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血海深仇在身,若兰顿时急红了眼,紧走两步,要追出去问个明白。走到内室门,转念一想,纵是问明白了又能如何?自己一个弱女子,这仇也报不了啊。

若兰略加思索,顷刻便有了主意,既然江晨要娶自己,这便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先进了江家再慢慢计划。

若兰让天门把严氏请进来道:“娘,女儿想通了,女儿听娘的,允了这家亲事吧。”

严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呆了一会儿,道:“你说什么?你改了主意啦?”

“是,娘一心一意为女儿着想,女儿不能不识好歹。”

“这就好,这就好,咱娘俩回头再说话,我得快把媒婆追回来。”

严氏追到大门外,媒婆刚爬上驴背,正要离开,严氏叫道:“老姐姐,你停下,我女儿想通了,她同意这门亲事啦!”

媒婆转嗔为喜,赶紧又爬下驴背,随严氏进院,换上笑脸道:“我就说嘛,这么好的人家,打着灯笼也找不到,若不肯嫁,岂不是缺心眼吗?!”

两人进屋,重新换了茶。若兰主动出来见客,转弯磨角不露痕迹地,将江家的事情打探得一清二楚,认定江仁轩正是自己的仇人。

严氏和媒婆议定亲事,等邵知理守制期满,便下聘定日子,将若兰嫁过去。

知理和严氏定下若兰的婚事,都松了一口气,为若兰终于找到好的归宿高兴不已。

若兰心里搁着事,怕知理夫妇多疑,便装作和从前一样,看不出丝毫的异样。

严氏隐约感觉若兰转变得太快,只道是她想开了,并没有往深处想。

想也想不出来,她怎能想到,多年前庄家和江家的恩怨,会天赶地催地又撞到一起去了呢。

若兰唯一的变化是,比平时更勤快了,白天抢着做家务活,夜里也不睡觉,做针线活一做就是一夜。

严氏笑道:“你歇着吧,看你都累瘦了,过些日子嫁过去,江公子还以为我虐待了你呢。”

若兰道:“江家有丫环下人,女儿到了那边想劳动怕是都插不上手,就让女儿多做些吧。”

若兰病好后,天门便搬出去独住,响地和她睡一个屋里。

定下亲事后,若兰红着脸向严氏要求,叫天门再陪她住些日子。

严氏觉得不妥,道:“你是要嫁人的人的啦,虽说天门还是个孩子,可是若让江公子知道,总是好说不好听呀!”

若兰便神情黯然下来。

天门听见,也不管严氏乐不乐意,到了晚上便挤到了若兰的床上,谁叫也不理。

知理悄悄对严氏道:“就让他们在一起住着吧,天门恋着若兰呢。我们不说外人谁会知道。”

到了晚上,若兰在灯下做针线,缝几针,便抬头瞧一眼天门,眼里满满的柔情。天门也瞧着她,眼里也是说不尽的依恋。

过了三更天,天门说:“姐姐,睡觉吧,我困了。”

若兰放下活计,躺到天门身边,亲亲他的腮道:“姐姐要嫁人啦,你会想姐姐吗?”

“怎么不想,姐姐是我的媳妇呢!”

“那你怎么还要姐姐嫁给别人呢?”

“我拦不住呀,”天门道:“我拦不住,有人不叫我拦。”

“你说什么?谁不叫你拦?”

“不知道,我说不明白。”

若兰抱住天门,用湿润的嘴唇在他身上亲个遍,喃喃地说道:“天门,你是姐姐唯一的男人,你要记住,不管姐姐今后怎样,姐姐心里只装着你。”

天门摘下胸前的扳指,要放到床头上,扳指捏在手里,口中说道:“姐姐,你是去报仇的吧?”

若兰愣住,雪白的胸脯急促地跳个不停,喘息着问道:“你怎么知道?”

