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屋子里的人静静的听着,徐大哥继续说:“今天我们知青要喝一部分社员区八里外的公社所在地挖大渠,发扬龙江精神。都别愣着了,吃饭!”

事情过后联红霞也没往心里去,她只是觉得艾抵资太欺负人了,自己有责任主持一下公道。艾抵资却和联红霞较上了劲儿。当天和秦队长徐点长请了假,坐两毛钱的汽车去姑妈家了。

何艳丽,就像是被平反昭雪了一样,心里不那么难受了。自己在堂屋发面、洗菜、剁菜。不一会儿,来了两个小女孩儿给她做伴儿,还给她拿了一小把瘪花生。天暖暖的。

九、

工地上到处红旗飘扬,大家干的热和朝天——好一个火红年代!(回想起这些,我有些激动了)。一个醒目的横幅:

千人会战大干渠要让旱田长稻米水旺鱼翔前景美 大米干饭红焖鱼

这可能是当年我见过的唯一一个没有政治色彩的标语了。看着标语干活儿,让人有种“会餐的享受”。

徐荣光、周建南五个男知青和当地社员一样,脱了个大光膀子挖土方。外面已经挺冷了,但每个人都挥汗如雨。

这时秦海农队长过来喊徐荣光上来。

“荣光啊,咱们小队被县里树了典型了,说是知青工作安排的好,行动也快。青年点也评上了先进点。明天先到公社座谈,再到县里去讲。”

徐荣光一边擦汗一边点头称是,“上级还要求你倡议一下,让全体知青在农村过革命化春节。你现在就回去,别干了,啊,好好总结。我就不去了,队里没啥可说的。坟茔圈子里盖知青点,有啥可说的......”

“啊?!”徐荣光张大了嘴。

秦海农心直性耿,终于说漏了嘴。忙不迭地打岔:“哎,你瞧我,这笨的。”他就把事情的经过大致说了一下。但也没说李家坟的传说,也没说乡间的传言,只是说实在没地方了,你们住的地方原来有几座坟,别怕,都是咱穷苦人的荒坟。注意保密啊!可不敢让其他知青知道啊!

徐荣光看秦队长急的那样,赶忙绷起了面孔,十分认真地说:“队长放心,我绝对保守秘密!这也是破除迷信,充分利用土地的革命行动!没啥!”

“话是这么说啊,”秦队长苦笑一声,“可咋坟地上盖房子,总是有点说不过去。心里老大鼓,不硬气啊。”

徐荣光岔开了话题:“队长,你看我在这儿也算个壮劳力,这事还是让联红霞回去吧。”

秦海农见徐荣光挺诚恳,说的也有道理,就说:“那也好,就这么着吧。”

中午的时候联红霞就回到了点里。何艳丽高兴地“放”走了两个小女孩儿。他俩一个写稿一个包包子。(老太太我,,,又感动了,,,像是又回到了那个年代。哎,岁月悠悠!)

联红霞很快就写完了稿子,都是生活实践,又有一大堆套话儿可用,这样的稿子不难写。何艳丽有点忙不过来了,她又过去帮忙。两个人有说有笑。很快,第一锅包子出屉了。

何艳丽给联红霞夹起两个包子:“红霞姐,今天你又是体力劳动又是脑力劳动的,先吃两个!”

联红霞连忙摇头:“我是点长,更不能多吃。不行不行。你吃吧,早晨你也没吃东西。”

“大姐,早晨,谢谢你!”何艳丽哽咽了,很快,“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联红霞眼圈也红了,“好妹妹,别哭,别哭!”说着,她竟也哭了出来。

在那个压抑人性、光喊政治口号的年代,悲伤的气氛,或者说“哭”,是最能传染人的。

看过毛主席接见红卫兵资料的人都应该会记得,几十万人在天安门前侧目前行,边喊“毛主席万岁”边哭成一片的情形。是伤心?是激动?是兴奋?我看,那惊天动地的哭,更多的,是“传染”。

天快黑了,包子也都蒸好了,二米粥也熬好了,小咸菜也拌好了。大家“哼哼唧唧”也都回来了。

每人分六个包子,粥随便喝。大家吃的分外香!

