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没有立刻回答,他拉过身后的哑巴,这张布满疤痕的脸上,像是被核爆炸后,夷为平地的废墟,完全找不出昔日的影子。
“他,他到底是谁?”吐尔逊猛地吃了一惊。
“他当年救过大人一命。”阿曼连忙解释。
什么?这倒是出乎吐尔逊的意料。因为在他的记忆中,尽管当时伤情严重,意识非常模糊,但他隐约记得,那个救起他的年轻人,面容并没有任何损伤,而且他也不是哑巴。
“是他?不可能,怎么会……而且那人也不是哑巴!”他实在有些难以置信。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浑身是血,像是遭到猛兽袭击过,从他醒过来后,直到今天他从未说过一句话,大概是声带受损,况且当时他身上的东西,也就只有这把匕首而已。”
“我倒是有些好奇,刚才你们说他是个哑巴,那这些事你们又是怎么知道的?”阚云山插话道,“既然你们都知道,又为何现在才说出来?”
“因为我们大人也是刚得知此事,他主动求见大人,并把这些事情都写在纸上,我们才知道他识字的,而且他说他去过古城!”阿曼说出了原委,“库尔班江大人也知道的,是他让我们亲自把人给你们送来当向导。”
哑巴兄弟的出现,勾起了吐尔逊的心事。其实当年的事情,他记不太清楚,只是隐约知道,当时他伤的很重,受伤后很多天都处在昏迷中,本来是死定了,到了稍微有些意识时,他发现有个少年救了他,于是才送出了那把佩刀,但当他清醒后,少年却已经不知所踪。
“你们是什么时候发现此人的?”他好像想起什么似的,指着哑巴问阿曼。
“三年前,我们大人在清河县打猎时救下他的,当时大家看他不省人事,又流了好多血,都以为他活不成了。”阿曼说。
“既然如此,此人也算救过我,那就让他留下来当向导吧。”吐尔逊应承下来。
这么一出戏剧化的恩人再现,阚云山好像对此事有些心不在焉。可是他的余光却落在几人的脸上,而这些细节全都被在场,却没有说话的一个人看在眼里。
第二章 通向地狱的古道
在暴风凄厉肆虐的呼啸中,夜晚安然无事的过去。
第二天清晨,大家收拾行装重新出发,由于天气状况不佳,马队一路上都行走的很艰苦。
在距离塔瓦地界,还有七八十里山路的地方,队伍被迫停了下来。他们发现前不久的一场山洪,导致泥石流滑坡,通往塔瓦的道路都已阻断。如今要到塔瓦周围,必须多走二三百里,绕到西面的山梁,从那里涉水而过,但是那样的话,则少说还需要十天左右,这还是运气好的情况,如果运气不好,走上半月也正常。
大家有些束手无策,尽管他们在黑道上叱咤风云,可拿原始森林却毫无办法。此时还是阚云山脑子转的快,他觉得应该轮到吐尔逊的恩人,也就是库尔班江派来的哑巴出马了,他不是号称去过古城吗?心动不如行动,他马上叫来了阿曼,阿曼像是早有准备,他告诉阚云山,哑巴确实知道有条山中古道,可以绕过塌方路段,而且应该是所有路线中距离最近的。
刚巧遇上几个打从西面过来的牧民,他们一打听才发现对方正是塔瓦本地人,于是便连忙打听起关于古道的事情。不料那几个牧民们也是一头雾水,他们表示不知,从没听说过山中有古道这回事。
本来刚提起劲,以为车到山前必有路,结果听对方这么说,大家开始又有些泄气。谁知同行一位年长的牧民,听他们打听古道的事情,便告诉他们山中还真有这条古道的存在,只不过已经废弃百余年,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知道。
而且据说古道废弃是因为闹鬼,从小他就父辈们听说不少,他们说在古道上有恶鬼作祟,死在那里的人差不多可以组成个加强排,不过这些都是道听途说的,具体情况他也不了解。
希望这种事,就像在沙漠中找水的人,好不容易找到却发现水里有毒。由于他们暂时还摸不清情况,阚云山只得派手下出去探路,从他们目前所处的位置来看,要去到哑巴讲的那个古道入口,起码来回要走上大半天,所以他们决定就地扎营,在探路人回来之前,起码队伍可以稍作休整。
天刚擦亮,阚云山的三个手下就出发了,他们分别是二毛、大壮和羊蛋,都是过去阚先生还在当阚参谋时的警卫员。临近晚饭时,他们才累的跟狗一样返回营地,倒也带回一个好消息。原来,他们在密林丛中还真发现了哑巴说的那条古道,而且就在古道附近,还遇到好几个当地的老乡,正好从那条古道上过来,那些老乡告诉他们古道路况良好,他们不信也亲自去勘察一番,发现和老乡的说法大致相同,便马上赶回来禀告了。
即便是这样,问题也来了,探子遇到的人对古道的说法,与之前老乡的说法截然相反,现在也没法马上辨出真假。但以目前这种进退两难的状况,吐尔逊还是愿意相信哑巴的话,他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听说有近道可以走,不禁喜出望外,至于闹鬼一说,他有些嗤之以鼻。
不知道为什么,连吐尔逊这种粗人都看出了问题,阚云山在这种时候却什么也没说。
回答不爱喝可乐TX的问题:
塔瓦乡的原型不是图瓦村,因为塔瓦乡是个真实存在的地方,坐落于阿尔泰山的密林深处,是个特别小的地方,相当于有些古老的部落,地图上是找不到的,也不是任何旅游景点,那里定居的大多数都是哈萨克人。
之所以写到这个地方,是因为在北屯时遇到一个来自塔瓦的人,据说是当地第一个大学生,而那座湖也是有的,就是他们乡里附近的一个五名海子,阿依夏尔是当地人对那个海子的昵称。
夏天在那边呆的时候,听他们讲了很多关于塔瓦的奇闻异事,后面我都会写出来的。
哑巴说的那条古道,隐藏在一片浩瀚的密林之中,如果是对当地状况不熟悉的人,恐怕找上一辈子,也不知道山中会有这么条路的存在,难怪就连当地老乡也闻所未闻,因为实在是太偏僻了,加上荒废多年,周围都重新长出参天大树,古道的原貌早已荡然无存,地面被各种落叶覆盖住痕迹,要是无人指点,鬼才知道这片原始茂林中,竟会有这么条古道!
因为古道长年少有人行走,自然也没人来维护,长年累月的落叶,还有那些枝枝蔓蔓,早已腐烂和泥土混合在一起,一脚踏上去就会出现半尺多深的引子,再一看靴子上,全都是一层结实的黑泥,有点走在沼泽地里的意思,软塌塌黏了吧唧的。不过人行其上也还算好,但马匹这种哈萨克人心中的巴图尔,就有点英雄难过淤泥关的意思了,好多次马蹄陷入泥里,大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们从里面拖出来。
女人心海底针,阚先生不是女的,也非常细心,更多的时候他像个马不停蹄,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真相的福尔摩斯。他发现即使在淤泥的掩盖之下,也能依稀看得出当年修建古道所用的石板,正是这些不起眼的青石板,引起了他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