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听英娘这么说,小矿有些惊诧,可是一细想,却又并不觉得很意外。
“那你还记得那对联吗?”
“怎么不记得,那时阿爹身体不好,还是我誊写好送到神庙里的。”英娘想了一下,逐字缓缓地吟出:
“良田良地培良心育良人,秀山秀水聚秀气出秀才。”
小矿那村子叫良秀村,联首就嵌着村名。细细咀嚼着对联,虽然他不大通文墨,却也觉得非常好。尤其是“培良心育良人”这句,引人向善,倡导教化,足见英娘阿爹的一片仁厚宅心。
“你明天把这对联送去庙里吧。”英娘说。
小矿却觉得为难,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个不识字的盲人,阿娘也没文化,他该怎么解释这对联的来处呢,总不能说是相算出来的吧,这也太玄乎了。
“你在村里位微言轻,说不上话,这正是机会。我有办法教你如何说。”
第二天,小矿踽踽来到神庙里,老村长等一众老人正在商量祭祀筹备的事,当他踌躇着说出那幅对联时,众人都呆住了。
“矿儿,你从哪里知道这对联的?”老村长的话代表了在场所有人心里的第一个疑问。
“是昨晚睡梦里面一个人告诉我的。”小矿脸有些发热,按照英娘教的回答。
“什么人!长的什么样?”大家更加惊异了。
“紫面长须,穿着大红袍,手拿着一把谷穗。”
小矿的脸愈加发烫,其实他根本分辨不出各种颜色,也不知谷穗是什么样。但英娘嘱咐,他只能硬着头皮这么说。
这句话一说出,神庙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全都惊得站了起来。
“是广德公!”老人们激动得胡子都颤抖了,“神明显灵了!”
小矿不大明白族老们为什么会这么激动。其实广德公是村庙里最有威望的神灵,解放前一直在庙里供着。后来文丨革丨中庙宇神像全被砸毁了,年轻人都没见过,只有少数老人知道。
“广德公还说什么了吗?”老人们几乎把小矿就当作了神明的化身。
“他说这屋脊上还少了一对守庙镇邪的陶狗。”这仍是英娘教的。
这下族老们除了惊诧外,还多了惶恐,额头上开始冒汗。原来往时神庙上的确有一对相貌狰狞丑陋的陶狗。重修时,陶狗不好找,有人提出用陶狮子代替,更加威风气派。却不知那陶狗暗合神庙的灵气,是有来历的东西。
不久,从海外寄回的一本旧族谱,将那对联和陶狗的事一一印证。小矿就此被看成神灵的代言人,他的话被奉为指点神庙祭典的圭臬。
就在村庙祭典越来越近的时候 ,一天村子里忽然沸腾起来—有一位来自香港的曾氏宗亲回到村里寻根问祖。这位曾先生是个中年人,他的祖辈解放前就离开村子外出谋生,后来定居在香港。这次宗祠神庙重建祭典,村子里向海内外的宗亲都发去了消息,也得到很多响应,收到了不少捐款捐物。但答应回来参加的几乎没有,因为那时虽然已开始改革开放,但海外的人还是心存顾虑,不敢贸然回乡,所以这位曾先生能够第一个回来,实在是令全村的人惊喜不已。
而很快,老村长们就从与曾先生的热切攀谈中知道了他敢于第一个回来的真正原因。原来曾先生家族在香港做餐饮生意,规模做得挺大的时候,似乎就到顶了,怎么也发展不下去了。事情就是这么奇怪,当他们想扩大些店面,开多家连锁,请多些员工时,各种不吉的事就接踵发生:不是发生火灾,就是有员工受伤,再就是被黑社会打砸勒索。众所周知,在华人世界里,香港人是最信命格风水的。电视广播里有专门的风水讲座,报纸有专门的风水专栏,大街小巷遍布风水师的坐馆。中华传统的风水相术,在香港保存传承得比内地要好。
曾先生在香港找了很多风水先生,又是改酒店餐馆名字,又是改家宅风水,甚至请人做了一场转运法事,可是似乎都没什么用处。最终,他听朋友的推荐,花重金请了一位姓赵的有名风水师来相算勘看。这赵大师算了之后说,曾先生的家宅命格都正常,问题很可能出在祖坟风水上。而祖坟在内地,所以曾先生就趁着家乡举办宗祠神庙祭典的机会,带着赵大师回到了村里。
小矿听到有个乡贤从香港回来,也觉得很高兴。但令他没想到的是,与曾先生一起回来的那位风水大师,却在村子里掀起了一场与他有关的大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