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做出这个决定。各位追文的同学,抱歉,帖子要暂停一段时间了。
我要腾出时间,整理小说的思路,并将前面部分章节重新写过,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只能出此下策,望能见谅。
主要修改的地方有以下几个地方:
第一:主角性格。已经有许多读者提出,主角的性格过于沉闷,人物形象不够立体,也有人说过于成熟,不像是小孩子——书中设定是十三四岁左右。
这一点我得承认,因为过于追求情节,反而忽略了人物的刻画。这也是我这次修改的重点。
新版中,年龄上调一点,十五六岁左右,性格飞扬洒脱一点,因为喜欢音乐、会吹笛的孩子,怎么说也不会太闷吧?详情请参考子不语同学。(子不语:阁主不厚道,摆我一道!)
第二:主角名字。改了性格,名字也要改了。我总觉得王遥这名字过于儒雅,这也与当初的设定有关,当时设定主角王遥不是一个张扬的人。但现在既然要将他改得灵动一点,我便想将名字也改了。故事中梧桐村只有陈、王两族,所以姓氏还是姓王,大家觉得“王子陵”这个名字如何?或者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建议?不一定姓王。但要普通一点,又要比较符合性格吧?
第三:故事风格。这一点基本不会变了,现实+玄幻。如果你们有好建议,也可以说一下。
第四:小说名字。《禽图腾》这名字太菜了吧,哈哈。如果你们有适合这小说的好名字,可以提出来。当然,越拉风越好!一经采用,即付奖品!
说实话,我也很纠结,我知道一旦停更,本来就不旺的人气就会更加低落。但如果现在不作出修改的话,到了后面,支线越来越大,格局越布越大的时候,那个时候再要修改,可能麻烦更大了。
到时可能在这个帖子开篇,或者另开一个新帖连载吧。希望大家到时一样支持我。
原谅我的任性吧。阿门。
我会看你们给我的留言。
这个周末,我会上来贴出修改后的第一章,到时大家看看如何?
第一回异人
南越千年事,兴怀一旦来。歌钟非旧俗,烟月有层台。
北望人何在,东流水不回。吹窗风杂瘴,沾槛雨经梅。
壮气曾难揖,空名信可哀。不堪登览处,花落与花开。
这首《广州试越台怀古》中的“南越”,即今广东广西一带,《通典·州郡·古南越》有记:“自岭而南,当唐虞三代,为蛮夷之国,是百越之地,亦谓之南越。”南越临山近海,自古民风独特,多有能人异士。那广东省府广州城倚江而建,商客往来,喧嚣繁华,向为南方经济重镇之一。自道光二十二年(1842)开放为通商口岸后,政府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一时鬼子进港,黄肤黑发夹杂着红毛绿眼,偌大的广州城愈加龙蛇混杂,热闹非凡。
在那广州城西北方向约四十里处,有一个地方叫做花县,县中有座凤凰山,山下有一条梧桐村。这山、这村均因玄鸟凤凰而得名——
相传不知哪朝哪代,此地瘟疫滋生,一时之间人畜死伤无数,尸横遍野。当地官府为免瘟疫外传,发重兵驻守,以沙石、木栏将村子封闭隔绝,不准村民出入。村民回天乏术,只能呆在原地绝望等死。
有一天天上飞下一只五彩翎毛的大鸟,它在村子上空飞翔了三天三夜,鸣叫不绝,最后降落到村尾的一座大山里不见了。人们好奇上山寻找,发现彩鸟停在一棵大梧桐树之巅,数不清的奇珍异鸟飞到它的身边,在半空中围着它翩翩起舞。
村里的老人听说了这事,纷纷大喜,说这彩鸟该是凤凰神鸟。自古相传凤凰乃百鸟之王,非梧桐不栖。凤凰显形乃是祥瑞的预兆,它停在梧桐树上恐怕是对我们有所暗示吧?
村里人听后恍然大悟,于是上山采摘了梧桐树叶,熬水成药喝了,竟然就此治好了瘟疫疾病。后来为了纪念此事,村里的人就把那座凤凰降落的大山叫做凤凰山,把村子改名为梧桐村。
梧桐村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粗粗算来,也有百来户人家,历来只有陈、王两姓,别无他族。村中有个大池塘,其水如镜,能照天上云影,村中人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镜湖”。
这镜湖可说是村中的风水宝地,多条溪水自凤凰山蜿蜒流下,至此汇成一水,将两个宗族恰好分为两半:东边是王家宗族的聚居地,西边则是陈家宗族的聚集地。登高而望,梧桐村山环水绕,负阴抱阳,与镜湖天然合一,其形犹如一个天然太极图,实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时当大清国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清明节气过后,天气越加沉闷。这日午时,天空低沉,乌云低垂,吃过饭后,一众少儿又来到镜湖边上,个个手执弹弓,去射天上飞鸟。可惜眼法欠佳,准头太差,大半天过去了,毫无所获。渐渐孩童觉得无聊,陆续散开,各自画地为牢,玩起打石弹游戏。只有一对双胞胎兄弟依然伏在地上,手拿弹弓,继续弹射往来飞鸟。
突然对面湖面的莲蓬叶上弹起一道蓝色闪电,飞过湖中时蓦地往下沉了下去,弄起几圈涟漪,再飞起时已经停在了湖边探出的一块大石上。
那双胞胎中的弟弟低声惊呼:“钓鱼郎!哥哥快打它!”哥哥叱道:“别吵!看我的!”眯着双眼,拉开弹弓,对着石头上的钓鱼郎就是一枪,这一下弹不虚发,“卟”的一声,正中鸟身。
其他孩童见到他们打了钓鱼郎,轰啦一声,纷纷跑到大石旁,将那鸟儿围在一起,伸出手去逗弄它。
钓鱼郎即翠鸟,因经常在江边湖畔啄食水面游动的鱼虾,因而又有鱼虎、鱼狗之称,广东一带又称作“钓鱼郎”、“钓鱼翁”。因其毛羽漂亮、色彩鲜艳,成为孩子们猎艳的头好目标。但它们速度飞快,却也不易射杀。
那对双胞胎兄弟好容易打了钓鱼郎,一下子成了孩子们的焦点,心中洋洋自得,不断用弹弓去勾挑那小鸟双腿,逼它跳弹跃跑。那鸟被石子折了翅膀,飞不起来,吓得左右扑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