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门外,差人迎上去,问道:“都拿点儿啥啊?”
贺瑀实话实说:“拿了一把剑”
差人叹了口气,说:“太遗憾了,你应该拿那个印。有了这个印,你就有了权力,可以指挥天上的各路神仙。现在你拿了剑,只能使唤土地神了。”
再往后,贺瑀记不清了,明白过来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在床上躺着。
贺瑀把经过一说,大家感觉非常新鲜:这个梦情节不错啊,看来是个好兆头。贺瑀休息了几天,身体慢慢康复。这天,他正在午睡,忽然做了一个梦。梦里,一个自称土地神的人前来拜见。
和土地神没什么交情啊,他来干什么?贺瑀满腹狐疑。
土地神比较客气,笑着说:“贺先生,那什么,前几天您不是得了一把剑嘛,那剑就是管我的。和您这么说吧,如果我是电视,那剑就是遥控器,以后有什么事您尽管按,千万别拿我当外人。”
贺瑀恍然大悟。
要说贺瑀的运气,是真不赖,半睡半醒之间,就成了土地神的顶头上司。还有一位,比起贺瑀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名字叫戴洋。
戴洋,字国流,吴兴郡长城县人。在他十二岁的时候,因病早逝。没想到,五天之后,他也活了。死去活来,肯定有故事,戴洋向众人描述了死后发生的事。
他死了以后,审判的结果不错,算来算去还有盈余,于是,天帝让他做了酒藏吏,想必是个管仙酒的官儿吧。不管官大官小,反正是当上公务员了。公务员待遇就是好,天帝给了他符箓、旗帜和一大帮的随从,还享受公费旅游,去蓬莱山、昆仑山、积石山、太室山、庐山、衡山玩了几天。这工作不错,戴洋心里乐开了花。可没过多久,文件下来了,戴洋卸任,重返人间,等待以后录用。
怎么回事?天上也裁员啊?试用期还没过就打发我走,连个说法都不给。戴洋嘟囔着,毫不情愿地回到了人间。
大家听了戴洋的讲述,都半信半疑。不信吧,说得有鼻子有眼儿的;相信吧,又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那就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吧。
长大后的戴洋做了官,十分有出息,而且能够根据天象的变化预测祸福吉凶。他发现,吴国不久就要灭亡,所以毅然告老还乡,做了布衣平民。途经濑乡老子的祠庙时,他感到十分眼熟,仔细一想,原来都是他以前死去时玩过的地方,只是和那时看到的东西有很多不同。他还记得当时发生的一件事:二十多年前,有个人骑马路过老子祠庙,没有下马祭拜,结果没走到桥上,就掉下来摔死了。
他问身边的守藏吏应凤:“有过这事吗?”
应凤是当地人,非常了解这里的风俗和历史,他确实记得发生过这样的事。再问戴洋其他的人和事,都说得分毫不差。
大家这才相信,戴洋以前经历的一切,都是千真万确的。
生死两茫茫,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无法解释的生死悬案,数不胜数的拍案惊奇,令人叹为观止。生前身后事,谁能解得开?
44.多情才子无情刀(上)
小时候,看过一部叫《聊斋》的电视剧。那时《西游记》还没上映,这个就感觉相当过瘾了。特别是开场那个破灯笼在黑夜中摇摇晃晃的,如鬼火一般,煞是吓人。时至今日,有些情节还有印象。不过,最难忘的,要数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曲——《说聊斋》。这个主题曲大有来头,作词是赫赫有名的乔羽先生,作曲是国家一级作曲王立平,演唱呢,最近我才知道,乃是现在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
词写得好,曲谱得棒,演唱也见功力,真是天作之合。特别是歌词,乔老先生抓住了聊斋这部作品的精髓,明写鬼,实写人,一句“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真意尽出。
鬼怪故意害人,自然是死有余辜。可有的时候,却是鬼无害人意,人有杀鬼心。更有甚者,鬼有恩于人在先,人忘恩负义在后,以怨报德,实在不够仗义。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句容县麋村农民黄审,这几天遇到了一件怪事。他在田地耕地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个女人带着一个丫环经过这里,从东面下去一会儿又返回来。刚开始,他还以为是其他村里的人外出办事儿,可一连很多天,都发生了这样的事儿,他感到不同寻常。因为那时候不像现在,女人上班做生意的有都是,满世界乱跑。不种地,每天又抛头露面,肯定不是什么良家妇女。一天,两个女人又出现了。黄审忍不住问道:“大姐,你是哪个村的呀?”
女人停住,对他一笑,什么也没有说,转身走了。
这里面肯定有鬼,黄审更坚信了自己的判断。第二天,他下地的时候,准备了一把大镰刀,藏在身边。不一会儿,两个女人准时出现。黄审等她们走近,对着后面的丫环就是一刀。女主人一见,大叫一声,变成狐狸跑掉了。再看那个丫环,躺在地上变成了狐狸尾巴。
此后,那个女人再也没有出现。后来,有人在山上发现了一个狐狸洞。大家一起深挖,最后从里面蹿出来一个狐狸,屁股后面没有了尾巴。
我很同情这个狐狸。
从这个故事来看,她并没有害人的意思。没勾引男人,也没装神弄鬼,每天出入田间地头儿,不过正常的生活。对于黄审的询问,虽然不便作答,但也报以礼貌的微笑。她可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相安无事,你种你的地,我走我的路,可是她想错了。这一错,就让她失去了一条尾巴,估计,还有千年的道行。
是的,人固然怕鬼,而鬼又何尝不畏人呢。今天还是甜言蜜语,明天也许就是拔刀相向。正人君子也好,阴险小人也罢,内心之叵测,用显微镜也不一定能看清啊。
不了解人的本性,那是要倒霉的,鬼也不例外。
且说三国时期,魏国诞生了一位不朽的书法家,名字叫钟繇。钟繇字元常,河南长葛人。这个人一生,算是出尽了风头。做官,人家当了太傅。太傅为正一品,位列三公,绝对的高层领导。有这一项,这辈子就值了。别忙着羡慕嫉妒恨,这只是个零头儿。
……
45.多情才子无情刀(下)
真正让钟繇流芳百世的,是他的书法造诣。什么隶书啦、楷书啦,全不在话下,随便拿出一样,都是祖师级的水平。就连大名鼎鼎的王羲之,也得屈居人后,并称为“钟王”。
这还不算完。大书法家还有两个宝贝儿子,一文一武,名冠天下。文的叫钟毓,官做得挺大,并有文集五卷传世;武的叫钟会,曾与名将邓艾联手攻蜀,战功赫赫。
有这些资历,钟繇在朝中腰杆挺得倍儿直,显然是炙手可热的角色。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钟繇有点反常,连续几个月没有上朝。这天一来,大家便围上去,嘘寒问暖:“钟大人,这阵忙什么呢?看上去有点儿憔悴啊。”
有会说话的:“那还用问,大人要么秉烛夜读、勤于治学,要么笔走龙蛇、挥毫泼墨,哪像我们天天晚上泡在养生会所,虚度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