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这档寓教于乐的宣传节目叫做京闻评话。

由于父母早亡,杨志从小受到族长的严格训练,除了每天练武,还从两三岁就开始听京闻评话(所以说不是自己的孩子,就是舍得祸害)。

经过此节目的熏陶,杨志思想政治水平相当过硬,从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朝报, 先后在西军塘报(军队内部刊物)上发表过100多篇文章,对朝廷的忠诚度比一般人高至少五倍。

要不是因为林冲武功太高,他恐怕此刻早就一个耳光扇过去了。

8

朱贵看到场面有点僵,赶紧插嘴救场。

但是他问个问题也问不到点子上,闹得气氛更尴尬了。

“杨大侠,您脸上的纹身真不错啊!”

杨志咳嗽了两声,答非所问地说,我这次去往东京,虽说是初入江湖,但一路走来已经打出了名气,别人都叫我“青面兽”。

他不好意思说那其实是吃霸王餐让人拿椅子背砸的。

生活在大宋的人都知道,出远门是件很要命的事,处处都要花钱。

杨志动身去东京前自认为准备充分,没想到上路几天盘缠就花光了。

本来他想乘坐驿站的长途骡车。

不巧当时临近年关,一票难求,他排队数个通宵都没买到。

好不容易排到了,他又舍不得买:朝廷已经意识到了驿站运力不足的问题,经户部与太学共同研究,提出了最经济的解决方案,那就是提高票价......

于是杨志选择步行赶路。

但还是有两项费用省不下。

一个是鞋袜。

当时大宋的商品质量跟今天温州地区差不多,新鞋穿上刚好够你走到下一个分店,肯定穿帮。

另一个费用就是吃饭。

杨志记得以前在路上碰到餐馆,进去说两句好话就能得到点剩饭,但现如今这办法也行不通了。

剩饭剩菜全给造地沟油的专业户收走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宋的食用油都改成由泔水提炼,数年下来,全民身体素质大有提高。

据考古发现,北宋末年辽国的细作曾多次向上京汇报:一旦战争爆发,对中国人(当时辽国对宋人的称呼)进行投毒的传统特战方式已经行不通了。

因为“这些丫挺的不管喝什么毒药效果都跟喝蜂王浆差不多”。

最终,杨志不名一文,唯一的选择只有霸王餐。

梁山好汉里吃过霸王餐的人不在少数,比如说后来杨雄石秀在祝家庄吃鸡不给钱,就惹出了一场大麻烦。

至于鲁智深、雷横这种衙门出身的人,下馆子身上从来就不带钱。

相比之下,杨志吃霸王餐的风格与众不同。

他既没有官职在身,也没有吃完撒腿就跑,甚至挨打都不还手。

他只是冷静地顺手拿几个盘子揣在怀里,挨完打默默离开去当铺换点钱。

这些举动说明他为自己这种不光彩的行为深感愧疚。

他在心里安慰自己:这里没人认识我,所以不能算辱没门风。

朱贵听说杨志缺钱,喜出望外,忙问杨侠士去东京可是有急事?没有的话不妨在鄙人这里盘横两日,一起干一票,路费不就出来了?

不料热脸贴上冷屁股,杨志当场拍了桌子:“要我做贼?不行不行!我家世代将门,从来都是报效朝廷,岂能蝇营狗苟,无所不为?!我辈生逢盛世,理当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一顿说辞把朱贵骂傻了,一句话也不敢回嘴,光顾着翻成语词典了。

杨志消了消气,然后说,我这次去东京不为别的,是要去京控。(上丨访丨)。

9

林冲听到这话很吃惊。

假如笑傲江湖里的左冷禅比武失败后说:“这剑谱是假的!我要到消费者协会去告岳不群”,令狐冲肯定也会有此疑问:告状?你一个江湖中人告什么状?你练功夫是干吗用的?

杨志却对这个问题不以为然,他说,京控是大宋司法体系的必要成分和有益补充……

我们烈士之后,一向光明正大,对朝廷政策不理解,就走正规程序反映,这有什么不对吗……

此外,告状是一项有杨家特色的传统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对它的偏见是非常不可取的……

杨志介绍说,从他的祖宗杨延玉进京申诉投敌问题开始,他们家每一代都要出几个代表人物,一告就是一辈子。

杨延玉为了父亲和自己的名誉京控,但是只坚持到被游街就放弃了。

他的下一代为了他上吊的事京控,一直告到自己被刺配;

然后他的儿子又为了“这次刺配是否合法”开始告状......

就这样一代接一代,杨家的状纸就像地层累积一样越来越厚。

轮到杨志时,已经成了一本书。

林冲拿过状纸来看了几行,就大摇其头。

他当年也去几个登闻院(大宋的信访衙门)值过班,知道那个地方是什么规矩,于是直截了当地告诉杨志,状纸没有这么个写法:

你以为朝廷真是你亲妈,会有耐心看这么长的东西?

林冲的意见是,写状纸就跟今天在天涯上写帖子一样,不当标题党没有出路。

大宋立国一百多年,当官的早就对老百姓那点倒霉事审美疲劳了

你的前几句没有点猛料,他根本不会看。

不过林冲也承认,在北宋末年,这一点越来越难做到,因为在当时的大宋,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归国战俘被迫害?不典型。收兵权那阵子大将都受迫害,战俘算什么。

田产被没收?不典型。因为这事去京控的全国起码有几十万人。

拖欠上百年军属俸禄?更荒唐,人家一看就要把你轰出来:这点屁事去跳楼讨薪就行了嘛!

想来想去,恐怕只有写“我想当皇帝”才能吸引眼球了。

但是杨志依然不相信:有我们家慕容老祖的名字在上面,朝廷肯定会重视。

朱贵终于忍不住问了:你老提的这位慕容老祖到底是谁啊?

杨志一副迷惑不解表情——他觉得地球人应该都认识他们家人才对:是我老奶奶——你连她都不知道?

又琢磨了一会儿,他恍然大悟:哦,你们老百姓管她叫穆桂英!

林冲和朱贵同时愕然:穆桂英?她还活着?

10

据《保德州志》记载,“杨文广娶慕容氏,善战”。

后来“慕容”在民间被误传成“穆”,穆桂英之名就以讹传讹地流传千古。*

当然,真实的穆桂英跟评书里很不一样。

首先,她的老公不是杨宗保而是杨文广。

其次,她也没打过辽国或西夏,也没有死在那里。

据史料记载,杨文广死于1074年,死时大约五十岁。

穆桂英到现在(1111年)八十多的人了还活得好好的。

最后,她可不像评书里那么愚忠。

*(详见《杨家将及其考证》)

当年杨家被发配后,在朝廷和地方衙门的双重关怀下,过上了平静而规律的生活:每天埋头干活,干完活挨批斗,挨完批斗再干活。

对于这种待遇,作为忠良之后的杨延昭杨文广父子很能理解,因为很多大将都曾被这样改造过。

妖言水浒:九百年前的那场山寨盛世(笑死算自杀)》小说在线阅读_第1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暗黑山老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妖言水浒:九百年前的那场山寨盛世(笑死算自杀)第1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