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说:“皇上,王爷,你们互诉衷情,天门要赶路去了。”
道光道:“来人啊,传朕的旨意,天门流放广西,由惠亲王顺路解送,不用另派差役了。”
天门忙揖手谢恩。惠亲王打趣道:“天门,你好大的架式,要本王亲自押送你。”
“承皇上的天恩,托王爷的隆福”
“皇上给你这么大的恩遇,你就不能给皇上磕一个头吗?”
天门很是为难。他想,磕头倒没什么,只怕我这一个头磕下去,道光承受不住,折了阳寿。
道光问道:“你来说说为何见了朕也不磕头?”
天门不能直白地说,我给你磕头,会折你的阳寿,这话未免太狂妄,道光听了肯定不痛快。
天门说:“皇上,天门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好像冥冥之中有力量暗示我,除了天地父母,都不可跪拜。”
“天地君亲师一体尊荣,能拜得天地父母,为何拜不得君王?这没道理啊?”
是啊,照常人所想,当然没有道理。可是天地乃万物主宰,父母乃生养之恩,拜之合情合理;君王老师虽说尊荣,毕竟是得后天之力的邂逅,拜和敬讲的是尊卑以及先学后学的道理。
天门头顶神明,岂可乱行俗礼。
天门笑笑说:“世间事,有多少是能讲得通道理的?”
“讲不通的当然不讲,讲得通不能不遵行。既然你说不出道理,就应该遵照传统礼法。”惠亲王道:“天门,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到皇上。磕个头吧,也不枉皇上疼爱你一场。”
要说道光待天门,待邵家,真是不薄,惠亲王对天门,对邵家更加有恩,于情于理,都无法拒绝惠亲王的提议。
天门灵机一动,生出一法,在心里默念道,请众神避让闪躲,天门以凡胎肉体,向道光行君民之礼啦。
他也不知道向神明请示有用没用,反正是做到问心无愧便好。
天门说:“皇上,王爷说得对,这一别,不知何日再相逢,应该磕个头。天门不便行大礼,只好代家父给皇上,给王爷磕头啦!”
天门说完,朝道光先行一揖,然后款款跪倒,不急不徐,衣袂飘然,恭恭敬敬行了三跪九叩大礼。然后又转向惠亲王,也磕了头。
道光从未见天门行过大礼,没想到天门行礼如此优雅美观,赏心悦目,不由龙心大悦,道:“来人啊,将朕前日写的扇子赏给天门。”
惠亲王和天门辞别皇上,回王府打点行装,然后出京而去。
惠亲王吩咐段小中,先行赶往涿州,告知天门的父母,让他们等在官道边,和天门见上一面。
听说天门得罪皇上,被流放广西,严氏和响地像是塌天一般,顿时哭成泪人。丁氏兄妹面面相觑,再三追问段小中,天门究竟犯了何罪,竟招至如此大的祸事。
段小中并不知内情,即便知道,也和他们说不着,只道,差一点要斩立决呢,幸亏惠亲王求情,才免一死。
丁氏兄妹本以为投靠天门,以期得到帮助,不想靠山却先倒了,不禁大失所望,神情也跟着忧戚起来。
知理将段小中请到一旁,塞了银子给他,打问详情。
段小中哪肯收他的银子,硬还回他,含笑道:“邵先生,不用担心,虽说天门被判了流刑,却也不是什么坏事,由惠亲王顺带押送他,一路上不会受委屈的。”
听说惠亲王也去广西,知理才稍放下心来,却更加要交好段小中,因此又拿了一百两银票,定要段小中收下,请他路上多加关照天门。
段小中见实在推辞不掉,只好先收下来。
知理夫妇连同响地和丁氏兄妹,早早赶到官道等候。
天门见了父母,磕头道别,严氏坐在车上,哭得死去活来。惠亲王下马,安慰道:“邵先生,你们只管放心,一切有本王呢。”
惠亲王没见到若兰,问道:“庄小姐呢?怎不见她前来送行?”
@程小程1他并不知道若兰出家之事,一开始倒是问过天门几次,都被天门搪塞过去了。段小中虽是知情,只因惠亲王不曾问他,为了不叫惠亲王挂念,他并未主动禀报。
知理猜到惠亲王不知情,便道:“若兰身体不适,不便行动,因此瞒着她呢。”
惠亲王有些遗憾,点点头,道:“本王出远门,福晋门在家不免忧愁烦恼,请转告若兰,让她有暇常去陪着说说话,解解闷。”
知理答应着,拿出一千两银票,定要请惠亲王收下。
惠亲王瞧了一眼银票道:“邵先生出手好阔气。”
“天门是戴罪之身,请王爷多担待着点。”
惠亲王知道父母对孩子的牵挂,为使知理夫妇放心,并不客气,伸手接了银票,道:“都回吧,我们该起程啦!”
响地拉着天门的手,泣声道:“天门哥哥,响地要陪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