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7

宋江心里盘算了一下写作组人选,大体有了数,就把这份文件归档,开始继续拟批。

接下来的报告份份都是各单位哭穷,跪求更多拨款。

宋江二话不说,开始吃药了。

自从变法变革了税制,各地方的税收先得上贡东京。

一开始,没人在乎这点钱——缺钱卖地就是了。

然而眼看着这两年地快卖光了,各县的财政盈每况愈下,只有领导的生活开支稳定上升。

宋江皱着眉头,笔下批语全是两个字:“贵了。”

批到第十份,他的评语情不自禁地变成“跪了”。

“限你们在明年十月之前,交给我的钱加百分之五十,粮食加百分之六十,桑麻各加百分之……”

从笔法上来看,这份东西跟绑匪勒索赎金的字条非常相似,但它偏偏是青州下发的政和五年发展计划。

众所周知,变法以来,朝廷的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抓钱上。

这份五年计划的内容跟以往的其他计划一样:朝廷定了年底你要交给我多少钱,摊派到路,路加上50%,摊派到州,州再加50%,分配到县,县再加50%,分配到部门……

不过真正的猛料还在刘主簿的补充计划书里。

这份东西直接让宋江犯了梦疑症:郓城纳税总额翻两番,力争人均纳税达到……

这起码得保证郓城要饭的人人纳税一千贯才能完成指标。

这怎么可能是真的?!

宋江想起,几天前刘主簿还就此征求过他的意见。

他当时直言不讳,说县里税率太高。

刘主簿指示说,税率高不要紧,那么高去年都交上了,这说明有提高的余地。

宋江说百姓太穷。

刘主簿说穷了好,穷就是待富,说明提高余地很大……

最后宋江问,怎么才叫没有余地?

刘主簿说,那要等到大宋全面复兴的那一天,税率百分之百了,就差不多了。现在才62%,不要保守嘛……

再往下两人讨论过什么,宋江就记不得了。

不过也不难推测。

反正领导们说话有其规律。

你跟他讲道理一,他就跟你讲道理二。

你跟他讲道理A,他就跟你讲道理B。

讲来讲来讲不过你,他就开始犯二逼——张嘴就是“众所周知”,“自古以来”。

到了这一步,就再也讲不下去了。

拟批是个很费脑子的活,有时候你不得不赚着卖竹席的钱,操着当主席的心。

宋江这一阵子做梦都在想钱。

郓城县的家底宋江是清楚的。

要算盈余,就牵扯到负数的概念。

要论赤字,就牵扯到天文数字……

我他妈的到哪去给你搞钱?!

当然了,既然领导们常年敢于虚报,押司们也就必定有应付的办法,要不然早都跳楼了。

这个办法就是买赋税。

比如说,我花多少钱,买邻县多少税收数字。

当然了,这些数字也是纸面上的,跟咱们今天买q币差不多。

这种行为听起来像笑话,实际上牵扯到高深的经济数学。

首先,你的赋税可以有水分,但是不能凭空虚造,否则会造成人均纳税额过高的恶果——那样的话,明年的纳税任务翻倍了你就傻眼了。

另外,在长期的实践中,每个县都会对自己的赋税进行买入、卖出、抵押、分期……比tm期货还复杂。

宋江这个文科脑子,经常算半宿也算不清楚。

每当这时候,他不但希望自己在做梦,还希望自己长眠不醒。

宋江忽然一阵剧烈的咳嗽。

他被解酒药丸卡住了。

他跌跌撞撞走出办公室,去茶坊喝水。

喝了一口就喷了出来:这是酒。

他恍惚想起,前天时知县喝醉了之后指出,县衙要节省开支,实现无水化办公。

然后几个押司一商量,茶炉里就全换成了贡酒。

宋江忽然开始怀疑,到底是谁在梦游?

是我,还是身边其他人?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8

“宋押司,忙啊?”

一个人探头探脑进来。

宋江好不容易算出的头绪又没了。

他愤怒地抬起头,发现来人是张文远,只好又把怒火咽下去,露出和蔼的笑容。

“张兄来了,不忙,不忙。“

张文远这人没什么心计,虽说讨厌,但是无害。

更何况他口无遮拦,经常泄漏点内部消息。

上回阎县丞谎称病假,偷着去济州爆时知县的黑材料,就是这孙子说漏嘴的。

张文远看样子也没什么正事,来了就嗑瓜子闲扯淡。

“我操这谷市是不能进啊,秕谷昨天又跌了,我又被套了……”

这样的同事每天都要来个二三十。

尽管宋江很忙,尽管他不喜欢他们。

这大概就是名声太好带来的副作用吧。

闲扯了半天,宋江不得不问问张文远,你到底有什么事。

张文远说,哦,今天不是咱俩当值吗,该升堂了。

宋江一拍脑袋,差点忘了。

押司的另一个本职工作就是断案。

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不是县老爷才能升堂审案吗?

