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中国人?”康妮狐疑地皱眉,显得鼻头微微有些上翘。
“没错,我是新疆“天鹅部族”的传人。老家就在天山以北的塔城市。”小伙子脸上露出一种平和而又淡然的微笑,一下子让康妮的心松弛下来。
简短交流中,康妮得知金发青年叫叶尔兰(yanran),出生在靠近阿尔泰山脉中哈边境塔城市的一个教师家庭。是个标准的“民考汉”(在新疆,少数民族从小上汉语学校,称为“民考汉”)因自幼酷爱本民族传统骑射,叶尔兰立志要当一名出色的射箭运动员。13岁那年,为了和远在他乡的亲人团聚,全家人旅居邻国首都“苹果之城”。在那里,叶尔兰受到更多体育专业教育。
光阴荏苒,一晃叶尔兰已经23岁,目前就读于苹果之城一所著名体育大学。最近连续几年夺得世界青年组射箭锦标赛前三甲。这一成绩足以让该国百姓感到骄傲。作为一个独立时间不长的年轻国家,官方对他非常重视。
“我这次来北京就是为了参加奥运会射箭比赛,这一直是我的梦想。”叶尔兰说到这,两眼烧灼,仿佛有人在火焰上撒了些许盐。康妮这才想起,今天是2008年7月8日,下个月就将是奥运开幕式——一个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迫不及待的激动时刻。
“奥运会,可是全世界最高水准的较量哦,你刚才那一箭……”
她本想说:“你射中匕首那一箭是瞄准了还是瞎猫抓个死老鼠——碰上的?你有信心赢得比赛么?”可话到嘴边又被生生咽了回去,毕竟人家救过自己的命。
叶尔兰微微一笑,他已猜到女孩心思。
他忽然向后退了十来步,捻起刚抽出的三翎羽箭搭弓上弦,右手用力一扣,整张弓发出惬意的“咿呀”呻吟,势成满月。几乎没怎么瞄准箭已放了出去……
康妮只听绽裂有声,扭头一看:叶尔兰射出的第二箭纤毫不差正插在第一箭尾心,将原先那支从中剖开一分为二!
“好箭法!”这次,赞美由心而发。
(未完待续……)
(第一章神箭4)
“我相信你能拿奖牌!”康妮补充说。每当目睹真正精妙的武艺,她从不吝惜自己的赞美。
“谢谢!但韩国和英国选手也很强劲,我只有尽力而为。”叶尔兰平静地说。
他这股沉稳淡定的气质,渐渐让女孩产生了好感。
“你刚才为什么要出手帮我?”康妮仰起脸美目流盼,眼神星星点点,语气有些发虚。
“如果我袖手旁观,你就会受重伤!难道你要我见死不救?”叶尔兰显然不懂女孩家心事,一脸认真地说。
“嗯……那倒也是。”康妮不由讪笑起来,面对男人,她还是第一次感觉自己耳根有些发烫。
叶尔兰似又想起什么,问道:
“我远远看你和那几个人打架,你打的那一套拳,是不是叫做——胡笳十八拍”?
康妮一听这话脸色巨变!心中惊诧莫名:
“你怎会知道这名字?这可是我家祖上秘传的功夫,从不对外人提起!”
