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说到底还是韩松脑子转得快,会做生意,他马上说:“刘哥你本事不小呀!我们信了!你看我们小哥儿俩打了这么些年的猎,用的还是老式火杆子,劲儿太小了,野猪身上都中了三四枪还跑得挺欢,啥事儿没有,跟给人家挠痒痒似的!每次都得放七八枪才能撂倒,太费劲了!”

我马上明白了韩松的意思,赶紧接过话茬来:“是啊,太悬了!有一回遇上个猛的,那家伙,獠牙都有一尺来长,趁我填火药的工夫就冲过来了,要不是松子动作快补了一枪,兄弟我非得让它给拱了不可!当初要是有这种家伙,一枪就撂倒了,哪至于差点儿赔了小命!”

刘权哈哈一笑,连犹豫都没犹豫,大手一挥说:“好小子,是块做生意的材料!刘哥明白你们的意思!今天你俩就一人拿一把回去,就当给你们的见面礼了,再送你们每人三百发子丨弹丨,先用着,这次我们带的子丨弹丨也不多,下回哥再来的时候再给你们带一箱来,你们只管敞开用,千万别省着,只要有你们刘哥在,保证子丨弹丨管够!”

我和韩松听了这话差点没晕过去!每人三百发子丨弹丨说送就送?看来这刘权还真是有大靠山哩!

刘权笑道:“这都是小意思,要是咱们能找到人参娃娃,把我上面那位给哄高兴了,那可就是一辈子荣华富贵了,就算你想要大炮都没问题!”

我们俩赶忙说:“谢谢刘哥!以后我们小哥俩就跟你混了!有事儿只管吩咐!”

刘权十分得意,说:“好!跟着我混保证不会让你们吃亏,我刘权做人是讲义气的,绝对不会亏待了兄弟!”

说着他把厨子叫了过来,向我们介绍道:“这是老王,给咱们端锅的。(“端锅的”是行话,就是挖参队伍里的厨子,伙夫)怎么样?他手艺不错吧!他以前可在北京的大酒楼当过厨子,两年前开始跟着我,一直在我家里做饭。他好几次说想要跟我出来放山,我都没答应,其实不带他出来也是为他好,放山太不容易,累还是小事,主要是太危险,不想让他来冒这份险。这次是因为他说儿子该娶媳妇了,家里却连彩礼钱也拿不出,可要想赚钱快,除了偷抢拐骗,那就只能放山了。这次他硬要来,我只好带上他,总不能眼看着他儿子打光棍吧!”

老王年近五十,粗短身材,满是皱纹的脸上洋溢着谦卑的笑容,一看就是个老实得不能再老实的人,他把手在满是油渍的围裙上擦了擦,过来摸了摸我的头,笑道:“把头,你看这个小子长得跟我家小伟是不是有点像?年纪身量都差不多,不过小伟比他胖一点。”

刘权笑着推了他一把,说:“得了吧,半点儿也不像!你年月也不说一句话,一开口十句话有九句话都是说你儿子,你他妈能不能给我说点别的?我耳朵都快起茧子啦!”周围的人哄笑起来,老王尴尬地摸摸脑袋,也笑了。

从刘权那儿出来,我和韩松坐在大柳树下面摆弄着那两把枪,和那沉甸甸的一袋子丨弹丨,感觉跟做梦一样。收了人家的枪,当然要替人家做事,我和韩松成了刘权的向导,即将带着外乡人进入那神秘的参王谷去。

那一年是1979年,我21岁,韩松20岁。

(7)

两天后的清晨,天刚蒙蒙亮,我和韩松就带着放山队伍从杨庄出发,目的地很明确,就是参王谷,其他地方都绝不作任何停留。

这是一支特别庞大的放山队伍,刘权一行十五人,加上我和韩松一共十七人。其实本来刘权的队伍是十六个人,但是放山在人数上有个讲究:忌二人同行,忌四人,人数最好为单数,为的是去单回双。这个双可不是指再少一个人,而是指回程时再多一个人——人参娃娃。

刘权本来只是打算请一个向导的,所以带了个双数来,可是没想到杨庄没人敢接这份差事,只有我和韩松愿意,却还必须是两个人一起,单独选谁都不行。刘权没办法,才把一个半大孩子给留下看东西,其实那个破草屋子里面也没啥,连房子都是租别人的,根本没什么可看的。那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没半点儿放山的经验,连人参长啥样都不知道,这种新手带着的确挺麻烦。