“你要嫁出去便回不来了,你别去了,我们天天在一起该多好。”

“姐姐去了便没打算回来,”若兰咬着嘴唇道:“老天要我遇见江晨,就是给我机会让我报血海深仇的……”

“姐姐别去好吗?天门长大了帮你报仇。”

若兰接过天门手上的扳指,塞到枕头下面,道:“等你长大,我的仇人早没了。记着,这件事你知道就行,谁也不许告诉。”

天门摸着若兰的脸,钻进她的怀里,郑重地说:“谁都不告诉。”

天门像块玉,若兰化成了水……

更漏渐深,天门说:“姐姐真好。”说着便沉沉地睡着了。

若兰捧着天门的脸,爱不释手,百看不厌,道:“姐姐死而无憾了。”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马年,在道光皇帝来说,是个好年成。

首先是天下安定。——自从和英吉利打过一场大仗,大清国以完败收场后,割地赔款,国门大开,传教自由。——不管是打来安定,还是跪来的安定,总算安生了。

再就是“万国来朝”。——美、法、比利时等国见大清成了软柿子,都趁火打劫来分一杯羹,赚足了便宜。——四夷臣服,万国朝贺是做不到啦,列强来嘲讽一把,也算是给大清国凑趣添热闹了。

各国捞足了油水,看着大清那点家底快折腾光了,便放大清国一马,让大清国休养生息,安生地过一个马年。

这一年,大清国办喜事的特别多。

庄若兰便是在这年秋天嫁到江家。她的出阁,对邵家是喜事,为若兰苦尽甘来欣喜;对江家也算喜事,江晨一解相思之苦。

庄若兰认为,对她来说也是喜事。登堂入室,接近仇人,总算有希望可以报仇雪恨,还不是喜事吗?!

最大的喜事不在民间,而在帝王家。

这一年,道光帝继承祖宗传统,秘密立储,手书遗诏,封藏起来。

按说,国家经年祸乱,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道光皇帝应该知耻后勇,卧薪尝胆打一场翻身仗。

他却像怕自己一口气喘息不上来似的,把国家复兴大计撂下,先安排后事。

外贼虎视眈眈,臣子碌碌无为。放眼朝中,全无一丝朝气,环顾殿堂,尽是忧苦之色。道光年迈体弱,心虚神衰,哪还有重整河山的勇气。

道光心灰意冷,一刻都不想做这个皇帝了。

他将立储的诏书写好,把惠亲王及穆彰阿、文庆等重臣叫来,告诉他们,朕今儿立储了,等朕龙御宾天之后,你们几个宣诏扶持新君即位便是。

众人面面相觑,都将目光投向惠亲王,此时只有他敢出头置疑。

惠亲王偏不说话,坐在偏坐上耷拉着脑袋,好似事不关己。

穆彰阿只好斗胆请问道:“皇上的旨意,臣等莫敢不从。只是立储之事非同小可。无论皇上的龙体,还是皇上的气象,都没有可忧虑的,况且阿哥们尚且幼小……”

道光厌倦了穆彰阿的巧言令色,不耐烦地道:“朕叫你们来,不是和你们商议的,领旨跪安吧。”

穆彰阿等人瞧出道光的冷淡,再不敢多嘴,唯唯诺诺地退了出去。

惠亲王随后走出来,众人都在殿外等他。文庆抢先问道:“王爷,皇上怎么突然就立储了呢?现如今天下初定,正是摒弃一切杂念,全力治国的时候,这样一来,岂不是叫天下人多疑,叫朝臣们心乱?”

穆彰阿道:“是啊,臣瞧着皇上心气儿不像先前那样足了,皇上可是朝臣百姓的主心骨,如今皇上气馁,我们今后做事还如何摸得着头脑?”

惠亲王打了个呵欠道:“今儿起早了,本王得回去补一觉。”

惠亲王说完,丢下众人,拂袖而去。

众大臣你看我,我看你,全都傻在那儿。

长生之谜:一百八十岁周易大师人生实录——大国隐士》小说在线阅读_第9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程小程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长生之谜:一百八十岁周易大师人生实录——大国隐士第9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