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骨低大骂手下混账,亲自带领下属,命令就算挖到黄泉也要把这群妖怪挖出来,等到把上层的瓦砾清楚之后,在瓦砾之下数尺之下,挖出了一个大木槛,笼子里装了好几千个皮袋子,旁边堆满了麦粒。旁边还有一些竹简,由于年代已久,这些麦粒一碰变化成粉末,那竹简倒是隐隐约约有些字迹,大部分已经磨灭认不出来,正中间的一个“陵 ”字却清晰可辨。

骨低坐在马上,来回逡巡了很久,终于明白,作祟的使者皮袋子,于是下令烧掉他,这时候,皮口袋里面开始发出哭天喊地的求饶声:“我们本来就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应该是被消灭的。只是因为很多年前的李都尉在这里留下了一些水银加持,所以我们的亡魂才能够维持到了现在,那时候我们是因为帮助都尉搬运粮食,不料房屋倒塌,把我们全都压死了,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现在已经有了灵气,不幸被居延山神收了去,当做伶人为他服务,我们只不过是为了贪图您的一些赏赐所以才屡次上门的,我们没有恶意,请求您看在山神的面子上饶我们一命。从此以后我们再也不敢到你的府上去打扰您了

骨低对他们的话不置可否,想把那些水银据为己有,依旧下令让士兵火烧皮口袋,

冲天的大火里弥漫着碜人的哭喊声,叫屈嚎哭喊冤的声音此起彼伏。那流出来的血飘洒满地都是醒目的红色。

烧完以后,骨低家的屋檐房廊,到处都有凄厉恐怖的哭喊声。一如当日焚烧皮口袋的声音,好像是把那些声音重新再回放一样,惨叫了一个多月都没停止。

那一年,骨低家全家染上了一种莫名的病,阖家上下,全部死光。那些水银,终究没有找到。(出玄怪录)

文中的皮袋,应该是装军粮用的。这个是符合当时的制度的,也就是边塞军需供应。皮袋子类似于革橐(tuó),而这些东西衍生成为精怪,从侧面也反映出除了军士的劳苦,戍边时的沉重压力。

元明之后,这里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昔日肥美波光潋滟的居延河已不见踪影

民国时期的学者黄文弼发现了4枚居延汉简,但是没有再仔细做调查,后来瑞典专家贝格曼1930年在居延泽的南部博罗松治发现了“第一枚”居延汉简,从此拉开了中国简牍学新的篇章。据出土的《塞上烽火品约》记载,守边的士兵都要求会背品约,而且他们传递烽火的效率奇高,根据记录,一小时可以传递99里,如果传递到了长安 ,只需要近30小时(汉代一天为18小时,一汉里约为325米——)。

现在的书写方式,已接近被电脑代替,所以对于玄怪录所记载的这个故事,我没有去深入剖析它的荒谬。只是谈了谈发现的居延汉简。它为我们了解那段尘封多年的历史提供了巨大的史料……它正以它独特的魅力被世人刻在心上。

(完)