当时是农历六月初,正是满山青翠的时候。草是绿的,参棵子也是绿的,混在一起很难分辨,这时候放山,行话叫放黑草。这是最考眼力的时候,此时丰富经验尤为重要。同样一片草丛,可能你仔细地把每片草叶都翻过几遍也毫无发现,人家一个老手走过来,就那么随意扒拉两下,嘿,人家就看见参棵子了!刚走过的人也纳闷儿呢,参其实就在眼皮子底下,可之前怎么就看不见呢?

其实这种事儿非常普遍,老放山人说的好:这是人参跟你较劲儿呢,它给你施障眼法,考得就是你的眼力!要是谁都能找着,一找一个准儿,那人参还能这么贵嘛!想想也是,出人参的大山就那么几座,从古到今放山的人络绎不绝,上千年都在这有限的区域里找,如果那么轻易就能发现人参,那人参只怕早绝种了。

(8)

队伍里有个毛头小子叫石柱子,十七岁,生平第一次放山,很是兴奋,一进山就缠着把头要他讲讲人参娃娃的故事。刘权捱不过他,只好边走边讲了一个东北林区流传很广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中国还有皇帝,大山里有一个小村子,四周都是茂密的林子,祖祖辈辈都说那片林子里就有人参娃娃,可村子里人人都会放山,却从来没人捉得到,连见都没见过。有一天,一个放山人去喊儿子吃饭,发现在村头的大柳村下,有两个陌生的小孩子在跟自己的儿子玩,一男一女,白白胖胖的,全身上下就只穿个绣花肚兜。

他觉得很奇怪,就悄悄问儿子这是谁家的孩子呀?怎么他从来都没见过。儿子说是这两天才认识的,最近天天都在村头跟孩子们一起玩,伙伴们有问过他们是谁家的,他们却只是笑,从来不提家里的事。

放山人觉得这事有点蹊跷,第二天傍晚便偷偷到村头去看,又看见了那两个小孩,在跟村里的一大群孩子们玩跳格子。到天快黑时,村里的孩子们都各自回家了,而那两个小孩却手拉着手,蹦蹦跳跳地往山上的大林子里面去了。

第二天,放山人拿了两束红丝线交给儿子,嘱咐他找机会偷偷把红线系在那两个小孩的脚腕上,儿子照做了。天快黑了,孩子们都散了。放山人便远远地跟着那两个小孩,走了没多远,便听见小女孩说:“哥,我走得好累啊,今天怎么感觉挪不动脚呢?”

小男孩说:“是啊,我也觉得迈不开步了,爷爷要是能来接咱们就好了。”

小女孩说:“咱俩偷偷溜出来玩,爷爷又不知道,怎么来接咱们呀?”两个孩子一边走一边说话,到后来渐渐就没声音了。

放山人等了一会儿见没动静,赶紧追过去看,在路旁发现两棵粗壮的大参棵子,这条路以前他天天都会路过,却从来没见过有人参。他赶紧点起火把,动手挖参,等参挖出来一看,根上竟然还系着他交给儿子的红丝线呢!

石柱子听得津津有味,我和韩松却在一旁偷偷笑个不停,刘权有点奇怪,说:“你们这俩小子乐什么呢?在山里长了这么大,这故事该不会是第一次听吧?”

韩松笑道:“从小听到大的,耳朵都起茧子了!”我也忍不住笑,推了韩松一把,说:“你干的好事,你来说!”韩松笑嘻嘻地说:“当年桐子也差点被人当成人参娃娃给捉去了。”

(9)

石柱子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激起来了,赶紧追问道:“怎么回事?松子哥,你快说来听听!”其他人也都附和着:“是啊,快说来听听。”

韩松笑道:“那是我们小时候的事儿,我七岁,桐子八岁。当时桐子去他姥姥家串门,一住就住了大半年,那期间有一个姓李的道士来我们村,不知道想干啥,在我们家住了好几个月也不走,一天到晚跟着我们这帮小孩儿,在一边看着我们玩儿。

参王谷——说说在东北深山老林里挖参的故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紫檀烟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参王谷——说说在东北深山老林里挖参的故事第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