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地下古道
1950年6月19日进入洞穴第五天。
自从踏上这地下古道,手表就失灵了,指针像飞一般的旋转个不停,时间算是彻底的和我们告别了,郭教授说是因为附近有什么具有极强磁性的矿石,才导致了手表失灵,不过也无所谓,在这暗无天日的地下,知道时间和不知道时间也没什么差别。
一行人沿着石阶古道盘旋而下,一边是黑如墨铁的岩石,另一边则就是深不见底的深渊,还没有个遮拦的,大家都尽量将身子靠向里面,生怕一个不小心脚下一滑从此就和人间说再见了。
刘海东依旧小心翼翼的提着唯一的一盏煤油灯走在最前面,由于已经进入地下四五天了,大家的眼睛已经逐渐适应了黑暗,加上洞穴顶上的绿光虽然微弱,但也能让我们看见个大概,即使模糊了点,但总比没有一丝光线要好上许多。
从上面看去,整条古道犹如一条巨蛇一般,盘旋依附在石壁之上,向下蜿蜒着延伸,看不到尽头,旁边的深渊则像一张巨兽张开的巨唇,待人而噬,两者结合到一起,仅仅是视觉上所给人的震憾,就已经不是用言语所能形容的了。
越走越是心惊,几人宛如走在一条直通地狱的道路上一般,每一步都先小心翼翼的探出一步,生怕万一石阶再断裂了,如此一来,行进的速度慢了许多,时间倒是耗了不少,可没走多少路。
旁边的岩石明显没有经过处理,粗砺不堪不说,有的地方还有些棱角,向外凸起着,好象是要将行人推下深渊,好在这石阶的宽度尚且可以,只要脚下不滑,尚不至于有什么危险。
而且旁边的深渊面积之大,深度之深,也不大可能是人工洞穴,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天然洞穴加以利用的,我只是怎么都想不通,这些悬空的石阶是怎么砌上去的。
但这个疑问并没有维持多久,大约走了有个把小时的时候,我们在几处比较平整的石壁上,发现了一些色彩很是浓重的壁画,虽然已经存在这里不知道多少年了,但由于这里没有风吹雨淋的侵蚀,依然保存的相当完好。
劣质手电这时终于派上了用场,散发成光晕的光线,正好可以看清壁画的内容,最前面开始的是工人采石场景,数不清的古装工人正举锤挥凿,石面上火星四射,宛如还能听见“叮叮当当”劳作声。
接着就是运输石材车队的画面,蜿蜒不知几许之长,马拉人推,人头簇拥,旁边还有身着盔甲,骑着骏马的官兵,面露凶恶手挥皮鞭,不断抽打着那些工人,马车上满载石条,厚实长宽形如我们所踩之石阶。
再来是一片沙海之上,烈日炎炎之下,一支数目庞大到惊人的驼队正在缓缓行进,每两匹骆驼之间,用绳索绑着一块石条,重量由两匹骆驼共同承担,另外骆驼的驼峰之上,还挂满了水囊和食物。
驼队的旁边,满是疲惫不堪的古装工人,远处还有几个官兵,正在搬开晕倒的工人,直接就丢到了旁边以免影响驼队的行进。驼队所经的道路两边的黄沙,不时有白骨露出,大概都是那些死在路上的工人尸骨。
接着一幅的画面忽变,不再是一些普通的劳作运输等场面,而像是一场战争,准确的说,好象是一场镇压,画面中的工人纷纷举起石锤、凿子和一些劳作工具,和官兵撕杀在一起,但由于这些工人只是普通的劳作人员,好象敌不过那些受过正规训练的官兵,正在不断有人倒下死去。
紧挨着这一幅的,是一幅收拾残局的场景,一看就是工人那一面输了,画面上到处都是工人死尸,一些官兵正在搜寻还活着的工人补刀,一看就知道这些工人的暴动,受到了毁灭性的镇压打击。
壁画到此因石壁的凸凹不平嘎然而止,几人又前行数十个台阶,逢石壁平滑之处,才再次看到壁画。
这一次仍旧是漫天黄沙,烈日如炎,不过画中的驼队改成了一队衣着囚服的囚犯,浩浩荡荡,见首不见尾,在黄沙中缓缓而行,两边有大队官兵押送,个个手持武器,神情警慎,显然是因为上批工人因为暴动被屠杀干净之后,又押送来囚犯劳作。
接着的画面就是劳作景象了,那些囚犯挥汗如雨的在沙漠上挖掘,旁边一处罗伞下坐着个道士装扮的人,手中拿着个罗盘,正和旁边的一个虎背熊腰的军官说些什么。
再来就是铺砌石阶的场景,只见数十条粗绳吊在半空,有的绳索上绑着囚徒,有的则绑着石块,囚徒们正把那些石块敲进石壁上事先挖好的坑洞内,并以铁锤击打固定。
接着一幅是台阶已成,正是我们目前所处的石阶,那道士打扮的人在洞口指挥若定,大批的官兵持着兵器顺着台阶向下挺进,火把排成了长龙,将洞穴内照得光明如白昼。
画面到次再次嘎然而止,粗砺的石壁也凹凸的厉害,显然是不适宜作画,但我们几人都已经看的入了迷,画面表达的意思也很清楚,分明就是某个朝代的当权者派兵探测这个洞穴的过程,可以说和我们也有着息息相关的牵连,
这一幅幅壁画,生动的描述了整个事件的过程,但这些过程虽然看上去十分震憾,却和我们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再往下去就是我们急切想知道的,可就在这节骨眼上,却没有了,大家这个个心里都像猫抓的一样,不知不觉之间,脚步加快了许多。
一急就容易生错,这个道理真是千古不变,大家刚才缓缓行走之时,什么问题都没有,但刚刚加快了速度,就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