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绝非某些文章所称是外星人技术,实际上那应该是以讹传讹。比如某文章中所称纳粹的飞碟技术是来自Thule-Vril(估计是外星人),其实那个词语的意思是极北之地-瑞维尔协会,即一个研究古代秘物的“神秘组织”,他们的一些预研可能对纳粹的飞碟研制工作有一些帮助。考虑到二战中德国设计了数种垂直起降的飞机。他们的垂直起降技术明显要超过其他国家,因此碟型飞行器在德国首先研制出来也是情理之中,而并非有天助。
战后疯狂抢夺纳粹科技的盟军,有次发现了一架形状奇特的飞机照片,虽然是一架螺旋桨式飞机,但它的机翼却呈圆形,不同于德军以往的任何飞机。在一座尘封的仓库中,盟军找到了它的残骸——已经被德军破坏了,但专家们立刻明白这并非一种实用战机,它的作用不过是实验圆形飞行器的操纵性和空气动力学特征。在这架实验机的背后,纳粹究竟还做将碟型飞行器发扬光大到什么地步?
2012-9-4 9:03:00
根据现有的资料,德国研制的飞碟里,和当时的科技水平相符的有
“飞轮-1”型飞碟
这种原始型飞碟的设计者是什利维尔和哈贝尔默利。1941年2月试飞,是当时时间上第一个垂直起降飞行器。它的外形结果跟今天发现的某些外星人驾驶的飞碟十分相似,是由一个固定不动的中心驾驶舱室旋转的宽面圆环构成的,采用德国制造的标准喷气发动机。这种飞碟虽已研制成功,但它却给设计者提出了一系列问题:由于不平衡度较大从而引起强烈振动,特别是高速飞行时。设计师曾试图加大外轮圈的重量,但设计方案最终还是没能达到完美的程度。
垂直起降-2”型飞碟
这种飞碟是在“飞轮-1”型基础上的改型,飞碟的外形尺寸有所加大,发动机马力也有所增大,采用类似飞机上保持平稳的舵盘操纵机械,速度约为1200千米/小时。这种飞碟同前一种一样,仍停留在实验室水平上,随着纳粹的覆灭而破产。
上面这两种是当时的科技可以达到的,尽管相当前卫,但接下来的说法就开始令人吃惊了。
1952年,一位前德国空军上尉、航空专家斯彻里沃打破了沉默,他宣称自己曾为一个碟形飞行器绘制过蓝图,这些研究工作在布拉格附近展开。在1944年,实验用模型已经完成,可望于1945年试飞,但苏军的挺进使这一切成为了泡影。第三帝国崩溃前夕,设计蓝图等资料散失。这架据称时速可达“2000英里”,“作战半径4000英里”的神话般的飞行器也就从此无从查考。斯彻里沃去世后,在他的遗物中人们居然发现了关于飞碟的设计草图!这又给这种飞行器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如果按照斯彻里沃所述,纳粹的飞碟似乎胎死腹中,但却有人声称自己亲眼目睹了这架奇异飞行器的试飞。据说该机性能奇佳,“三分钟内爬升至3000英尺,速度达每小时数百英里”。这位目击者叫乔治.克雷恩,他的陈述中有些东西耐人寻味:他说有些研究工作被安排在佩内明德基地,那正是纳粹研究飞弹等绝密武器的顶尖航空科研机构,此外,他还证实飞碟通过采用自旋方式获得良好的稳定性。另外,他说飞碟试飞是在哈尔茨山脉地区,而这正是多位飞碟目击者所报告的目击地点!
据说这种奇异的飞碟叫“柏罗湟女战神-3”型
它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直径38米,另一种直径68米。它们都采用奥地利设计师弗·绍贝格尔发明的无烟无火焰爆炸式“绍贝格尔”型发动机驱动,这种新能源发动机只需用水和空气作燃料。发动机本身具有反磁力性能,它借助反磁力漂浮升腾法使飞碟飞行和悬空。这种飞碟上装有12台喷气发动机,发动机全部采用“爆炸式”冷却法进行冷却。发动机靠吸入惊人的大量空气使其周围空间形成真空,飞碟便能在这一真空区内不费吹灰之力地任意运动。飞碟驾驶舱的内外性状是根据飞碟的机动性能和飞行速度而改变的。
当然,所有的人对于其先进的动力系统和2600公里/小时的速度等都感到好笑。但后面一章会提到,这个速度也许并非是空穴来风。
纳粹飞碟的研制地点众所纷纭,有说布拉格的,也有说佩内明德的,而之所以跟南极扯上关系,主要是战后初期几次所谓目击事件。我只举其中最有名的一次。
在1965年Bahia Blanca海军航空站的Sanchez Moreno上尉发表的官方报道:
“在1950到1965年期间,阿根廷海军共记录了22次不明飞行物体,这些飞行物既不是飞机,也不是卫星,气球或者其他已知的飞行物。这22起事件将是海军调查的重点。”在1965年6月到7月,阿根廷和智利在南极Deception岛上的气象站也曾经记录过不明飞行物,工程兵上尉Omar Pagani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那些不明飞行物的确存在,他们定期来到阿根廷的机场,但他们的性质和来历还不清楚,”
在1965年7月8日,巴西报纸‘O Estado de Sao Paulo’宣称“历史上第一次,官方关于不明飞行物的文件,即阿根廷海军根据大量阿根廷,智利和英国水手在南极的目击而发表的不明飞行物的文件。
这个官方报告说在6月3日,Deception岛,人们发现一个碟型飞行物,闪烁着红色和绿色的灯,有时候还变成黄色。它是曲线飞行,它多次变化速度,并与地平线呈45度,飞行高度大约在5000米,持续时间20分钟,没有声音。该报告说当时的天空非常晴朗,能看到很多星星。阿根廷科学家事后曾向当时目击的三个海军基地证实,结果是“完全同意”
在1961年6月,南极公约签订以前,美国,英国和苏联都利用南极开展过军事活动,而且据说这三国都在南极进行过核试验。其中在1958年8月27日,8 月30日和9月6日,美国在南极至少进行了三次低空核试验,核弹在毛德皇后地某处300米引爆,虽然具体地点没有公开,但显然毛德皇后地是1939-40 年纳粹探险的地方。有些人认为这是美国在清理发现的纳粹基地,或者是遗迹。
战后初期的小规模探索都一无所获,至少表面上如此,那么大规模的考察,会拨开迷雾吗?
这会是一种因果联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