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潮州地区位于闽粤交界处,建制距今已有两千多年。本地居民习惯被称之为“潮州人”或“潮汕人”,因独特的地方文化,国内多数媒体更称之为中国的第57个少数民族。(可图片搜索“潮州营老爷”“潮汕风俗”“潮州劳热”。)

既然潮州是一座古城。漫长岁月的积淀必然给古城留下不少诡吊的不可思议的故事,茶余饭后街头巷尾,居民口中娓娓道来。

(一)加油站的大火

记得事情发生在90年代初,当时是允许私开加油站的,尤其是在离潮州和汕头市区有点距离的小城镇内,反正有需求必然有供应。这个所谓的加油站规模其实不大,是一幢4层楼高的小洋楼,营业门面也就6米宽,店铺内零零散散放着装满火水,汽油,柴油和机油的大铁罐。小洋楼向后延伸是住满居民的街巷,另一边是整排的商铺。

那时候我姑妈就住在附近的街巷里。这天夜半,姑妈在酣然睡梦中被一阵喊叫声吵醒,她跑到小阳台外声音来源处一看加油站火光冲天情况危在旦夕。不容多想,姑妈赶紧拉起熟睡中的姑父跑出小巷到大路对面避难。此时丨警丨察和消防队也相继到达,只是眼前的火情显然不在他们的控制范围。火,一时之间压制不下来。

油站内,老板及妻子、儿子还有两个女儿都困于火海中。警戒线外的居民心急如焚地看着这一家子在三楼惊惶失措地跑到临街窗口用工具猛击被锁死的防盗网,一会儿又跑到同样被铁条焊住的阳如声嘶力竭地喊救。消防设备不足,丨警丨察和消防员一番徒劳施救后也只能爱莫能助地看着这一家子在楼上楼下来回奔突。更只能寄望于还在路上的其它设备能在惨剧之前赶到。

一直处于高温的油罐终于在阵阵惊慌呼喊声中爆炸,一个接着一个。

奇迹在这一刻没有发生,悲剧却还是不期而至,生命在灾难面前竟然如此脆弱,挡不住大火的肆虐,画上了终止符号。

警戒线外,居民惊魂未定。原来在附近卖炭的老头一脸阴沉,木然地说:“怪不得了。几天前油站老板到我店里走动,无意间说他一家子这段时间总见到他死去两三年的前妻,就站在楼道上看前家人,神情哀伤。不知是索命还是警告。老板当时还说想请几个师公(潮汕话,大概就是和尚道士一类的人)作作法。现在看来是迟了。”

这老头一说完,人群里立马炸开了锅,都像恍然大悟地,不约而同的说着这阵子发生在街巷里的怪事。

每到傍晚日落时分,总会隐约听到自家门口像是坐着一个人,一个在哭泣的女人,哭声悲恸且绝望,可是打开门一看,哭声即止,门口更是空无一物。把门关上了不一会儿,那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的悲泣声又幽幽地传来。起初街巷里的居民们都不以为然,讲究点的也就买了些贡品和香烛拜拜家里供奉的神明和祖先,以求心安。这会儿算是全明白了,那油站老板死去的前妻,可怜的鬼魂,知道家人难于逃脱这血光之灾自己却无能为力,只能凄然泪下。可惜,冥冥中,一切皆有定数。

(二)三人行

这是海阳县境内的一段桑浦山麓,一直以来,人烟都不罕迹,有上山取泉水的,有在山林种植果园的,当然,也有一些地方是埋葬死人的,山下则部分地方是片片稻田,一侧,还有一座历经修缮的山神庙,神庙前一条大路通往各乡镇.

阿廖阿赖和阿翁三人即是同学也是老友平时倒也没什么特殊嗜好,在那个人人都加得起油的年代,骑着摩托车在乡间与城镇间兜风对他们来说是件愉快的事.

这天晚上,三位老友一人一部座骑于乡村小道漫行,路越走越崎岖也越走越狭隘,两边是绵长的灌溉用的水沟还有成荫的大树,这三部车只能一人跟着一人列队前行,阿廖开在最前边,阿翁在中间,阿赖则紧跟其后.

"前面快到‘奈河桥’了,谁有种停车在桥上大撒其尿,那么一会到镇上宵夜我请客."不知是谁兴奋地喊道.

这里所谓的"柰河桥"其实是一座用石头砌成的拱桥.在殡葬尚未严制执行的年代里,装殓死者都用非常厚重木料钉成的棺材,送葬车队开至这拱桥前都会熄火停车,棺木也就靠人力抬向山上.这么做开始是怕拱桥承受不了汽车加上棺木的重量而坍塌,也是怕死者灵魂滞留在岸边不懂得过桥,所以孝子在前边带路,边走边撒冥纸,并大声告诉亲人"前面过桥,小心慢走."久而久之形成了风俗,当地人也就戏称这石拱桥为阳间的"奈河桥".

这三人一前一后驶过拱桥,阿翁和开在前边的阿廖开心的谈着什么,一会笑骂这路不好走开得太慢一会又奚落开在后边的马力不足.忽然发觉阿赖一脸的惊恐,不顾危险地冲过前面两部车,并转过身对同伴说"开快点,别讲话了,有急事."原来在前面的两位觉得莫名其妙,但见阿赖失去理智般地加大油门向前疾驰也只好一并跟上.

这伙人开得良久,见有灯火明亮,已是到了村头.阿赖才将车速慢下,在一家杂货店门前熄火停车,尾随而至的那两位好奇地追问他不要命的举动的原因.

等阿赖猛吸了几口烟压惊,平复了些许情绪之后才对他们说:"我们过了‘柰河桥’之后,你们都没心没肺地瞎扯,却没瞅见桥上满地的冥钱,桥边十米开外有一座还摆放着花圈和招魂幡的新坟,本来我就知道新坟在下葬后的百日之内为大凶,路过它周围的都要懂得闭口不言见人不打招呼,也不知我们有没有犯忌,我看见那土冢竟在一缕轻烟笼罩之后,走出一个身穿寿衣的老太婆,我还没来得及害怕,她已飘到阿翁的后座上,坐在上面,然后裂着嘴对我微笑,我当时差点没给吓破胆,但又不能对你们明说,才发了疯地跑回这村镇,现在我还心有余悸啊."

阿赖这一说完,大家同将目前移到阿翁身上.只见阿翁一脸的冷汗,跌坐在地上,喃喃地说:"怪不得我还在埋怨摩托车没有动力,原来有人坐到我的车上."

三(校舍)

下面一则是我一朋友小时候的一次经历:80年代初,父母工作调动,一家人移居到凤凰山附近的偏僻山村。单位当时给员工分配了一间住所,是一排遗弃了的校舍.众所周知,潮州地区的学校当时多数办在村里的祠堂或某些大户人家的庭院落内,直到开放后,才有华侨回乡捐资建校,莘莘学子才有了明亮的新教室.

我们搬进的这老旧校舍却是一排平房(据说最初是粮仓),总共有4排20间房,我家就搬住在最靠近山体的一排.与我们同时搬进来的是另一户同样是一家三口,同样是新调动过来的邻居,因此,空置了不知多少时间的校舍终于住进来两家人.

潮郡杂俎---潮汕地区居民街头巷尾茶余饭后谈及的不可思议事件》小说在线阅读_第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幽篁隐士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潮郡杂俎---潮汕地区居民街头巷尾茶余饭后谈及的不可思议事件第1章

书籍
上一章
1/32
下一章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