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转念一想,也不能太妄之菲薄了,说不定是我演技确实出神入化,抑或这个所谓的奇哥真的是个草包,机缘巧合当了老大也说不定。反正他是什么人我也不了解,不管他看没看出来,既然他不拆穿我,我就当真事接着演下去。
奇哥略带神秘地冲我笑了笑:“很简单,带我们进去。”
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心说:“你们这帮人整天为非作歹,不用我带你们进去,早晚天收你,俗话说‘出来混,早晚要还的。’就算是诚心悔过,也不用这么急着进局子呀,再说了,公丨安丨局的大门是永远为你们敞开的,不用我带你们进去吧。”
想罢,我试探性的问奇哥:“奇哥,你说要去哪里?”
奇哥看我看我,淡淡地说:“沈师傅,当着明人不说假话,自然是要进塔里木了。”
“尼玛!@#¥%……”我心中暗道一声不好,他这么一说,我彻底懵了,毫不夸张地讲,我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脑子里有种“嗡嗡”的声音。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我心里清楚,塔里木盆地的腹地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我连见都没见过,竟然让我带着进去,这不是找死吗。
我正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可没想到奇哥接下来的表现却大出我意料之外,我做梦也没想到,没等我细问,他就把证件事情和盘托出了,好像生怕我不知道一样。这样一来我反倒彻底傻了,不知道他在捣什么鬼,只能站在那里愣愣地听着,不过,等奇哥把事情说完之后,我除了震惊之外,还感觉到了一股股的寒意。
第五章 伯希和路线(1)
奇哥讲得非常仔细,其中涉及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为了表述的需要,我简单地归纳一下。事情的起因是从十几年前的一次地质考察开始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这段时间,国家真对石油工业提出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策略,从此,塔里木盆地内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油田勘探活动。
五十年代地质部门曾经对塔里木盆地内部进行过勘探,因为专家们研究发现,在六亿多年前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的塔里木盆地,经过地壳运动之后,很可能形成巨型油气田,可是由于当时装备和技术上的落后,勘探并没有取得完全的成功。而这次由于国际和国内环境以及需求的变化,国家下了大决心,一定要把这个沉寂在地下的宝库利用起来,所以这场勘探活动的规模,勘探范围,和参与人员均是史无前例的,沉寂了数亿年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一下热闹了起来。当然这也是相对的,就算再多的人,放到世界上第二大流动性沙漠里,也都像是沧海一粟一般,瞬间就融化在整片沙漠当中。
当时地质队中有一个叫华子的年轻人,按要求他所在的分队要到沙漠中的一个预先指定地点进行勘测,这个地点位于沙漠最深处。根据之前的推测,这里发现石油和天然气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大,所以这个分队集中了地质队当中最精锐的一批技术人员。
当然这批人在踏上征途的时候,还并不知道,他们即将要面对的事情,是多么地让人无法想象和难以理解,不过,这其实也并不怎么重要了,因为他们谁也不会想到,分队中的绝大部分人员,已经无法踏上归途了。
不过起初行动还是非常顺利的,大家满怀信心地出发之后,小分队的进展很顺畅,人员,驼队,水草,都很正常,大家的心情也都相对平静放松,一副歌舞升平的景象。技术人员每天按要求记录地形,测量方位,所到之处,选点进行重力磁力测试等等,忙碌并快乐着。
可是,小分队的这次行动注定不会这么平淡,一切的转折从一次突如其来的风暴开始,所有的事情都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小分队这次行动时值春末夏初,正好是塔克拉玛干沙漠风向变化的时间段。这里春季一般是东北风,而夏季刮起的却是强劲的西风或西北风,而且这个时期还经常伴有风暴,不过小分队的成员都是在沙漠里进进出出好多年的人了,经验相对丰富,也见过不少世面,所以开始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对遇到的这次风暴给予足够的重视。
所以风暴开始的时候,分队队长并没有下达停止前进的命令,因为距离当天的预计休整地点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大家顶着还不算强的大风又行进了很长一段距离。
可走着走着,大家都感觉风暴比他们想象的要强烈很多,而且风向变化无常,沙漠中大风一起,沙子遮天蔽日,固定的风向本是确定方向方法之一,但现在风无定向,大家只能暂时停下来。
这个时候风已经更大了,一个老地质员(年纪确实不小了有五六十岁,不知道这种接近退休的年龄为什么还要参加这次这么艰苦的野外勘察)敏锐的察觉到,这种情况下可能演变成一场巨型风暴。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这种风暴可不是闹着玩的,这里之所以成为流动性沙漠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沙漠之中数百米的沙丘随处可见,这些沙丘一旦被狂风卷起,高度甚至可以达到一公里以上,足矣掩埋掉任何深入沙漠的生物。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见过这种场景,更不知道真正见过这种场景的人到底有多少能够幸存下来,因为一旦遇到这种强烈的沙暴,一切技巧性的动作都近乎徒劳,运气才是最重要的。队长这个时候也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了,可还没等吩咐大家做好准备,巨大的沙尘暴就突袭了小分队,在时速几十公里,夹杂着大量沙尘的飓风中,队员普遍有种窒息的感觉,这种时候大家必须集中,分散的队形是致命。
可是由于刚才的疏忽,大家还都处在行进当中就被沙暴突袭,所以大家都是各自为战,更谈不上什么队形了。到了这个时候,谁也顾不得谁了,刚好队长,华子还有那个老地质员三个人离得比较近,大家立刻聚拢起来,把骆驼赶到一起。骆驼在沙漠中是很有灵性的动物,对付沙暴他们比人更有经验,这些骆驼纷纷趴伏在地面上,每隔一段时间抖动一下身体,防止被沙子掩埋,华子他们也随着骆驼的节奏抖落覆盖在身上的沙尘,并把口鼻压在骆驼的腰窝上,以防止窒息和吸入太多的沙尘。
塔克拉玛干中的沙尘暴持续时间长短变化很大,有的几分钟就消失无踪,有的甚至能持续几十个小时不等。华子他们这次的运气还算不错,一个多小时过后沙尘暴明显减弱了,直到三个小时左右最终停了下来。
当他们从骆驼身上爬起来,抖落身上的尘土之后,惊诧的发现四周已经景物大变,整个小分队就剩下了他们三个人和几匹骆驼。队长和老地质员叹了口气,估计那些人都找不到了,老地质员回忆,刚起大风的时候,有些人陆陆续续的往沙丘的背风面躲,自己喊都没喊回来,按道理说他们都是有经验的,不应该犯这种常识性的错误,可能当时这些人也都慌了,这种时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往那里跑的,现在看来,估计都被埋在下面了。
三个人面面相觑,都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整个分队就剩下了他们三个人,装备也都都丢了,好在骆驼身上背的食物和水还都在,如果运气好,还是能走出去的。可是由于刚才的错误举动,他们顶风走了那段距离之后,已经偏离了既定路线,现在只有重新确定好方向,争取尽快走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