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这一番话明显是藏拙了,抛出的都是一些旁枝末叶,要么是小试牛刀,要么是对我的一种试探,因为接下来,就要轮到我了。
“只说修行二字未免太笼统了,我便谈一下人之精气神,还请道友斧正。”我正了一下身子,缓缓说道。
我话刚落,就明显感觉到旁边的劳千山身体一颤,并且立马打足了精神,老爷子刚刚讲的虽然字字珠玑,但正如我说的,太过笼统,以劳千山现在的境界,也只能勉强理解,处在一个知其意,不知所以然的程度,对他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我讲精气神,无疑是他目前最需要的,因为想要突破到第四境界,便是精气神的突破。
“道友请。”对面老爷子也正色说道,丝毫没有因为我的年轻就轻视,甚至眼中还露出一抹喜意,正所谓管中窥豹,双方论道自然不可能将自己修行核心说出来,但万变不离其宗,别人的经验,对自己同样有很大的帮助。
“精,便是身体之根本,也可以称之为身体的精华,修行过程中,不断的脱胎换骨,便是精的修行,最直观的表现便是人之血气,但精却不仅仅指血气,而是包容身体万气,当精气饱满,便会形成血气狼烟,如此,精之一道算是圆满。”
“气,指的是法力,有个词形容的很好,气功,法力自然以气为始,这气自丹田而上,贯穿全身,也可以看做是内天地的演化过程,日积月累,量变引起质变,从气态到液态,再到固态,正所谓,一颗金丹吞入复,我命由我不由天,这话虽然略显夸张,但也点出了第三到第四境界的道路,法力凝聚成丹,这丹可叫法丹,可叫元丹,亦可叫金丹。”
“从精到气的演化,实际上就是炼精化气的一个过程。”
“神,正所谓气居黄庭,神藏紫府,这紫府也是识海,精神海,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气壮而神足,神自然就是我们的灵魂,当灵魂出窍,自然便是天人之境。”
我讲完之后,声音回荡,这番话,亦是我对修行的感悟,对精气神的理解,当然,我也没有傻到掏心掏肺,同样只讲了一个总纲,至于如何突破,怎样突破,却是只字未提,但即便如此,对劳千山也是振聋发聩,影响深远,至少可以让他不再茫然,对第四境界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
“大善。”对面老爷子满脸赞誉,并未因为我私藏就不高兴,修行本就是自私的,而且我的路也不一定就适合劳千山,我的突破对于他说不定是毒药。
试问又有几个人在第三境界的时候就机缘巧合,灵魂出窍?又有几个人可以在生死危机的时刻毫不犹豫燃烧自己的精气神?只为了那孤注一掷?所以,我的突破,注定没有复制的可能性,说了反而会影响到劳千山。
“道友对精气神的理解可谓是贯彻,独到,连我也不由心动,虽然我当初侥幸突破到第四境界,但因为当时年迈,对精气神的修炼并未达到极致,这也造成我现在的境界难以突破。”老爷子缓缓说道,声音中透着些许遗憾。
对修炼者而言,壮年在三十到五十岁之间,也就是说,突破到第四境界,在这个年龄段最为适合,一旦过了,精气神便会逐步下降,就算侥幸突破,也不能达到身体的极致,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突破到第四境界后,终其一生,都只在初期徘徊。
“精气神未必不能弥补,实际上,修行更重要的还是修心。”我轻轻说道。
“不错,修行从第一到第四境界,前两个境界只是在打基础,想要突破到第三境界,就要找到自己的本心,明悟自己为何修炼,这也是你修行的基础,这本心,不管是行善也好,作恶也吧,都必须坚定,纵万死而不悔,这世间走火入魔者,多不胜数,但归根结底,其实还是观念冲突,本心激荡,溃散造成的,所以,这本心,尤为重要。”
我静静的倾听着对方这番话,对我而言,绝对是金玉良言,实际上,当初我的突破便过于匆忙,虽然找到自己的本心,但随后受到反噬,身受道伤,导致了本心的不圆满。
这么长时间以来,我都是靠着意志,靠着修为压制本心,但这种情况毕竟不可能长久,时间一长,轻则修为尽废,重则身死道消,这也是我当初决定进入秘境的主要原因,为的就是找到残破的道种,吸收前人的经验,来修复自己的本心,但这种吸收,实际上就是走上了别人的道路,纵然本心修复,借此凝聚道心,并且一步突破到第四境界,这一辈子也就只能这样了,再也不可能突破。
这种结果对于多数人而言,绝对是愿意的不能再愿意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信心达到第四境界,相比一辈子无法突破,道种绝对是他们第二条生命。
但正如蜃龙前辈问我的,我甘心吗?
答案不言而喻,我不甘心,所以选了另外一条路,破而后立,重寻本心,哪怕这条路困难重重,我也不会放弃。
好在,上天不负有心人,在传承殿中的试炼,在沼泽地中生死一线的突破,在坟地中吸收了智骷髅的一半本源,让我终于看到了希望,从十死无生,到一半的自信。
而劳家藏书馆中十多天的经历,大大弥补了我的根基,再增两成信心,眼下的论道,实际上也是我对自身修行的一次整理。
“坚定本心之后,以本心寻道,以天地之道来映照自身之道,从而凝聚道种,道种一成,从此山高海阔,逍遥自在。”
如果说我刚刚讲的精气神是外,那么此刻对方所讲的本心道心就是内了,内外合一,方能彻底突破到第四境界。
实际上,第三境界到第四境界是一个坎,一个巨大无比的坎,像一条鸿沟,拦住了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没有大智慧,大毅力的人,根本不可能跨越过去。
修行路,就像一条滚滚大河,人则是河中的沙硕,大浪淘沙,剩下的才会磨砺成真正的宝石。
第七百三十二章 劳家供奉
整个下午,我都在跟对方互相论证自己的修行道路,也是对自己所学的一种梳理,甚至到了后来,我们所谈已经不仅仅只限于修行,对一些古文杂记,人文地理也聊,几乎是想到什么说什么。
相比而言,在旁边伺候了一整个下午的劳千山收获更大,从他明亮的目光中就能看出,他对自己的未来不再是一片迷茫,或许用不了多久,他也能再进一步,达到半步第四境界的极限,然后沉淀一段时间,再奋力一跃,至于能不能进入第四境界,就看他自己的机缘了。
我的收获亦是不少,哪怕是老爷子也一副有所获的样子,到了他现在的境界,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丝,也是进步。
不过,这种论道终究有结束的时候,虽然我跟对方都是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但任何事情都要适可而止。
“老朽有个不情之请,还望道友不要见怪。”最后,劳家老爷子迟疑了一下,不过终究还是说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