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对的,我是梵歌。我吃了一惊,把他写的信拿了出来。他看了看,说,请进请进。

走进屋子里,我跪在地上,冲老师磕了几个头。据说这是古礼。当初和周易研究会的那帮兄弟一起混时,副会长总说见老师磕头的事情,给我印象很深。

磕完头,抬头,却不见了老师。一看,他正笑眯眯地躲在一边。说,起来,我们这派不讲究这个。好好修行就行了。

老师让我去找个地方住下,约定8点半见面,于是我尊嘱而行。

8点半,我如约赶去。老师满面是笑。见面就说,好,好,缘分很好!根器很好!

弄得我一愣一愣的。后来我才知道,每次有学生去,老师总要入定观察,因材施教。但当时我真的什么也不懂。

家里很静,只有老师一人。袅袅茶香里,我们攀谈起来。老师给我讲了很多。譬如轻易不要受人礼拜啦等等,还说,南怀瑾先生,学生每次给他磕头,您还没跪下去,他就先给您跪下去了。这也是学佛人的谦恭的训练。

这点我深有体会,后来,有一次,我和老师一起去一座乡间小寺办事,尊称他为老师,跟他学法的几位年轻比丘,和我们一起照相留念时,老师特意把中间位置让给比丘,我们分站两边,老师说,出家人是三宝之一,我们要尊重。

老师还说,修为越高的人,越不随便受人礼拜。问他为何?他说,一是他们的心性已经不一样了,另外,你可知道,礼拜你的人是不是成就者再来?恐怕他们自己有时也忘了。

有这回事?我瞪大了眼睛。

是的,老师说。我给您讲个故事。有一次,一位大学教授去峨眉山见高僧,去了就磕头。高僧赶紧站起来,不受。大学教授问他为何?高僧笑道,大居士,您这一礼拜,折了我的福,我这辈子别想修成了,来生再说吧。原来那位教授是成就者再来,遗憾的是,他自己忘了,但高僧知道。

因此,梵歌,您记着,今后不要轻易受人礼拜,也不要轻易去礼拜人。

说完,老师笑了,转了话题。

时光在静静流淌,不知不觉。我问老师我适合修什么。老师慈祥地问我都修过什么。我说,乱七八糟修了很多,一般的法门我都能修起来。但我最想修准提法。老师说,很好很好,说明您过去生中修过很多法门。那您就修准提法吧。

接着他告诉了我准提法的念法。我照着念了几遍,好像个别字的发音和过去学的不一样。譬如有些法门最后几个字是娑婆诃,这个法门却是梭哈。

我提出疑问,老师笑了。那是法本传承的不同,菩萨都认可,菩萨不笨的。

天近中午,我起身告辞了。老师约定明天上午再见,后来我才知道,下午是他的专修时光。据有些师兄说,他常常一定一下午。

出了门,我试念准提咒,忽然间,我感到身体开始发热,念着念着,就发烫,整整发烫了一天,那滋味,说不清楚。

晚上,我独自坐在破旧的宾馆里,修无量寿根本陀罗尼,老师让念这个消业障,念了不到一会儿,就静定了,满空都是念咒声,异常响亮,而我,就端坐莲花中。

第二天上午,我脚步刚到门口,老师就拉开了门,脸上盈满了笑意。

给我倒上茶后,我问他,老师,为什么昨天我念咒后浑身发烫啊,烫的难受。老师看了我一眼,笑了。说,能量灌注!看来您的身子弱,还不大适合高能量的灌注,可以减一些。

说来也怪,他的话刚落,我就感到身子不那么烫了。

后来,有一年,老师带我去他乡访友,在东北的白山黑水间,老师给我讲了他跟随道家老师学法,后来,又跟随佛家老师学法的事情,说,他年轻时,在外当兵回乡的路上,有个老道士在一棵树下等他,非要教他练功,他不学。老道士就用了一个定身法,把他定住,然后给他灌注了十年功力,他顿时感觉浑身火烧火燎。老道士走时,约定好好修持,过几年再找他。老师心想,这个古怪的老道士,不知用了什么古怪的法术,把我定住,还弄得我浑身火烧火燎地难受,还非要我跟他学什么功。也没问我干不干!

再后来,老师知道修了,但文丨革丨开始了,因为出了本书,被戴了右派帽子,没有了环境。等他被平反,退役回到故乡时,想修,却再也找不到老道士了。一位功夫很高的朋友,发功帮他找那位师父,在山间隐居的师父回信息说,您年纪大了,已经不适合修道家功法了。但可以修佛家功法。于是,就给他介绍了一位隐居深山的佛家老师,他很快修成了。

后来,我读到了老师写他的老师——我的佛家师爷教我的三位三岁开始修行,那时已经十三四岁的小师姑修准提法时,佛家师爷也是这样说,修吧。三位小师姑就得到能量灌注,就入定了,功力迅速提高,山洞里光华大放。

直到这时,我才明白,真正的大成就者给弟子们灌顶,是很自在的,正像师爷所说,那是利用能量灌注,帮助弟子们梳理身心,除掉障碍。

后来,我又明白,还有一种真正的灌顶,是智慧灌顶。研读佛经、听老师讲修行的道理,其实就是佛陀和老师们在给弟子灌顶。

但当时我什么也不懂,还傻乎乎地想,怎么不见老师拿瓢水给我浇浇头啊。当然,浇头也不错,有资格给弟子们举行灌顶仪式的,都是修持有大成的人。但我觉得,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其实质是能量灌注。仪式中,自然也离不开这个实质。如果没有这个实质,就像我,拿东西给人家装模作样地灌,人家说不定还会骂我:)因此,作为学生,不必分别,老老实实按老师的教化方法来就行了——但当时不明白这个道理,就那样心心念念地想。

老师似乎看出我的意思来了,笑了,说,梵歌智慧不够啊,接着给我写了一个开智慧偈:

大智发于心,于心何处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

说这是南安岩严尊者留下来,又叫“南严偈”,让我没事多念念。我答应了,珍藏了起来。

还是漫无目的地闲谈,老师很慈祥,始终微笑着,有问必答。

我谈起了昨夜的念咒经过,老师说,那个境界不用理睬。要如如不动。修持中,有时会有很多境界出现,譬如有的人修着修着,看见了菩萨,见到菩萨是好事,但这时依然不要动心,如果你不动心,就会继续进步,动心了,菩萨就会想,看来,这小子还不行!如果梦中,定中,有人来和你说话,主动来帮您,那绝非好事,不要理睬。

有些人,修行时,什么境界和反应也没有,但他就老老实实地修,修到一定程度,忽然一下子就成了。这是身心素质的差异造成的。

说完,他呵呵笑了。我也笑了。

谈到静心持咒时,一个字一个字很清晰的情况,老师说,那是好事,有点意思了。注意,今后如果进入初禅时,会有外边的桌椅等等响动的情况,这时,不要慌,不要惊,依然如如不动,安心修持,等自己自然退出定境,就成功了。

那要是该上班了怎么办?我总问这些刁钻的问题。

万里寻迷——我所遇到的千年不死的神仙和菩萨》小说在线阅读_第6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_地儿_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万里寻迷——我所遇到的千年不死的神仙和菩萨第6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