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把火焰插在地上的时候,我却发现那黄豆般大的火焰一下子蹿得老高,不仅幽蓝色的火焰更加明亮了,而且往外喷射起火星来。
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这个洞穴中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铜粉,铜粉在氧气中燃烧,就会发出绿色的火焰。我们平时放的烟火,有时会喷射出绿色的火焰,那也是因为火药中含有铜盐。我刚才把火把插在地上,火焰一下子明亮了,而且射出噼里啪啦的火星,说明这里含有大量铁粉,铁在氧气中燃烧,就会发出白亮的光,并四射出火星。
不过,山洞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铜和铁呢?
我想了想,用刀子敲了敲岩壁,并撬了一小块下来,那石头黄乎乎的,重量比普通石头重得多,这应该是一种矿石,却不知道是铜矿还是黄铁矿。这两种矿石在外观上很难分清,不过只要把它们在石头上划一下就知道了,黄铜矿是绿黑色的,黄铁矿是黑色。
我用那块矿石在青石板上使劲儿划了几下,青石板上看起来是黑色的,这应该是铁矿石了。我掏出了指南针看了看,指针牢牢指在矿石上,看来在这个深渊之下确实埋藏着一个巨大的铁矿,想必还有一定量的铜矿。
也许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深渊下会有那样大一株铁树了。因为这里有铁矿,冶炼起来方便,这样才在理论上有了建立这个巨大铁树的一个条件之一。
但是,这也仅仅是之一。
中国古代最大的铁筑品是什么?没有人知道。
原因很简单,古代浇铸的很多铁制品大多都没保存下来,因为铁很容易就锈成一堆红土,什么也剩不下了。在古代典籍中,曾记载过几十米的祭祀的巨鼎,也有记载泰山上发现过几层楼大小的铁钟,但是目前仅存的是河北沧州的铁狮子。沧州铁狮子身高5.78米,长5.34米,宽3.17米,重约50吨,距今已有一千多年。
中国的铁器时代,在历史上是一片空白。
中国古代关于铁铸品的记载很少,中国古代掌握制铁技术,大约是在春秋末年以后,战国期间已逐渐成熟。但是遗憾的是,我们一直没有看到一些可以和青铜时代媲美的精美铁制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了。很难想象,曾经拥有那么强大的青铜浇铸技术的古代,竟没有留下多少件铁器。这个事情非常古怪,就像在中国古代的冶炼史上突然空出了一块,那一块就是铁器。人类最早用的铁器,取材于外星陨石,所以铁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很神圣的地位。
在古希腊文中,铁则被称为星星。埃及人将铁称为“天石”,金字塔中许多神像的宝座是用铁制成的。在当时,铁绝对比黄金要珍贵得多,也神秘得多。
不仅是在地球上,就是在宇宙中,铁元素也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是一个临界点,是元素裂变和聚变的临界点。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简单说一下,在元素周期表中,比铁轻的元素会聚变释放能量,比铁重的则会裂变放出能量。所以铁是两种状态的一个临界点,既会释放能量,也会吸收能量,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在宇宙的演变中,恒星利用核聚变将轻元素转化为重元素,原子质量从轻到重,聚变时释放出光和热,伴随着聚变中原子质量的增加,聚变反应会越来越少,一直到铁原子的出现。铁原子出现后,恒星就灭亡了,当它的核心变成铁后,便会塌缩成中子星 或黑洞 。
重元素的裂变则和聚变相反,它会在裂变中放出能量,也从重元素渐渐过渡到轻元素,一直到铁元素时达到平衡。
其实按照简单的推断就可以判断出,世界上根本不可能出现一棵这样大的铁树,因为科技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个地步。历书上曾记载过,当年秦始皇销毁天下兵器,用兵器的铜汁浇铸成十二个铜人,据史料记载,那些铜人“高三丈”、“坐高三丈”、“有大人长五丈,足屡六尺……”,“重各千石”、“钟小者皆千石也”、“各重三十四万斤”、“各重二十四万斤”,三丈合今8.12米,五丈合今13.7米,加上六尺的“足屡”,合今16.24米。石是秦时的重量单位,一石为秦代的一百二十斤,秦时的一斤等于现在的256.26克,这样计算的话,一尊铜人最少要在30吨以上,大的则在87吨以上。
这些铜人采用地坑法浇铸而成,就是在地面上修一个筑台,在台子里做一个模子,铜人铸成后,将筑台打烂,青铜器自然就下来了。说起来简单,其实想铸造一个完整的铜人,大约需要三到五千套坩埚的铜汁,就算一个坩埚要三五个人操作,光铜汁这一项就需要数万人操作。
那么,秦岭深渊中的铁树有几百米高,就要需要几十万人协作,还要开凿一座山作为模子,还要准备一个大约有几十层楼那样高的坩埚,这是绝对无法实现的!
别说是在古代,就算是在现代也是想都不敢想象的一件事情。
当然了,除非一种可能。
这种可能太过荒谬,简直就是近于胡扯,也仅仅只能存在于理论上。但是,在这个深渊中发生了太多连理论上都不可能出现的事情,所以也不能说是太荒谬了。那就是,那棵巨大的铁树并不是古人浇铸的,而是天然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