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华,男,29岁,三流大学毕业,上海市人,周光华的经历与齐飞有几分相似之处,也是自幼丧母,由父亲一手抚养成人,周光华的父亲是一所学校的教师,在周光华十二岁那年,周光华的父亲突然得了脑溢血,虽然及时就医保住了一条命,但愈后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从此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周光华父亲日常的生活饮食起居全都是在周光华和周光华姑姑的精心照料下维持的,因为病魔缠身,周光华的父亲只能提前从学校退养回家,虽然学校曾经给过周光华父亲一笔为数不小的人道主义抚慰金,但对于脑溢血庞大的治疗费用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因为治病,周光华卖掉了家里几乎所有值钱的东西,外债也欠了很多,但周光华父亲的病情却丝毫没有起色,从周光华父亲病倒的一刹那开始,周光华就背上了一块沉甸甸的牌子,牌子上面清晰地写着‘贫穷’二字,但要说到周光华的学习情况,倒是无可挑剔的,从小到大周光华的学习成绩在全班甚至全校都是榜上有名的,不过就在周光华临近高考的前夕,周光华的父亲突然病危,周光华一边忙着照顾父亲一边复习准备高考,结果高考成绩下来之后周光华几乎没有任何悬念地落榜了,而与此同时周光华的父亲也因病重不治去世了,后来在周光华姑姑的资助下,周光华没有选择复读,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一所三流大学就读,这也就是咱们老百姓平时说的‘三本’,周光华毕业之后求职路的道路为坎坷,因为学校不好,所以就算是本科学历也没有任何广告公司愿意录用他,几经辗转之后,周光华来到了C市,据说当时新东方的员工正因为工资的问题闹罢工,最后新东方高层不得不开除了几个‘挑刺’的员工才平息了这场是非,不过这种做法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很多职员都跟着‘挑刺’的员工一起离开了新东方,就当时的情况来讲,新东方几乎成了一个空架子,而周光华偏偏就是在这个时候来新东方应聘的,因为新东方当时急于‘堵窟窿’所以几乎毫不犹豫地就录取了周光华,三个多月之后,新东方重新组织了一支员工队伍,齐飞、段天成等人也陆陆续续地加入了新东方,新东方因此再次充满活力,因为周光华在三个月的时间里表现也算是中规中矩,所以新东方也就网开一面留下了他,并让他做了‘初出茅庐’的段天成的助手,不过在所有员工中,周光华的工资却是最低的,由于要学历没学历,要后台没后台,所以周光华一直都是公司其他员工嘲笑和出气的对象,平时有跑腿了、打扫卫生了、背黑锅了这种下三滥的事,基本上都是周光华在做,而周光华每每总是一笑置之,看似根本不放在心上,所以大家给他起了一个并不文雅外号——走狗,虽然这样,但在当时的企划部,也有不欺负他甚至有点护着他的人,这三个人便是齐飞、段天成和李海云。
第十五节疑点
方正点燃一支环保白沙深深地吸了一口继续说道:
“经过深入调查,自从企划部副主任郑宇离职去了南方的广告公司后,周光华竟然拿出了这些年的全部积蓄十万元贿赂了新东方人力资源部的一位非常有名望的高级主管,后来这位高级主管在董事会上力排众议推举了周光华坐上了企划部副主任的位置,而在新东方绝大多数员工的心中,这个位子本应该是齐飞坐的,周光华走马上任后,为了摆脱‘走狗’的恶名重新在同事中树立自己的威望和尊严,决定找一个本部门中威望最高的员工作为打击的对象,而副主任呼声最高的齐飞无疑就是最好的靶子,就这样,周光华利用职务之便连续三天给齐飞小鞋穿,直接导致齐飞心力交瘁精神的崩溃,以致酿成惨案的发生,其实仔细分析周光华的一举一动我们就不难发现,周光华的行为虽然不可取,但却也是在情理之中,周光华死后我曾调查过几位新东方的职员,他们普遍都对周光华的做法持鄙夷态度,但同时也对周光华的做法表示支持,因为恐怕换成任何一个人都会这样做的,周光华死后,新东方对人力资源部的那个资深高级主管做了辞退处理,不过鸡飞蛋打人财两空的结局也一定会让周光华死不瞑目。”
方正说完一番话后轻轻合上手上的卷宗冲潘国华说道:
“潘局,以上就是死者和犯罪嫌疑人的背景资料,您还有什么问题吗。”
潘国华闻言点了点头说道:
“这些资料你调查整理的很完整,我也提不出什么问题了,不过依我看这就是一起普通的冲动型谋杀案或者是因为犯罪嫌疑人精神状态异常而引发的血案,所以我非常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精力去调查它。”
