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续上

从小到大,我是第一次进城市。

12岁时去上学,哥哥带着我,一路徒步到乡初中,从绿树处处,荷塘莲花、道路扭曲狭窄、泥泞遍布的农村一路走来,陡然进入一条宽马路,两行水泥平房的镇里,感觉乡镇真大,平常只有赶会才能见到的油条、包子、胡辣汤,时时都有,小贩在热腾腾地叫卖,但我们却吃不起。人来人往,都穿的光鲜;

次年参加全县数理化联赛时,第一次来到县城。感觉那葱绿的富贵树、枇杷树装饰出来的石径盈苍苔的校园,简直是仙境。但现在再回去看,感觉不过尔尔,甚至还感到——破旧,破落,不值一提。有时,想想过去的感觉,恍然若梦。

这滋味,或许如同爱情、婚姻和人生的种种,当初所热烈追求的,遗憾失去的,感慨难平的,若干年来,回头望去,大多会为自己当初的行径感到可笑甚至荒诞,会心想,当时我怎么那么蠢!甚至只想逃离。一如钱钟书《围城》所说的,里边的人想出来,外边的人想进去。

其实,究其原因,也正是佛陀在经中所说的,面对同样的事物,人人都在应所知心,循所知量而发现和解读而已。也就是说,风物是一样的风物,只不过我们的心变了,眼光就变了,好恶就变了。所以纳兰性德在词中说: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纳兰性德也是儒释道皆通的人物,笔下自然道出人人感知却人人不能说出的道理。是啊,人生如果都像恋人间第一次见面那样,带着欣赏、赞叹、柔情的目光,去审视对方和这个世界,自然处处美好无比。遗憾的是,相处久了,我们所看到的对方,已经不是当下的他了,而是携带着自我的情绪和观感的他,自己的心变了,当初的欣赏、赞叹和柔情没有了,对方自然也变了——这就是烦恼的来源。如果恢复了当初的柔情,欣赏和赞叹,他就会变回来了。民间所讲的,久别胜新婚,,就是这个道理。心理学家讲的,距离产生美,也是这个道理,因为有了距离,所以内心会恢复冷静,客观地去观察,就感到渐渐美了。

修学佛法,特别是禅宗,准确地抓住了这一点,练习时时在定静中,剥离掉过去的情绪、未来的畅想所带来的挂碍,用时时如初见般的眼光,去感知对方和这个世界,自然无秋风之悲,春意迎人,自在欢乐了。这也就是西方心理学家所说的,忘记过去,每一天都是新鲜的等等。但佛家的禅定的研究,要比这个深刻的多。禅定对心的训练,是十个层级,西方心理学家阐述和发现的,最多是第二个层级而已,那个层级中,粗的烦恼部分调伏,但心仍处在时时的漾动中。

从小到大,我是第一次进城市。

12岁时去上学,哥哥带着我,一路徒步到乡初中,从绿树处处,荷塘莲花、道路扭曲狭窄、泥泞遍布的农村一路走来,陡然进入一条宽马路,两行水泥平房的镇里,感觉乡镇真大,平常只有赶会才能见到的油条、包子、胡辣汤,时时都有,小贩在热腾腾地叫卖,但我们却吃不起。人来人往,都穿的光鲜;

次年参加全县数理化联赛时,第一次来到县城。感觉那葱绿的富贵树、枇杷树装饰出来的石径盈苍苔的校园,简直是仙境。但现在再回去看,感觉不过尔尔,甚至还感到——破旧,破落,不值一提。有时,想想过去的感觉,恍然若梦。

这滋味,或许如同爱情、婚姻和人生的种种,当初所热烈追求的,遗憾失去的,感慨难平的,若干年来,回头望去,大多会为自己当初的行径感到可笑甚至荒诞,会心想,当时我怎么那么蠢!甚至只想逃离。一如钱钟书《围城》所说的,里边的人想出来,外边的人想进去。

其实,究其原因,也正是佛陀在经中所说的,面对同样的事物,人人都在应所知心,循所知量而发现和解读而已。也就是说,风物是一样的风物,只不过我们的心变了,眼光就变了,好恶就变了。所以纳兰性德在词中说: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纳兰性德也是儒释道皆通的人物,笔下自然道出人人感知却人人不能说出的道理。是啊,人生如果都像恋人间第一次见面那样,带着欣赏、赞叹、柔情的目光,去审视对方和这个世界,自然处处美好无比。遗憾的是,相处久了,我们所看到的对方,已经不是当下的他了,而是携带着自我的情绪和观感的他,自己的心变了,当初的欣赏、赞叹和柔情没有了,对方自然也变了——这就是烦恼的来源。如果恢复了当初的柔情,欣赏和赞叹,他就会变回来了。民间所讲的,久别胜新婚,,就是这个道理。心理学家讲的,距离产生美,也是这个道理,因为有了距离,所以内心会恢复冷静,客观地去观察,就感到渐渐美了。

修学佛法,特别是禅宗,准确地抓住了这一点,练习时时在定静中,剥离掉过去的情绪、未来的畅想所带来的挂碍,用时时如初见般的眼光,去感知对方和这个世界,自然无秋风之悲,春意迎人,自在欢乐了。这也就是西方心理学家所说的,忘记过去,每一天都是新鲜的等等。但佛家的禅定的研究,要比这个深刻的多。禅定对心的训练,是十个层级,西方心理学家阐述和发现的,最多是第二个层级而已,那个层级中,粗的烦恼部分调伏,但心仍处在时时的漾动中。

由于第一次到城市去,19岁的我,心是无比欣喜的,同时,对城市的感觉是复杂的。

昨日入城去,归来泪满襟。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小时候读的这些诗歌,无论从农人的眼光,还是从被贬后重新到都市的诗人的眼光,还是身居蜀地城市的来自中原的流浪知识分子,都充满着对城市的不解,纠葛,怅惘、陌生,甚至潜意识里的对立。

也许是教材的选材偏差,也许是写诗的古人把田园和城市,一直作为宁静的心灵与喧嚣的人欲对比的载体,一直没有读到过平和地描摹城市的诗歌。所以,我对城市一直充满着陌生、不解和潜意识里的对立。可见文化对孩子的影响有多么大。

那天,是那位老者带我一起去的。我们一老一小,天蒙蒙亮就起床了,老人很固执,不吃我母亲打的荷包蛋,说自己在家吃过了,于是徒步十华里,赶到公路边,搭乘着破旧的城乡汽车来到市里。越走越繁华。等我们下车,足踏城市大街时,但见高大的梧桐树植满乌黑发亮的柏油路两旁。满街都是人,一切都是那么陌生。

万里寻迷——我所遇到的千年不死的神仙和菩萨》小说在线阅读_第6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_地儿_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万里寻迷——我所遇到的千年不死的神仙和菩萨第6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