附上原文:周静帝初,居延部落主勃都骨低,凌暴,奢逸好(“好”字原阙,据明抄本补。)乐,居处甚盛。忽有人数十至门,一人先投刺曰:“省名部落主成多受。”因趋入。骨低问曰:“何故省名部落?”多受曰:“某(“某”原作“集”,据明抄本改。)等数人各殊,名字皆不别造。有姓马者,姓皮者,姓鹿者,姓熊者,姓獐者,姓卫者,姓班者,然皆名受。唯某帅名多受耳。”骨低曰:“君等悉似伶官,有何所解。”多受曰:“晓弄碗珠,性不爱俗,言皆经义。”骨低大喜曰:“目所未睹,有一优即前曰:“某等肚饥,(“饥”原作“肌”,据明抄本改。)臈臈怡怡(明抄本“怡怡”作“恰恰”。)皮漫绕身三匝。主人食若不充,开口终当不舍。”骨低悦,更命加食。一人曰:“某请弄大小相成,终始相生。”于是长人吞短人,肥人吞瘦人,相吞残两人。长者又曰:“请作终始相生耳。”于是吐下一人,吐者又吐一人,递相吐出,人数复足。骨低甚惊,因重赐赍遣之。明日又至,戏弄如初。连翩半月,骨低颇烦,不能设食。诸伶皆怒曰:“主人当以某等为幻术,请借郎君娘子试之。”于是持骨低儿女弟妹甥侄妻妾等,吞之于腹中。腹中皆啼呼请命,骨低惶怖。降阶顿首,哀乞亲属。伶(“伶”原作“完”,据明抄本改。)者皆笑曰:“此无伤,不足忧。”即吐出之,亲属完全如初。骨低深怒,欲用衅杀之。因令密访之,见至一古宅基而灭。骨低令掘之,深数尺,于瓦砾下得一大木槛,中有皮袋数千。槛旁有谷麦,触即为灰。槛中得竹简书,文字磨灭,不可识。唯隐隐似有三数字,若是“陵”字。骨低知是诸袋为怪,欲举出焚之。诸袋因号呼槛中曰:“某等无命,寻合化灭。缘李都尉留水银在此,故得且存。某等即都尉李少卿般粮袋,屋崩平压。绵历岁月,今已有命。见为居延山神收作伶人,伏乞存情于神,不相残毁。自此不敢复扰高居矣。”骨低利其水银,尽焚诸袋。无不为冤楚声,血流漂洒。焚讫,骨低房廊户牖,悉为冤痛之音,如焚袋时,月余日不止。其年,骨低举家病死。周岁,无复孑遗。水银后亦失所在。(出《玄怪录》)

襄阳殡举人

那是一个暮春的时节,官路两旁满树飘香,柳絮从枝头偷偷冒了出来,肆意地飞扬着。湛蓝的天际上飘着几朵白云,仿佛是无边无涯的海面,泊着的那片片白帆。

贞元末年,于頔调任山南东道节度观察使兼任襄州刺史(治所在今湖北襄阳),手下有一个候补的书生刘某(原文作选人,据唐代史料记载,此官职是专门代称候补,替补的官员的,类似于我们现在的代课老师一类的)进京等候圣上的差遣。

路上遇到了一个年轻的举人,举人约莫二十来岁,刘某一个人走路甚觉无聊,今日好容易遇到一个可以结伴的人,于是便攀谈起来,那年轻人说起话来有条不紊,清楚自然,两个人相谈甚欢,同行几里地,彼此之间都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了。有一日,两个人终于走累了,他们来到一块草地上,刘某有酒,于是两个人用草垫着身体,举杯对金乌,你一口我一口地对饮着,那举人指着前面的一条小岔路对刘某说“我家和这里相隔不远,兄台若不嫌弃,可以屈尊下顾吗?”刘某掐指算了一下行程,害怕耽误行程,于是婉言谢绝了,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分别之时,举人赋诗曰

“流水涓涓芹吐牙,织乌双飞客还家。荒村无人作寒食,殡宫空对棠梨花。”

刘某颇通诗赋,随之而读,大叫好诗。

书生一个人在路上苦吟了很久,终于还是没明白其中的道理,总是觉得,这首诗很是奇怪,意境怆然动人,细细品味之下,更加觉得有一股寒意萦绕。

刘某在京城呆了一年,第二年回到襄阳,这一日的黄昏,他又经过了当年的那条路,于是想起了那个书生。于是便沿着岔道走去,想找这个书生重叙一番,但是走了很远都没有看到一个人影,越走月荒僻,道路四周全是松柏。又走了一段路,看见了一座孤坟,孤零零地躺在那里,旁边有一棵棠梨树,春寒料峭,风一吹,白色的花儿在夕阳下飘飘洒洒,似乎在哀悼墓里面可怜的亡人

奇闻怪录------------中国古代那些稀奇古怪的事儿》小说在线阅读_第1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子规引月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奇闻怪录------------中国古代那些稀奇古怪的事儿第1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