方正闻言拿起第5本卷宗说道:
“案情清晰明了没有错,但本案的疑点恰好就出在齐飞身上,如果您看过这本卷宗,就一定会明白我为什么要下这么大功夫来调查它了。”
方正言毕轻轻翻开卷宗说道:
“本案的第一个疑点就是齐飞的作案动机,根据目击过本案整个过程的知情者透露,齐飞疯了,这和我看到的情况吻合,但我想问潘局您一个问题,您在以往办案的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疯子杀害自己父母或者兄弟姐妹这样的案子么?我想您的想法和我一样:没有,或者很少见到,这是因为就算一个人疯得再厉害,在潜意识里他仍然会保留一些对于身边至亲的记忆,所以就算一个疯子能拿着一把刀杀掉整条大街上的人,他也不会去杀死自己的父母、妻儿或者兄弟姐妹,再结合本案来看,段天成和李海云与齐飞的关系无异于他的妻子和兄弟姐妹,所以齐飞杀害周光华和保安陈建志都在情理之中,但是他丝毫没有一点犹豫地杀死段天成和李海云就让我不能理解了;本案的第二个疑点就是齐飞的杀人方法,根据调查得知,齐飞是站在周光华的办公桌前将其杀死的,方法是一刀刺入咽喉,根据对犯罪现场调查的情况来看,周光华的办公桌宽约一米,齐飞当时是站立姿势,周光华是坐姿,所以齐飞要想隔着办公桌杀死周光华就身体就必须要向前倾斜一定的角度,经过计算得出的结论是:齐飞手中的裁纸刀应当是从正上方向正下方倾斜刺入周光华咽喉的;下面再来看第二位死者段天成,段天成身高1米86,齐飞身高1米75,也就是说两个人的身高至少相差10公分,所以齐飞站在段天成面前将裁纸刀刺入段天成咽喉时,裁纸刀的角度应当是从正下方向正上方倾斜刺入的;第三位受害者李海云,是在逃走时被齐飞抓住头发向后拉倒的过程中被齐飞从上至下一刀刺死的,根据现场重现我们做出了假设,假设李海云被刺死的一刹那身体与地面呈45°角,那么如果将李海云的尸体立起来后,齐飞刺出的一刀应当是从李海云咽喉的正上方倾斜刺入正下方的;根据保安李华的描述,另一名保安陈建志被杀时是躺在地面上的,所以齐飞手中裁纸刀刺入陈建志咽喉的角度应当是与地面垂直的,根据分析以上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被害人在被齐飞手中裁纸刀刺入咽喉的一刹那形成伤口贯通的角度各异,不过林玥在对被害人的验尸过程中得出了一个结论:四名死者的伤口无一例外地与身体呈90°角,当时我还以为林玥的验尸报告出了问题,于是请求林玥对被害人进行伤口灌模分析,结果林玥做完伤口灌模后得出的结论依旧是伤口与被害人的身体呈90°角,那么我请问潘局,对这样一个结论您怎么看?”
潘国华闻言犹豫了片刻说道:
“这……也许是个巧合吧……”
方正闻言说道:
“刚开始时我和您想法一样,于是我特意去请教了一位关于然率方面的专家,专家告诉我,在犯罪过程中发生这种巧合的然率仅为几千万分之一。”
潘国华闻言擦了擦额头上冒出的细密的汗珠说道:
“说不定真的就是这么几千万分之一的机会就让咱们给赶上了也说不定呢!”
方正闻言嘿嘿一笑说道:
“好,就算是巧合吧,不过接下来还有更巧合的事,根据林玥对四名被害人的解剖发现,四名死者无一例外地是被裁纸刀刺入喉结而死,其实潘局您多年从事丨警丨察工作也很清楚,在人的脖子的正前方有11块脆骨,这11块脆骨起到保护食道和气管的作用,而当一个男孩进入青春期后,这些软骨中最大的一块,也就是甲状软骨就会有一个向前的突起,软骨突起的同时会在咽喉中间留下一块没有软骨组织保护的缝隙,而这个突起和缝隙就是喉结,可能潘局您不知道,其实女人也有喉结,只是女人喉结的开口处比较小并且不向外突出,所以很多人才误认为女人没有喉结,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第十六节巧合
方正晃了晃手中的卷宗说道:
“好了,言归正传吧,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齐飞的杀人手法,在这之前我先小小地卖个关子,潘局您猜猜几位死者的真正死因到底是什么?”
潘国闻言华点燃一支烟说道:
“既然死者是因为被裁纸刀插入咽喉而死,那么死因无非是两种情况;第一,割破了消化道大动脉导致失血过多而死;第二,被害人的气管被割断,导致窒息而死,除了这两种死因,我也想不出更好的解释了。”
齐飞闻言有点幸灾乐祸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