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六阮氏三雄

1

如前所述,某年某月某日,某个叫刘唐的混混出于某种不好理解的原因来找晁盖,动员他举行一次抢劫。

这个计划得到了吴用的大力提倡,于是三人歃血为盟,正式结成了犯罪团伙。

在我国历史上,类似的团伙层出不穷,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

仔细分析一下,其中的成功者,不管规模是几个还是几千万,都具备以下组织特征:

一个无可争议的核心,两个以上的亲密战友(这是因为随着组织的壮大,核心往往会以各种借口搞死头号亲密战友,所以必须有一个备用的),以及若干执行人才。

晁盖团伙无疑具备了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但是有动手能力的人数仍旧为零:刘唐身体瘦弱,吴用营养不良;晁盖本人虽说会武功,但是长期以来养尊处优,最近又因为整天操心个人安全罹患严重的失眠症,体力大不如前。

这一点吴用不是不清楚,但是一想到要找几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来跟自己分这十万贯,他就安慰自己:到时候使使劲,说不定也干得成。

由此可见,虽然缺钱使吴用义无反顾地促成了团伙的诞生,但是也使得他的大脑处于缺氧但又过热的状态,没法冷静思考。

假如事情这样发展下去,日后黄泥冈上八成会出现这么一副场景:

三个人一脸愁容地蹲在成吨的珠宝钱前边,面面相觑:要不咱赶紧下山拉几个民工入伙?

好在后来一个偶然事件使得生辰纲计划避免了先天不足的缺陷。

吊诡的是,这个事件的发生,依然是因为吴用缺钱。

那天吴用离开晁盖家的时候,心情就像一个刚讲完课的传销大师:回想起自己刚刚凭着出色的形象、口才和智慧,敲定了十万贯的生意,赢得了下线们热烈掌声、崇拜的目光、疯狂的尖叫……

他心潮澎湃,简直走路都发飘。

当然了,就像很多传销大师讲完课要继续蹬三轮一样,吴用谈完上亿的生意也要接着去写五文钱一条的评论,否则今晚的晚饭就没着落。

此时此刻,生辰纲对吴用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大大的画饼,他自己都没抱着必成的希望。

这回的任务是昨天刚刚接到的,内容跟以前的大同小异。

连吴用都觉得,写这些重复了无数遍的东西就能挣五文,朝廷亏了。

美中不足的是,这个任务需要出差——上面特意说明了要写到石碣村的公厕,而且要用大字写在显眼处。吴用一边赶路一边寻思:看来要干完这活要走夜路才能回家了。

没想到离石碣村还有二里地,他就被七八个青壮后生拦住:谁?从哪里来?干什么的?还拿着笔,又是个写传单的!

这些人把吴用捆了个结实,然后继续问:谁派你来的?!

吴用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是以前来过,不信带我去找你们保正……

这话又给他带了一个耳光:妈的还是二进宫呢,真贱!

“走,送他到阎王殿去!”

要是换成别人,听见这话恐怕就以为自己死定了。

好在吴用以前真的来过——他来给石碣村的保委会写过宣传稿——因此知道,在石碣村,“阎王殿”不是个比喻的归宿,而是个现实存在的地点。

它就是“活阎罗”阮小七的家。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2

据施大爷记载,阮氏兄弟是石碣村的贫苦渔民,一身正气,刚直不阿。

可是看这仨人的外号——立地太岁、短命二郎、活阎罗——又不太像是良民。

其实在大宋生活过的人都会明白:能配得上以上绰号的人,除了村干部,没有别人:

“立地太岁”是一手遮天的保正阮小二;

“短命二郎”是负责征税征粮的户长阮小五(这个外号其实是村民背后叫的,意在咒他早死);

至于“活阎罗”,那自然非耆长(相当于治保会主任)阮小七莫属了。

多年以来,不管石碣村是村、是保还是其他什么东西,三兄弟就一直这么盘踞着。他们就是石碣村的代名词。

关于他们几个是怎么把持石碣村的,这事已经没有人能说清了。

村民们只是隐隐约约记得,好像自打开天辟地有石碣村以来,就是阮小二在当村长。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实际上,个中原因并不复杂。

由于连年战乱,北方的大家族大多被摧毁,因此在北方农村,只要你能生五个儿子就能横行乡里。

从几个人的名字来看,阮家老娘起码生了七个,他们兄弟能当上土皇帝也就没什么奇怪的。

当然了,凡事都有代价——那几个没有活到现在的,八成是在群殴中牺牲了。

那年头村里没有专用的治保会办公室,谁当耆长谁就要把自己家贡献出来,当成临时监狱。

吴用被带进阮小七家院子的时候,看到了这么一副情景。

有两人并排坐在院中间一张条凳上,是阮小二和阮小五;

还有一个人上半身笔直地坐在他们对面的长凳上,背靠着树,脚跟底下垫了好几块砖。

阮小七是唯一站着的人,因此一眼就看见吴用。

他倍感意外,扔掉手里的棍子说道:“哎呀呀,这是什么风把咱们的大明白吹过来了!”