十、

陈建军说:“徐哥,咱们队的活儿干的最快。明天早点走,估计用不了半天就能干完,完了咱一起去镇上逛逛唄。”

黄为民马上表示赞同:“哎呀妈呀,你就是真理啊!”

他作了个夸张的表情,接着说,“点长,镇里有卖土豆粉的,三毛八一斤,不用副食劵,还有蘑菇黄花菜都是四毛五一斤,我都打听了。快过年了,回家咱也不能空着手啊!”

徐荣光“嗯嗯”地表示同意。

周建南接过了话茬儿:“还有卖花生的呢!我听李山东说的,凭咱的集体购粮证,每人给供应两斤!”

“李山东?”韩彤辉开腔了。“那人太烦人了,二十几岁跟个小老头似的,埋了八汰的(脏的意思,土话),竟想占便宜。拿张破煎饼要跟我换面包!我都没理他。回来的时候,我看见他那个网兜里装了有五六个面包,不知道是谁被他抓了土鳖!(指被他占了便宜)”

徐荣光挠挠头皮,“人家挺可怜的,别这样。他老婆就要生第四个孩子了。家里那三个丫头:大碗、二盆、小罐,最大的才六岁,全家就靠他一个人儿。家里没钱没粮票的,我,建南还有红霞把面包都给他了。一人吃他一张煎饼。”

姜立新哈哈大笑,“知道的是三个女孩儿的名儿,不知道的呀,还以为是炊具呢!这第四个孩子呀,指定(肯定)得叫马勺儿了!”

气氛那叫一个热烈,用个新名词:和谐,相当的和谐。

李旭东也忍不住了:“那得看是男是女了,要是女孩,就叫满桌儿。”

“为啥呀?”何艳丽不解地问。

“你看,四个女孩长大了出了嫁,回门的时候交上小女婿们正好八个人,正好凑一张桌。”

余抗修说:“这也太没文化了,明天我就找李山东去,三个丫头名儿全改了,就叫爱国、爱民、爱党”,再生个孩子,无论男女,都叫爱军。”

王继红表情一变:“你拉倒吧,单个看挺革命的名儿,放在一起就得要人命了。现行反革命,知道不?”

余抗修仔细一想,吓的差点坐到地上,别人也都替她捏了一把汗。这要是连着念出来就是反动言论!一下子,谁也不说话了,更不敢笑了。屋里就只能听到“呼呼漉漉”的喝粥声了。

十一、

饭刚吃完,就听见队里的道铁“当当”的响了起来。道铁是一块半米长的铁轨,挂在队部前的树上,敲出的响动能传出二里地,沟沟岔岔的人家都听的到。听敲了六加四下一停,就是要召集六小队的人搞政治学习了。

大家陆陆续续往外走,何艳丽最后出来,把门挂好,并没有上锁。挂锁只是为了防猪狗闯进来,不是为了防贼。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乡里乡亲,都很重名声;另外,在那个“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年代,小偷也被吓的“阶段性”绝根了。三间屋的灯也没关。当时不按电的度数收费,都是到了年根底下,全队按使用总量除以各家的灯头数来均摊的。呵呵。

打谷场的电灯很亮很亮,七八个年长的社员刚接了晚班在打豆子。打谷子高粱时,天越冷越好。在场院上泼上水冻的跟镜子似的,这样打出的粮食才没有沙粒。队部门前的高杆上挂着大号的电灯,还按了一个大喇叭,在播新闻联播。

队部、小卖部、仓库、牛栏、马棚、猪圈、苞米楼围出队部前那个长方形的大院子。仓库和牛栏之间有一段能供马车进出的距离,就算是大门了;猪圈和马棚之间是进入南打谷场的通道。院子里有两个大食槽和一眼井,山里的水非常清澈甘甜,供人畜饮用。解了套的五挂大车依次摆在院子里。

李家坟——一个老知青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interrogation9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李家坟——一个老知青的回忆第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