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但是另一些人说,此人才华横溢,风度翩翩,不管来访使节的水平高到什么程度,哲宗都能用契丹语、党项语与之谈笑风生。

他只是对大宋人缺乏耐心。

不管怎么说,哲宗皇帝年纪轻轻的,连太子还没生一个,忽然就昏迷不醒,给大宋的政局带来了极大的混乱。

大家一会儿传说申王赵佖要继承大统,继续变法;

一会儿传说燕王赵俣要带兵进京,重尊司马光。

还有人说两派人马都在四处活动,内战一触即发。

后来的事证明,这都是捕风捉影。

北宋末年,大宋的政治体制早已相当成熟,足以应付各种紧急情况。

这还要感谢宋太宗。

想当初太祖皇帝暴卒,死得不明不白,太宗皇帝即位后立刻向太祖的孤儿寡母交了底:我哥姓赵,我也姓赵,谁当皇帝不是赵家天下?大家有分歧,这是正常的,不过我认为当务之急是一切向前看,“共保富贵”。

(司马光《涑水纪闻》)

从那以后,“共保富贵”就成了赵宋朝廷的一条共识,任何争吵都限制在朝堂之内,怎么闹都不会乱及天下。

哲宗不豫(病危)的消息一传出,申王赵佖、端王赵佶、燕王赵俣、简王赵似、越王赵偲,外加向太后、宰相章惇、高级宦官梁从政,郝随就按照以前的惯例,组成九人团,临时执政。

这九个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搞得朝堂之上的气氛很诡异。

大家讨论的第一个议题是要不要公布哲宗的病情.

结论是不要:

未来的政治版图划分还没定下来,谁有心思操心那倒霉孩子的死活?

于是哲宗的寝宫被下令封锁,任何人不得靠近。

然后开始讨论正题——谁来即位?

大家就吵成了一团。

按照史学家的研究,宰相章惇说神宗皇帝曾隔代制定简王赵似;

但是宦官梁从政,郝随说没这么回事,他们只记得当今皇帝指定申王赵佖;

向太后则说,不管他们爷俩怎么说,我指定端王赵佶。

大家各执己见,说理说不通,就开始拼证据。

章惇说他有神宗皇帝的讲话记录,这是衣带诏;

郝随拿出一张纸条,说这是皇上清醒时藏在鞋底的鞋底诏;

向太后则拿出了神宗皇帝的丨内丨裤诏……

其他两个亲王不好意思毛遂自荐,于是不表态,私下里派人出去让地方大员攻击这仨哥哥,闹得这下斗争扩大化了。

一会儿这个节度使说应该继续变法,做大做强,一会儿那个留守说变法是与民争利,要合理分配。

那段时间礼部相当为难,由于实在看不清未来谁会得势,只好干脆回避问题。

于是全国百姓惊奇地发现,京闻联播的内容破天荒的发生了变化:头十分钟朝廷不开会了!

结果人心更加惶惶……

哲宗病危的日子里,执政的几个人谁也不敢离京九人团谁也不敢离京。

至于被提名的那几位,更是连政事堂都不敢离开,生怕自己不在了被留下的人合伙算计。

平日里要么高声吵得不亦乐乎,要么几个人围成小圈子窃窃私语,斗得昏天黑地。

偶尔大伙斗累了,闭目养神之余,都觉得好像忘了点什么事,至于具体是什么事,却又死活想不起来......

僵持一个月之后,无人问津的哲宗皇帝终于饿死了。

2012-5-31 6:42:00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33

这里来说说赵佶是怎么打破僵局当上皇帝的。

哲宗皇帝的死讯传来,大家都比赛似的嚎哭。

申王赵佖抹眼泪的手绢上不知被什么人撒了生石灰,一只眼烧瞎了。

逢此大变,赵佖一时失去了理智,在朝堂之上大叫着要弄死下黑手的人,还指责竞争对手赵佶有经济问题。

这话让大家大皱眉头。

众所周知,自从“共保富贵”这条原则问世以来,大宋上到皇亲国戚,下到七品知县,没有人的底细是清白的——大家对这条准则的内容吃得很透:不就是团伙腐败吗,一起贪点钱,只要忠于朝廷,皇帝是不会介意的,出了事顶多换个地方继续做官。

赵佖拿经济问题说事,实在落了下乘,犯了众怒。

章惇咳嗽了两声,说神宗皇帝当年的隔代指定的讲话原文找不到了,但是斥责赵佖生活奢侈的文件还在,我回家去找找;

两个宦官也开始临阵退缩,说赵佖的眼睛好像一直有毛病,不能断定就是今天瞎的;

另外有太监反映,他们去给大行皇帝送饭,遭到过赵佖手下的阻挠。

最终向太后乾纲独断,说为人君者,外形很重要,一只眼的人当了皇帝,以后要是另一只再瞎了,如何能治国?

于是赵佶正式继位。

高俅本来以为自己身世坎坷,什么大起大落都经历过了,应该对这种事淡定才对。

实际上他却发现自己那段日子里抑制不住的激动,整天紧张得手心出汗。

消息一个接一个的传来:

皇帝驾崩了!

皇帝没驾崩!

皇帝病危了!

皇帝病情有所好转!

每个消息都让他一会儿心潮澎湃,一会如临深渊。

最终高俅简直要受不了这种百爪挠心的折磨,趁着没人破口大骂:你个王八蛋皇帝,到底死了没有?!

高俅这么紧张,是因为这回的大起大落不同于以往。

起,就会直达天庭;

落,就会跌落地狱。

高俅听苏轼讲过:北宋中期以后,出于稳定的考虑,皇位竞争的失败者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但是皇帝一般都会杀他手下几员干将以示震慑。

这个规律后来也得到了印证:

赵佶登基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竞争对手赵佖家里,“杀其随扈”。

然后问赵佖:你的眼是怎么瞎的?

赵佖叩头如捣蒜,连声说:自己瞎的!我一生下来就是独眼!

赵佶龙颜大悦,诏曰:写入史书!

回忆起在哲宗病危的那段日子,高俅感觉自己就像一艘小破船,在铅云密布的大海上颠簸。

更可怕的是,目力所及,全是灰蓝色的海水,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在海面航行呢,还是正在一个巨浪的浪尖上苟延残喘。

本来他进入端王府,以为能跟着赵佶踢球养鸟,当个太平帮闲,没想到还要经历这种九死一生的事。

后来一切尘埃落定,高俅正要把心放回肚子里去,要当个弄臣享享清福,赵佶却把他找去:朕准备以后让你掌管禁军,现在西夏边境有战事,你去前线积累一下边功。

高俅一边领旨谢恩,一边在心里默默哀叹:我只想过两天舒心日子,怎么就这么难?!

妖言水浒:九百年前的那场山寨盛世(笑死算自杀)》小说在线阅读_第5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暗黑山老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妖言水浒:九百年前的那场山寨盛世(笑死算自杀)第5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