康妮曾听父亲说过:《胡笳十八拍》本是东汉才女蔡文姬所作一部骚体长诗,可谓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一般人认为只是描写了胡汉战争的悲凉惨烈,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这首诗是必须和曲弹唱的。那首古曲原本传自西域胡人,并配有一卷武功招式的人像图谱。只有曲配图谱相互参悟,才能得其精义。只是这古曲和图谱都早已失传。相传蔡文姬也是听了古曲,被曲调幽怨的旋律节拍所感,才写下《胡笳十八拍》长诗……
康妮记得父亲还说:仅存的图谱由祖上传到爷爷手里只剩小半残卷,印在草纸上,形迹已经模糊。传授给康妮的,只不过其中几个片段。但就这几个片段,已是波诡云异,变幻莫测。
“Ata(祖父)曾给我看过一卷裹在羊皮书里的古代画卷,刚才看你和人打架,觉得有些地方很相像!觉得奇怪,所以才问你。”叶尔兰解释道。
“那羊皮古卷在哪?快告诉我,Please!”康妮眼中光华绽放,她几乎一把揪住了叶尔兰的衣襟,热切地问。
“那……那东西在家中爸爸的柜子里,我很小的时候听Ata(祖父)讲过,这羊皮卷是远古先知的传世宝物。最早是草原上的祖先们创造的,后来流传到古代的花喇子模国,这才有了曲调……其他的,我也说不清。”
“有机会,可以借我看看么?”康妮还不死心,她只要见到精妙的武学典籍,就会被勾起强烈的好奇心,拼命想要一探究竟。也许这就是种职业病。
“好吧,也许你的执着让我无法拒绝”叶尔兰舒了口气,要不然康妮不会痛快松开他衣服的。康妮也知自己失态,脸色变成暮光中的云霞。
“如果你在北京比赛要住些日子,有空可以到我家来做客。或者为了感谢你对我的救助,无论你需要什么帮助,都可以给我打电话!”康妮终于婉约地说。
“好的,一定!”叶尔兰记下了她的手机号,告辞离去。
康妮呆呆望着叶尔兰远去的背影,突然发现自己生平头一次,主动给一个陌生男人留电话号码……
(第一章完待续……)
第二章凶手 (1)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又有人说:建筑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民族性格的脸谱。每个城市标志性建筑或巍峨磅礴、或精巧别致、或逆经叛道,但终归要反映这个城市居民的生活态度。
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无疑是新世纪里最能反映中国人心态的建筑群。这里凝聚了年轻一代的梦想,渲染活跃的思维。它流露出的开放胸怀和友善态度令叶尔兰神往。在他心里,鸟巢、水立方,都是享誉世界、堪比哈萨克斯坦和平金字塔的杰出建筑成就。
7月的北京骄阳流火,奥体中心日渐热闹起来。来自五大洲,不同文化、不同肤色的人群,每天在这里上演忧欢离合。说着光怪陆离的语言,怀揣同一个梦想。
接连一周时间,叶尔兰每天沉迷于训练。为让自己熟悉东道主生产的弓箭,寻找最佳“手感”,争取比赛出成绩。
叶尔兰所用弓箭的雏形,始于石器时代。有明确历史记载的弓箭,起源于5000年前的古埃及。最早可能被“底比斯人”携带于马拉战车上,用于征战或狩猎。公元前1500年,居住在欧亚草原的游牧民族发明了反向弯曲的复合弓。这种改进让强弓弹性倍增,箭射程更远、更具穿透力,射手也更容易操控。从彼时起,弓箭一度因具有远距离杀伤力、速度超群,在人类战争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现代射箭运动最早始于英国。1673年,英格兰约克郡开始举行“万斯科顿银箭比赛”。射箭,因此成为一种独立比赛项目。1908年它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一直延续至今……
叶尔兰其实并不喜欢比赛时用的弓箭。虽然这种弓做工精致并装配有瞄准具和稳定设备,却浑身散发出一股现代工业气息,缺乏原始弓箭那种狠辣干练、沙场争雄的霸气!
在他心目中,最完美的弓箭,当属“天鹅部族”远古先民——纵横欧亚草原数百年之久的“斯基泰人”所创造的“双曲反弯复合弓”,又称“斯基泰弓”。(Scythicus bow)那是一种用上好橡木、剖片兽角、牛筋、树胶、马鬃历经数月方能制成的强弓。持弓上马疾驰,远远望去,弓形宛如两头微微上翘的彪悍牛角。熟练的射手一旦张弓搭箭,“牛角”摆出冲锋阵势,顷刻对敌人产生震慑和压迫感,犹如重锤砸在猎物心坎上……
每当叶尔兰朝训练场标靶放出一箭,他的魂,就势如飞鸟钻进蓝天、没入童年的记忆中……
6岁时一次历险,使他终身爱上了弓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