那是戏文里,现实中基本不可能出现。

首先,大部分案件不到开庭就被衙门内部宣判了。

其次,大宋的官老爷们只会读书,对法律条文半句都没看过,只能在这种事上依赖专业人员,也就是宋江这种押司。

对于这种现象,宋史称之为“吏强官弱”。

这是宋江最不愿干的工作。

给官人写讲话稿固然无聊,但是那种事习惯了就是纯体力活,不用动脑子。

断案就不同了。

大宋的老百姓很自觉,不出人命一般不愿给官府添麻烦。

因此每一张状纸都是裹尸布。

更何况最近几年,案子里的血腥气越发严重。

不是草民自杀抗拒强拆,就是有人告衙内打死草民。

宋江一笔下去,就能决定老百姓一辈子的命运。

大部分案子,宋江知道按照法律该怎么判,但是大宋的法律又告诉你,出了事你可别拿我当挡箭牌。

因此宋江每次下笔前,心里都很矛盾。

每次矛盾的结果,都是国情这根像领导一样坚挺的矛刺穿了法律这张处丨女丨膜一样脆弱的盾。

——张兄,你的意见呢?

押司审案采取会审制,两人还是要商量一下的。

——我也不清楚……从状子上来看,人证、物证、旁证、时间、地点,全都没有问题……可是他告的是时知县的外甥啊……

——这小子也真是的……这才保外就医几个月……

——这孙子又他妈在现场说衙门是他们家开的……明明是他舅舅开的嘛……这事不能鲁莽……得从长计议……

——你的意思是……

——原告先刺配一下吧……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9

每次审案之后,宋江心情都很不好。

有人说,此人刻意营造名声,十分虚伪。

这话有失公允。

宋江真的喜欢与人为善的做人方式。

他的价值观有两个基本点:一个是仁,一个是义。

所谓“仁”,就是一门研究怎样不得罪人的学问。

内容无非是不批评别人,尽量不伤人情面,还要随时替别人着想,为别人办事。

“义”的内涵就更简单了,那就是我这人结交起来很容易。

不管你出身贵贱,宋江一律客气相待,需要的话还会高接远迎,端茶倒水。

因为有仁义为基础,宋江尤其善于排解纠纷。

不管什么样的事件,他张嘴就是:这个事吧,双方都有责任……

假如还有人不依不饶,他就把责任七拐八拐揽到自己头上:这件事的发生,我难辞其咎,我先做自我批评……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好意思再闹下去。

顺便说一句,宋江有一个绰号叫“呼保义”,长久以来含义莫衷一是。

其实你问郓城县衙的人就会得到正确答案:大家都说,宋江这个人啊,“你呼*他一巴掌他保证没什么意见”。

*山东话里‘扇’ 的意思,专与耳光连用

然而宋江发现,自己的好名声只要出了衙门,就荡然无存。

老百姓见到他的眼神很复杂,包含着恐惧,戒备,羡慕,蔑视……唯独没有尊敬。

宋江对此感到非常失望。

按理说自己没干过什么坏事,平时也喜欢向街坊行方便,无息借款,免除徭役,提前通知草料要涨价之类的内部消息。

可为什么就没人念我的好呢?

宋江后来经常去公厕、茶馆消磨时间,顿时明白了群众们的苦心。

没人当面骂自己,真是给了莫大的面子——没想到衙门人的声誉臭到这个地步!

只要有人提到公务人员,全是一片骂声。

大家纷纷提出各种方案,说以后怎么收拾这帮吸血鬼。

日期大逆不道地定在改朝换代之后。

每次看完这些,宋江都会出一身冷汗。

你说衙门人就都是那么可恨吗?

宋江认为很冤。

老子工资也就七八贯,公车享受不到。

虽说逢年过节也有点福利,可是跟逢年过节要给各级官人送的礼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

每天工作累得要死,没个准点。

在单位是个人就要小心应付,委曲求全……

结果还被老百姓跟王八蛋一起骂了。

宋江忽然意识到,梦疑症毁掉的,不止是自己的健康。

妖言水浒:九百年前的那场山寨盛世(笑死算自杀)》小说在线阅读_第12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暗黑山老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妖言水浒:九百年前的那场山寨盛世(笑死算自杀)第12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