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亏了我在那所学院只念了几个月,等到老三通知我,他给我联系的地方,又开了一期的时候,我就脚底抹油溜到帝都。军事化的管理,我真心受不了,尤其是在我从事了如此多的工作以后,那种死板的军事化生活,简直是要了我的亲命。而且我要是坚持下来,进了某舰艇就职,就目前钓yu岛的形式,我真怕我会打响战争的第一枪,那我就真是历史罪人咯。
最简单的例子,钓yu岛事件的时期,别的城市我不知道,至少我在辽阳市是唯一一家高举横幅,挂在外面的六米长的玻璃上,条幅上面写着“钓yu岛是中国的,日本岛也是中国的。”当然,第二天就被城市管理者给请去喝茶,在几个好朋友的帮助下,终于成功的悬挂到我离开那个店面,然后来到了现在这个小门面。
回到帝都以后,我在老三的陪同下,进入了工商管理进修班,也就是现在俗称的MBA内,在那里我认识了又一个我人生中的好大哥----老大。
故事二 预见性 完 待续
2013-04-10 20:19:17
第三十五章 永远的寝室老三(6)
事件三 老三离世
这个篇章,我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叙述吧,如果单单从老三离开这个事情叙述,会省略掉很多重要的环节,不利于后文的交代,因此叙述我的部分比较多,望广大读者见谅。
这次去帝都之前,我跟家人长谈了一次,老妈还是比较惯着我的,因此我的想法得到了母亲的理解,老爷子沉默了半宿,叹了口气,让我自己决定未来的前途,用我母亲后来的话来说,去XX学院那次,是父亲内退前,最后的能量了,至于往后我想怎么走,完全取决于我个人了。
在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后,我依旧没问家人要钱,毕竟后来父亲给找的这所学校,很多方面都是免费的,甚至念到一定程度,还有津贴。且我从帝都回来的时候,自己已经小有积蓄,在帝都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但对于一个毛头小子来说,足够我折腾一番了。
在老三的陪同下,去最新一期的MBA处报名,领取各种书籍材料。出来以后,我就犯难了,毕竟是食宿自理性质的,因为原来的房子已经被转租出去了,我等于失去了在帝都落脚的地儿。于是跟老三俩人研究后,决定挤到老三现在的寝室,毕竟从导员到楼层大姨,都熟悉,通融一下呗。而且老三因为那次群体斗殴事件,最后校方的低调处理,也让校内某些认识他的校方人员,知道了此子来头不小,于是大家打着‘与人为善就等于与己为善’的理念,让我住进了老三的寝室。都在这个城市混,谁敢保证自己将来用不到对方?因此我在帝都念这个班的期间,依然与老三住在一起。
开课的第一天,我一走进教室,就有点蒙。这年龄跨度也太尼玛大了,我应该是年纪最小的,大平均的年纪都在四十左右岁,有些我感觉至少得接近五十岁,虽然打扮的都衣冠楚楚,但岁月留下的痕迹,是不能通过穿着打扮来掩饰的。那个班人数不少,我粗略的看了一下,至少得有六十多人,后来通过点名知道一共是八十人的班级。
我用直觉迅速的判断了几个首先映入眼帘的同学,泥煤,不是财大气粗就是手握重权的人,那真是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啊。绝对不同于我以往的同学,每个人的感觉都很新鲜,但整体的感觉就是集中了财运和官运的综合体,而且坐了整整一教室的这种综合体,信息量太大,大脑貌似要死机。
2013-04-10 20:19:35
回过味来发现,貌似除了我抱了一沓书本以外,其余众人,基本一人一台最新款的IBM的笔记本,放在课桌上面。在当时那个年代,那绝对是身份的象征,就跟现在你要不拿个苹果手机,你都不好意思在别人面前打电话一样。说道手机,基本女同学基本都是LG那种翻盖的,上盖部门可以转动的手机,偶尔几个拿三星V208的(老三给他当时的女朋友买了一台,因此记得清楚型号),男士大多是摩托罗拉V750,之所以知道的那么详细,是因为我同桌的老大,也就是未来我公司的老总,就拿的这款手机,其他的还有拿a尔.卡.特型号的。那个时代是彩屏手机普及的年代,手机开始朝着多媒体的方面发展,彩屏,照相,摄像,和旋,各种功能开始抢占市场。
我看了一圈,然后找了个年纪比较大的大哥----也就是老大,坐在他的身边,将书本放到了课桌上,等待上课。老大饶有兴趣的盯着我看了半天,然后闭目养神,也同样等待上课。
说是上课,在那个时代,真正听课的人不多,镀金以及结识更多商业伙伴的,占绝对的主流,有些人的目的,就如同陈光标念中国国防大学一样,念书是次要的,主要是请将军班的同学吃饭,以慈善为依托,借此奠定日后中国慈善第一人。
我这个班级也是如此,真正来学习的,除了我还有一个学生,不过是因为多年考研未果,最终由家人出面,送到这个班级来拿文凭的,因此结论就是,我是唯一一个认真学习的学生了。
这个班级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例如:老师不会在意学生是否学习,但很注重学生的身份背景;学生之间,处得都如同我跟老三般,当然至少表面看来,大家都是铁瓷儿;再者,这里学生的主业,不是学习,基本跟陈光标一样,各种饭局儿,各类娱乐是主业;更有趣的就是,那些经商的,往往是做东的,而主位永远是官员,哪怕人家不来,主位也会空出来,以免主角来了以后,大家尴尬,等等等等,很多与真正学生的做法,想法,相悖的事情,基本全部存在于我念的这个班级里面。
2013-04-10 20:19:55
里面严格来说,除了我这个异类以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人群:第一类,老大类型的,基本身价亿万,之所以来这儿镀这层金,完全是圈子内的一种需要。什么李总是学士学历,王总是硕士学历,张总是博士学历,因此,为了工作需要也好,面子需要也罢,还是虚荣心作祟,必须要拿到个跟他圈子内的人,对等的学历,不用太好,至少不能太孬。后来工作以后才知道,尼玛这些这总那总的人,都是利用改革开放的形式,发达起来的小本学历,用二人转里的话来说,貌似念那么俩天书,还赶上个大礼拜。
第二类,企业精英类人群,这部分人群非常了解什么样的学历吃香,将来有了这个学历,更有助于他们更上一层楼,而且通过结识同类型的精英,能够更加拓展自己的人脉,使得自己未来的事业蓬勃发展。
第三类,就是公关类型的人了,此类人在我这个班级很少,他们来的目的很单纯,就是完全拉拢自己的客户群体,毕竟都是社会上的精英分子,甚至有不少属于老大这种类型的上市公司的老总,一个订单够他们吃一年甚至更久的,拿班上的某保险公司的业务经理来说,一个MBA读下来,至少签了十几份保险合同。也许读者会说,才十几份啊!如果我要是告诉你,有的一份合同,就是一个公司的全体员工的某方面保险;有的一份合同,保的则是那些坐落在帝都的若干座豪宅,你还认为这十几份很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