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2011-6-29 10:36:00

一点点的将稻草挪走,李晖乘机又划亮了一根火柴,也就在这时他才看到了死人的全貌。不过却将他惊出一声冷汗,借着微弱的灯光他看到了一具面目全非的尸体,应该说除了他的脚丫之外,尸体已经变得破败不堪。

尸体上到处都是尸斑,稻草掀开后发出一一阵阵恶臭。这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那死人的脸部,眼珠子没了,嘴巴微张,鼻孔仅剩下了半个,并且尸体上到处都是黑色的洞洞,并且排列的整整齐齐的,这些小黑洞从肩膀一直排列到腹部,看起来甚是诡异。

当时李晖的第一反应就是逃跑,可刚转了身没两步却又听到了蛐蛐的叫声,他猛然回头,这才发现声音是从尸体上发出的。最终好奇战胜了一切,他又大着胆子回头看,在微弱火苗的跳跃下他看到了一只奇特的蟋蟀。

或者说只看到了它的半颗脑袋,它从尸体上的黑洞中探出了头,头占了身体大半,只是眼睛发亮,身体上还有一条暗色的黑线。不过看到李晖,蟋蟀竟然不害怕,它的嘴巴翕动起来,李晖瞪大眼睛半天才瞅明白,感情那蟋蟀正在啃噬腐尸上的肉,牙齿全露出来,在黑暗中闪着光泽。

这情景可够诡异的,知道蟋蟀是杂食动物,但吞噬腐尸这还是第一次碰到,李晖吓得腿肚子发软,正想撒腿而逃的时候却又突然停下来。灵光一闪,李晖壮着胆子又走回去。

晚上捕虫,此时捕捉的优点是,更深人静,万物无声,干扰少,呜音清晰,而且上品之虫大多要到此时才开始鸣叫。从刚才叫声和身形来推断,李晖突然有了第六感,这只蛐蛐非同一般,他应该把它捉回去。

2011-6-29 18:23:00

其实,捉蛐蛐也是一个细致的行当,有道是“天时不如地利”捕捉蟋蟀也是如此。虽然是适时而捉,但如果地方选择不当,非其地而捕,那么到头来也会使人空忙一场,常常是一夜辛苦,到手只是一些细小的不堪入盆的次等虫儿。

宋朝贾似道的《秋壑促织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出于草上者,其身则软;出于砖石者,其体则刚;生于浅草瘠土砖石深坑向阳之地,其性劣。”就指出了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蟋蟀的不同特性,可作为捉虫、选虫的总的依据。而这只蛐蛐竟然寄生在腐尸中,也许会有更强的威力,李晖慢慢向前挪动,脑袋里飞快运转着。

李晖知道,在荒僻的石坑、岩缝、城墙根、大石板下、废寺弃字、野家、河畔等人迹罕到之处,常有体质刚健的珍品异虫。此外,在以下两种环境里也可能有佳虫隐伏:一种是在体质特别肥壮的“棺材板”蟋蟀特别多的地方;另一种就是蟋蟀的密度特别小,即在正常情况下,蟋蟀的鸣叫声特别稀的地方。在这两种环境里,常常能捉到超乎寻常的上上佳品虫。这都是前人之鉴,估计他们还忽略了今个这种情况。

并且那些上好的蟋蟀,往往是鸣叫快捷有力,震动人心,它每振翅一呼,捕捉者的心跳也随之加快,这是因为听到好虫的声音而令人兴奋所致。据老一辈的说法,上品佳虫的鸣声,不但具有上述短暂、快捷、有力的特点,而且每次连续鸣叫的次数,总是单数,即每次急鸣三声、五声、七声,这也是一种区别蟋缓慢、略带沙哑、个头儿较大者,多为上品之虫,那些铃声急促、声音清脆的,多为小个儿劣种。

此时,李晖的心跳逐渐加速,从刚才的声音判断,这绝对定是一只上上品,虽然这家伙的体型看着有点像大棺头,这是令人担忧的地方,但李晖已经打定主意,先把它捉住再说。他从后背包内悄悄拿出了手电筒,电池快用光了,光线有些黯淡,仅能依稀看到那颗硕大的蟋蟀脑袋。

李晖先用电筒照住它,还好大棺头没有挪动地方,乌黑发亮的眼珠子正睁眼看着李晖,似乎俩人在对视。李晖手里备了一个小网,看到蟋蟀没动地方他心里一阵窃喜,右手拿手电,左手飞快的将网罩了下去,瞬时将蛐蛐一下罩在其中。它似乎受到了惊吓,突然蹿出了尸体黑洞,并在网内来回蹦达,甚至还发生了一阵阵嘶哑的鸣叫,听这声音李晖顿感脊背发凉。

暗格:古老技艺的传承,老木匠深藏的秘密》小说在线阅读_第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澹台镜tt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暗格:古老技艺的传承,老木匠深藏的秘密第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