叩门带领赵生进入,对赵生说:先生稍候,我来禀报主人。
不多时,有丫鬟出来传达赵生道:主人有请,先生请随我来。赵生随着丫鬟走到一处高高的台阶下,抬头望去,只见台阶上有一层薄薄的纱帘,纱帘后面有一个绝色女子,正对着赵生微微笑着。
赵生正在发呆,那女子道:小女子久闻先生豪名,今日备了好酒,特来请先生一聚。赵生连连点头。说话间歇,三四个丫鬟在台阶下的早已布置了一桌酒菜。绝色女子示意赵生入座,自己也款款走下了台阶相陪。两个觥筹交错,大杯豪饮。
绝色女子频频劝酒,赵生觉得所饮之酒入口甘美,所以毫不推辞,放开豪饮。不知不觉,两人已经喝了好几坛。
赵生心中奇怪,平时饮酒,若是喝了这么多早就神志不清了,今日却出奇的清醒,而且越喝越清醒。唯一难受的就是腹胀难耐,却丝毫没有便溺之意。
渐渐地,赵生实在喝不下去了,于是向女子求饶,谁知女子一听赵生不愿再饮酒,绝色的脸庞突然变了可怖无比,尖牙利齿。她甩开膀子,对着赵生的脸上就是狠狠一巴掌。
赵生站立不稳,倒在地上,这女子尚且不依不饶,对着赵生又抓又打,下手很重。赵生疼痛难忍,大声疾呼道:为何如此待客?那女子笑道:赵先生每次饮酒后,不也是这样对待家人么?赵生无言可对。
那女子奋力殴打赵生,直到赵生讨饶的力气都没有了,这才指挥众丫鬟将一大壶酒全部灌进赵生嘴里。赵生不敢反抗,只能忍受。丫鬟灌完酒,就让几个黑胖仆人将赵生抬出了宫殿门,丢在路旁。
赵生一刻不敢停留,拖着伤痛之躯急忙赶回家。妻子见他满身酒气,正在害怕,赵生却跪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苦苦哀求妻子宽恕自己以往的行径。妻子心中奇怪,但是看着赵生鼻青脸肿,心中怜惜,以为赵生在外遇到什么事情了,急忙点头说:奴家不计较。
妻子话一出口,赵生就呕吐起来,呕出的全是粪汁,臭不可闻。足足呕吐了一个时辰,赵生才感觉舒服了一些,于是将自己的遭遇给妻子讲了一遍。妻子也觉得不可思议。
第二天,赵生带人去寻找晚上饮酒的宫殿,走到记忆中的地方,只见那里是一片宽阔的乱葬岗,哪有什么宫殿。赵生始知自己遇见了好抱打不平的妖仙,于是从此不再饮酒,也不敢再对妻子动手。
喊山有感:有些人灌几杯黄汤就喜欢撒泼,甚至对妻儿大打出手,还愿这样的妖仙多一点,多多给嗜酒如命却行径放纵的人灌些粪汁才好!