吴用苦笑着说,别提了,没进村就被捆成风筝轴子了……

阮小二哈哈笑着给他松绑,说:“误会误会,走走走,老地方,喝酒去。”

小五问,那先放这小子回家?

小二说,不麻烦了,加两块砖,回来再审。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3

几个人来到一家坐落在湖边的酒肆。老板殷勤招待,各种菜肴摆了一桌子。

小七一挥手,他就立马消失不见,留下四人边喝边聊。

“你们还是这么忙啊,农闲了还要抓社会治安?”吴用问道。

“是啊,这些刁民,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居然敢越级京控……”小五骂骂咧咧。

“不提这个,喝酒,”阮小二看起来心情不佳,强笑两声,“教授今天怎么想起来看我们?”

“呵呵,不瞒你说,我这是馋咱们梁山泊的鲤鱼了。”

阮小二哈哈大笑:你老兄这把年纪,胃口倒是不坏啊——老板,糖醋两条十斤的活鱼,要新鲜的。

不料老板战战兢兢地说:“二爷,小店没有这么大的鱼啊……”

阮小五当即给了他一记耳光:“胡说!靠着湖边怎么会没有大鱼?!”

小七也掏出红袖章戴上,说:“我看你这店是不想开了……”

老板吓得当场跪下,带着哭腔解释:梁山上的贼寇们把禁渔区又扩大了,没人敢去打鱼。七爷,你要给我们做主啊,啥时候把这些贼寇赶跑……

“嘿!你他妈还有理由了……”阮小七好像忽然被戳了痛脚,暴怒起来。

这时候吴用站起来劝道:算了,小鱼也一样,新鲜就行。

老板赶紧点头。

“山上有贼人?我怎么没听说过?”

小七叹了口气:原先这帮小毛贼根本不成气候,后来听说山上来了个什么禁军教头,这伙人就开始牛逼了,不但打家劫舍,还划定水域不许外人进去。

“梁山泊这么大,这些人看来吃穿不愁了……”吴用感觉到,这是个可以利用的话题。

“那还用说?!”阮小二喝了口酒,“这些王八蛋,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打家劫舍地闹他三五年,影响大了就等招安,还能当朝廷命官。不像老子这样,一心一意给村里谋福利还被人告黑状……”

“又有人京控?”吴用压低声音问道,“难道是小五跟那些个小娘皮的事?”

村民们说,阮小五是三兄弟里面相最和善的一个,两道眉毛居然不是竖着长的,偶尔会笑。

此人脾气甚至好到村民能够与之讨价还价的程度。

比如说,有人交不起公粮,只要开口讨饶,小五就会提出一个替代方案:“好说好说,这是你闺女吧?都长这么大了……来,叔叔抱!跟叔叔回去讨论一下怎么交的事……”

但是阮小二摇了摇头。

“莫不是小七的事?”

如前所述,阮氏兄弟盘踞石碣村多年,早年名望地位不比晁盖差。

但是后来双方就拉开差距了。倒不是因为他们能力不行,而是自然条件所限:石碣村是个湖边渔村,半亩旱地都没有,想卖都没什么可卖的。

这些年来他们看着别的村长都靠卖地发达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开始另辟蹊径,努力搞钱。阮小七在水上组织了个巡逻队,能截住过往船只收点过路费。

就是这么点灰色收入,居然还有人不让他们挣。

大约前年的时候,居然有个胆大包天的家伙去州里把他们举报了。

消息传来,小七带着人把那厮打了十几遍——每次估摸着他养好了伤就带人再打一遍。后来还趁着年关把他房子烧了。结果那人爹娘心理素质不好,上吊自杀了。

吴用回忆了一下,从那件事以后,举报人就失踪不见。难道——是京控成功了?

“嗨,你还不知道啊?那小子早让雷都头给处理了。”小五满不在乎地说道。

“小声点!”阮小二对弟弟的大嗓门很不满。

他喝了碗酒,对吴用说,是黄家的事。

妖言水浒:九百年前的那场山寨盛世(笑死算自杀)》小说在线阅读_第10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暗黑山老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妖言水浒:九百年前的那场山寨盛世(笑死算自杀)第10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