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大明白一下又恢复了一副笑脸,从贴身的口袋里拿出一个图样,对我说,你把这个图案做到地图背面的右下角。
我接过图样,仔细一看,是一个很漂亮的蹄铁造型,上面有很精致的花纹,且十分细致,我对董大明白说:“这图样很复杂,我尽我最大的努力。”
董大明白摆了摆手:“不是最大努力,是一定要成功。”
我心中暗骂:“这种包票谁敢跟你打,老子要不是缺钱,直接就把你哄出去了,牛逼哄哄的。”
可偏偏现在他就是我的财神爷,我也不敢得罪他,我这会忽悠劲也上来了,心说:什么了不起的,先应下来再说。于是一百胸脯:“交给我吧,放心。”
董大明白很满意:“而且时间不能太长,三天时间,你尽快。”
反正刚才的大话也吹出去了,干脆一吹到底,于是满口答应下来,董大明白看我都答应下来了,又说道:“还有,你再从地图上画上一条路线。”
我有些不解:“画线路?怎么画?”
董大明白拿过地图,指着对我说:“大概这个位置起始,延伸到这里,随便画一条。”
这下我更晕了,机械地重复了一句:“随便画?”心里不免嘀咕:“这地图上的线岂是可以随便画的,尽管大体的走向知道,但是路线的细节也不是随便画的呀。”
“对”,董大明白又补了一句:“反正都是沙漠,随便画一条就行。”
我还是不明白,但是至少知道要做些什么了,虽然加上那条线,工作量增加了很多,但是既然答应了,就要把活干漂亮。把董大明白送走,我就忙了起来,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那个蹄铁印记的问题。看来这个印记十分重要,把它弄到这张地图上,肯定会让这幅地图的价值翻上好几翻。
我重新把那幅地图展开,铺在桌面上,认真地整理了一下思路,要说董大明白这桩买卖还真不容易做,这牵扯到很多古旧书画的装裱和修复技术。而我看了看这幅地图的材质,并不是普通书画所用的宣纸,而是画在一种相对较硬的纸,这可能是考虑到地图的用途,才会这样做的,毕竟宣纸比较软,就算装裱过,也不适合用来画地图这种对耐用性要求很高的玩意儿。
我用手摩擦了一下纸面,发现纸面相对粗糙,可是硬度和韧度都很好,确实是用来描绘地图的好材料,基本可以和羊皮媲美。而且我仔细地观察了一下上面的描线,发现尽管由于时间的关系笔迹有少许斑驳,可是没有一点阴透走形,可见这种墨水也是特制的。
这下我可发愁了,虽然由于纸张的关系,省去了重新装裱的环节,可是如果想在上面添加路线并且加盖那个古怪的蹄铁印记的话,必须要用到一些古书画修复的技术。这种技术和装裱技术一样,都是中国传统的工艺,不但会的人不多,而且其流程和需要的原料都相当复杂。
经过成百上千年的演化,这些技艺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极其重要又必不可少的。可能有人觉得这有些虚张声势了,我在这里可以郑重的告诉你,其实不然。因为,古书画的修复有一个最终的目的,就是修旧如旧,别看仅仅是简单的四个字,却极难做到。试想一下,一幅流传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书画,你要想修复它,而且又要让行家看不出破绽,保留书画的原貌,这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这其中要考虑到书画的用纸,笔墨,年代,技法,对于破损处还要考虑到是否需要补笔或是添笔等等。
举个简单的例子,单拿出其中的选择笔墨一项,就需要很深的功夫,首先你要观察古人当时的用墨类型,然后把折旧褪色计算进去,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需要强化锻炼眼力和细微的辨别判断能力。在观察的基础上,就是要选择相应的墨色来进行添笔或者修补,这一步需要记忆大量的墨色配方和原料之间的配比,同样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好在祖上传下了本事还真就不是虚的,我也小有些天赋,跟着父亲学了这段时间,做这些事情还是有些把握的,所以我才敢接下了董大明白这桩生意。不过,我也是有些担心,大家也都知道,很多中国的传统技艺,都是需要凭感觉拿捏火候和尺度的,这需要长时间的练习以达到一种条件反射似的本能。就像很多老厨师,同样的配料,人家炒出来的菜就是格外一个味道,这就是通过常年地练习,手上有了感觉,当然,感觉这东西虽然很神奇,但是也有不灵的时候,所以这种事情也存在一定的运气成分在在里面。
我所担心的就是,尽管我的天分不错,技法也掌握的很熟练,但是毕竟接触时间不算太长,做这种有一定难度的活,还是有些忐忑。不过,这次我的运气不错,活做得相当漂亮,可就因为这也直接导致了后来一些列让我惊心动魄的事情的发生,念及此处,还真不知道我到底是走运还是背点,不过这都是后话了,当时我还很是沾沾自喜了一番的。
按道理来说,这是个费工夫的活,刚才提到了,古书画修复属于装裱工艺中的一项,一般我们有个原则,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持原作风貌,或者说为了把露出马脚的危险性降到最小,必要的时候我们尽量只补笔,而不去添笔。可这次,不仅仅是添笔这么简单了,而是要按照地图的描绘方式凭空画出一条线路来,这个难度可想而知。不过生意在前,我也拼了,把压箱底的功夫都抖落出来了,在画正面的路线之前,先把图案手绘到了地图的背面指定位置,这倒好办一些,因为背面并没有内容,所以出破绽的可能性就小很多,绘好图案之后,直接用自制的配方把图案做旧。
一切弄好之后,已经是第三天的晚上三点多了,我拿着那幅地图,反过来复过去的看了半天,确定无误之后,长出了一口气,估计这桩买卖是成了。
我倒上一杯茶,喝了一口,歇了歇,这一闲下来,忽然感觉有些个好奇,这董大明白费这么大劲弄这么个地图干啥,莫非有什么蹊跷?这几天我一直专注于工作,没有注意地图的内容,于是我赶忙回到工作台边,借着灯光仔细端详起来。这地图上面的地名都是用一些古怪的洋文标注的,不知道是什么地方,而且地图上有大片的空白区域,显得甚是荒凉,不太像中原地区,这会是哪里呢?我回忆起董大明白好像说过,地图上有一部分是沙漠,从地理上分析,蒙古和新疆都有成片的沙漠存在,难道这里是那边的某处沙漠,这一来的好奇心又加重了不少,难道这地图上面隐藏这什么秘密不成。
这时,我一下想起背面的蹄铁印记。“对了”,我心里暗道“那个蹄铁印记,很有可能和游牧民族有关,的确有可能是北方的某个地区。”可转念一想,既然地图上都是洋文,是个外国地方也保不齐。我看着地图寻思了半天,脑袋都大了,也没弄出个所以然来,毕竟我只是一个匠人,对于这些玄之又玄的东西终归不太感兴趣,管他是什么呢,把钱赚到手里才是硬道理。
想到这里,我不觉兴趣索然,顺手把灯关掉,上床休息了。当时我还不知道,不久之后我将会亲自踏上地图上的这片不毛之地,去群追寻这蹄铁印记背后的秘密,一个让我至今都还不敢相信却又真实存在的秘密。
第二章 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