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家也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封家人有权决定自己是否立牌位在祠堂之中,不过大部分的封家人是都会立的,除了个别,也有的因名声不好,里立了牌位也会被后辈人移到最边上去,与其这样,倒不如一把黄土埋进了土里省事,免得后人要念起,不落个身前身后名。
封羽想着出了神,心想自己百年后有没有资格在此地?看着一个个这些封氏的先人们,不禁深感惭愧。
祠堂后边有个院子,是一直上着锁的,里面的屋子有什么封羽自己也说不清,虽然这里也是封家,可封家祠堂在封家宅院最后边,那处院子又在祠堂后,这地方本就没什么人来,那处院子就更没人了。
依稀记得小时候,封羽也是在一个雨天无意去过一次后边那处院子,里边似乎是有一个什么样的人,封羽记不起来了,因为自己都无法确定,那到底是真是假。
站在燕山上,看雨是别有韵味的,朦胧之下,因山势成西南至东北走向,山风难吹过燕山腹地,而封家这处宅院所选的地方,是在燕山背面北侧的山尖侧沿,云里雾里的感觉会更惬意一些。
封羽往回去的方向走去,封家后面住人的屋子分为左右两式结构,左边为长,右边为次,长辈们都住在左边,除外,又各立出自己的院子,右边都是些小院,多晚辈居住。
封羽在回去的路上路过二叔的院子,发现他人还未回来,不知是不是因为这雨阻挡了回来的路,不过按二叔的脾气,只要他想回,这点雨不是问题。
回到自己屋前,路过了姐姐的屋子,封羽在屋外看到姐姐和小姑娘枝枝有说有笑,就没进去打扰,一路回了自己屋内。
终于到了封羽能够平心静气的去翻看这本《棺山赋》的时候,书籍老旧,翻动时封羽格外小心谨慎,此书可是唯一记载了棺山人的一本留世之作。
大致翻看后,封羽将此书内容分为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说老爹之前讲到过的棺山人与狐大仙有何关系,第二部分说了棺山一门的由来及发展,第三部分也是整书记载最为繁杂的部分,叙述了许多棺山人在成为大明观山太保前的所做,里边包含有龙语图之事及其棺山人的其他传说。
封氏棺山一门,纵横岁月长达千年之久,泱泱历史,浩浩岁月,一切尽是天机,一切尽是虚妄。
而在悠悠长河之中,留下的是为痕迹,记载于此,为的不是秘密被揭开,而是惊醒后人!
好了,话不多言,就先从这第一个部分开始讲起。
棺山人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家族,他们居在巫溪古镇的棺材山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巫溪是长江径流线路上的一处分流支路,两岸崖山接连不断,径流平静,暗底激流汹涌,有句古诗中写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说的,实打实就是巫溪此地。
大有一种随波而下,一路且看万重崖山连断的壮阔之感。
巫溪古镇的棺材山原本不叫棺材山,而叫巫溪山,居住在此的人,出入就只有一条水路,但说来奇怪,棺材山上的悬棺立满棺材山无从记载,似是一夜之间凭空而来。
棺材山是一条悠长的连山,巫溪从其间划山而出,在这处径流中,抬眼看去,高耸的连山之中尽是悬棺而立。
居住在此的观山人从山上悬棺中得来了秘术天书,通了风水玄学,天星秘术。
在棺山人自己的记载里,天书为幽王当年搜寻天下得来的天书,后在他下葬时,被一个修陵的奴隶盗走,藏在了棺材山的悬棺之内,这毕竟是传说,具体这所谓的天书从何而来,无从追查,权当是这么回事儿。
棺山人便借此得来的秘术在业内小有名声,所谓人红是非多,一些事情就自然而然的找上了门来。
在书中所记内容来看,再结合封羽自己经历,基本上得出了这么一个关于那副狐仙墓壁画的大概过程。
棺山人中,有位极其特殊的存在,他的存在就连降世都不同于他人,这点上在许多地方都有记载,这是当时轰动一时的大事,此人名无名姓,因是巫溪棺山人,且称之为棺巫溪。
就如诸多历史留证为据,此人的降世被诸多人所看见,天光从天而下,暗夜如昼,场面极其诡异,甚至当时的皇帝以为乃是天降浩劫,大难临头,史书曾写道:“庚子年,天星降世,白夜如常,恐天下祸。”
这一事件被当时许多之人瞧见,那时的狐大仙应该是在众多人之列的,至于他为什么要将此事画在墓中,就又是另一回说法了。
棺巫溪算的上是棺山人中最有话题的人,他一直都是个迷一般的存在,包括那所谓的天女送子图,实则是对其的神话之象,以及那挖山掘陵图,说的正是为寻找那道天光而开山。
汉朝年间,二十三岁的外戚王莽入仕,到他升任大司马时,不过年仅三十八岁。汉成帝驾崩,哀帝继位,王莽为新都侯,没过多久,哀帝死,平帝继位,王莽临朝,开始了执掌朝政。
为何要说王莽?棺巫溪出山棺山的一大因素,便是为了辅王莽,《棺山赋》书中所记,棺巫溪乃当世奇人,王莽闻之,多次请其出山,但棺巫溪觉得时机未到,直至王莽临朝。
有古人说,王莽是白帝转世,就是当年汉高祖刘邦做梦梦见自己斩的那条白蟒,王莽篡汉自立,是为寻仇之举。
但王莽之人是个有胸怀之人,他建立新朝后,开始了大肆改革新政,其新政的主要参与和修订者,便是棺巫溪本人。
在当世,棺巫溪的新政措施不被接受,原因只有以下几点,他的改革内容与时代大相径庭,格格不入。
具体内容还有大致说明,废除奴隶制度,这在当时确实不是个好想法,汉朝是封建奴隶王朝,全国人口主要以奴隶为主,自由虽然是奴隶们向往的,可不当奴隶,意味着这些人将没有饭吃,不考虑地主们的想法,奴隶们生活又该如何解决?
第二点为国有化商业,将土地收归了国有后,按人均分配,管控了盐铁酒的买卖,统一了多次货币使用条件,最终导致了钱货价值不抵的结果出现。
最要命的是第三点,试图更改官制官名,这下得罪多数王宫贵胄,彻底没能奏效。
话说这棺巫溪的措施也未免过于超前了些,废除奴隶制度,就是在1923年的今天,也才刚废除了不久不而已,别说其他乱七八糟的了。
棺巫溪确实是个想法天马行空之人,要不是通过书上的了解,封羽甚至以为此人是他的大表舅呢。
汉朝的王莽确实有许多做法让人瞠目结舌,这些大多来源与棺巫溪,或者这么来说,是棺巫溪反而成就王莽这人,
就像在《棺山赋》记载王莽与棺巫溪这段所写的一句话。
“衡量一个领袖的标准,是看是否会为了地位而牺牲原则,如果为了更高的地位牺牲原则,那就不是一个好的领袖。”
这话看起来倒更像是符合现在军阀混战的局面的,要不是用写在古书上,封羽还以为是那个首长说的话呢。
书中关于关于棺巫溪的记载还有泛泛其谈,多也是些无足轻重之事,新朝王莽被杀后,棺巫溪神秘失踪,下落不明,据说他从王莽的国库内得了一样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