狗奴
陇县王生,祖辈都是地主,家境殷实,在乡间算是大户人家,颇有些势力。
王生幼时不喜读书,家人每次将其送到私塾,他总是惹是生非,捉弄先生,殴打同学。老地主见儿子读书无望,也就不再勉强,让王生闲在家里。王生终日吃吃喝喝,不务正业,却养了好几条凶恶的狼狗。他终日牵着狼狗在横行乡里,乡邻忌惮王家势力,无人敢惹。
王生养的那几条狼狗,一个个如同小牛犊子一般高大,见了人呲牙咧嘴,凶神恶煞,咆哮撕咬。乡邻屡屡有人被王生养的狗咬伤,但是王生不以为意,最多丢下几枚铜钱算作赔偿,有时候甚至不闻不问。
有耿直之人忍不住婉言相劝,让王生把自己养的狼狗稍作管束,王生却反而责怪乡邻没有爱心,不知道狗被约束是多么难受,还放言称:如再有人劝他约束自家狼狗,就先将此人套上狗链子约束几天试试。乡邻敢怒不敢言,再见到王生牵狗出行,就纷纷避让。
有一日,王生牵狗上街,摊贩行人纷纷让路,有一个老农行动迟缓,推着蔬菜的板车不慎将王生的狼狗磕碰了一下,那狼狗吃痛,不住朝着老农咆哮。
王生勃然大怒,不顾老农连连赔罪,冲上去就给了老农一个大嘴巴。那老农满口吐血,不停求饶,王生却还是不依不饶,边破口大骂,边拳打脚踢。众人忌惮王生的狼狗,不敢上前相劝。
这时候,人群中走出一个道士,对王生说:先生果然奇人,待畜类如亲人,博爱之心感天动地,贫道佩服。王生见总算有人出来支持自己了,更加激动,还想动手,但是被道士劝住了。
道士接着对王生说:先生如此爱狗,贫道愿意送先生一条好狗,还望先生善待之。王生一听,十分高兴,连连催道士带他去取狗。道士带着王生来到一处破庙,从庙里牵出来了一条高大神俊的大狼狗。王生所牵的狗和道士的狗一比,相形见绌。王生十分喜欢。
道士将狗送给了王生,就扬长而去了。王生欢喜不已,终日牵着道士所赠的大狗游街窜巷,看着众人纷纷避让,他不亦说乎。
一日,王生正在遛狗,突然有车马队经过。路人纷纷回避,王生一打听,原来是某朝廷高官出巡。
王生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于是想牵狗离开,谁知那道士赠送的狗突然力大如牛,狂躁无比,一下子挣脱缰绳就冲上前去,窜进了官轿,众人只听见轿中惨叫不断,等到卫兵上前搭救之时,那狗早就飞奔出轿子,消失在路边的树林里面了。揭开轿帘一看,里面的高官已经气绝身亡。
这一下王生闯了大祸。高官的随从虽然寻不到狗,但是众人都知道那是王生的狗。朝廷派员调查,得知王生臭名昭著,家人放纵不管,大为震怒。王家财产被抄没,王生也锒铛入狱。没几年,传闻说王生死在了狱中。
喊山有感:将牲畜当做人来对待没错,但是不能将人当做牲畜来对待。爱狗之心应有,爱人之心亦应有之。最反感有人打着爱护动物的幌子,来侵害周围人的正当权益,爱狗却不爱人,算得是哪门子的爱心人士?
龙虫
传闻家乡北边有一条大河,唤作盘龙河。河水澄澈见底,盛产鱼虾。更为神奇的是,盘龙河之中生存着一种奇异的生物,乡民称其为龙虫。
龙虫形似蚯蚓,但是全身被覆鳞甲,比蚯蚓略大。龙虫以水中藻类为食,很少浮出水面活动,每逢深秋季节就在水底开始入眠,直到次年春季才能复苏。
龙虫入眠后,酣睡之际口中就会分泌出一种宝贵的液体,唤作龙涎香。龙涎香奇香无比,入水不溶,会如同油脂一般漂浮于水面,制药后能治百病,延年益寿。所以每年深秋时节,总有很多乡民来采集。
龙虫所泌龙涎香本来量少,采集困难,但是需求旺盛,故价格奇高。有人采集不得,竟然开始偷偷摸摸捕捉龙虫,将龙虫杀死晾干后高价售于药商。村中早有古训,龙虫是村中风水命脉所在,无论何人,严禁捕捉龙虫,违者重罚。但是利欲熏心,很多人将古训抛之脑后。
有人带头,自然有人效仿。一时之间,捕捉龙虫由暗转明,众人大肆捕捞,再无顾忌。村里长者告诫无果,反遭众人威胁,长者忧心忡忡。
逐渐,龙虫越来越少,盘龙河之水变得浑浊。
一日,天降大雨,连绵七日不绝。众人正在埋怨老天耽误捕捉龙虫的时间之际,忽然听到村北滔滔水声不绝于耳。出门观望,只见盘龙河方向水涌如潮,一路向村子奔流过来。
众人大惊失色,纷纷准备回屋子收拾细软逃命,却听见耳边一声炸雷,一条金灿灿的巨龙从河水之中腾空而起,一直朝着天际飞去。那龙鳞甲胡须清清楚楚,边飞边张嘴嘶吼。
众人正在惊异之际,山顶洪水已经奔腾而至,将村子淹没。除了几个带着孩子在村口雨亭里面下棋的长者幸免遇难,无人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