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别有内情
庙,叫将军庙,依山而建,北边是秦岭延伸出来的矮山,南边挨着村子,庙旁一条小河流过。庙并不大,比老泰山家的三清观还小一号。
我和老泰山翻墙而过,入眼就是两座主殿和东西偏殿。庙的布局跟寻常寺庙差不多,前殿迎客的是弥勒佛,弥勒佛背后是韦陀菩萨。这里韦陀菩萨的金刚杵是拄着地…这代表寺庙小,概不接受往来僧人留宿挂单。
庙里无人打扫,前几天的雪还没完全化去,这处矮墙下,有一排猫的爪印和两个小一号的鞋印。两个小孩也是从这里进庙的。
老泰山循着两排脚印而去,走到了西偏殿,两排脚印就是到了这里。偏殿的门锁着,老泰山忽然“咦”了一声,转身快步去了后边的主殿,大致看了一眼,继续向后走。主殿后边,是僧人平时饮食居住的禅房。
我不明白老泰山在干什么,紧跟了过去。
老泰山看了禅房,随即又大踏步的回到了脚印所在的西偏殿。面色凝重,不知道在想什么。
“师叔,怎么了?”
“锁!”
我看向了西偏殿门上的锁!这就是一根铁链捆着的一把老式的生铁锁,黑色锁体上铆钉嵌了个薄薄的锁品牌铜片,锁钩是镀镍的亮银色…锁很干净!
废弃了好几年的庙,没有人打理,再好的锁也多少都会生锈!可这把锁,并没有生锈,就像是…就像是经常使用的样子!而主殿和后边的禅房的锁则是锈迹斑斑!
“把锁砸开!”
我四下看了看,从不远处捡来一块花岗岩,照着锁就砸了过去。生铁锁应声而碎。
抽出铁链,推门而入。
这个偏殿供奉的,是一个将军,叫做杨将军,没有详细的来历介绍。杨将军塑像约丈把高,黑衣黑甲,左手持长枪,右手抱一个造型奇特的鼓,双眼圆睁,作怒目金刚相。
这座佛门庙里供奉将军,外人看起来违和,但对佛道来说,这都是寻常!庙,本来就是供奉祖先的场所!即使后来被佛道占据,修了佛像和道门神像,也一般会保留原本的神像,来延续香火。
可不寻常的是,进殿之后,我嗅到了一丝淡淡的香气,再看神像前的香炉,香灰居然是新的…神像身上没有灰尘,屋内竟然连一个蜘蛛网都没有!
我和老泰山对视一眼,都想到了事情的关键:有人暗地里按时来上香祭拜!
什么人会按时到一个村里人眼中的凶庙来上香打扫?他为什么会来,他不害怕吗?
答案呼之欲出!
我立刻打电话给老赵,问庙里门锁的钥匙是谁在保存。
之所以问老赵,是因为…在陈州,寺庙道观如果没有僧、尼、道人驻守,一般是由附近的善信代为看庙,兼立账接受善信捐款,受村干部和宗教局监督。若非庙会或者初一十五,庙门一般是锁着的,钥匙在看庙的善信那。
老赵说,看庙的是村中耆老,叫镇平叔,但镇平叔去年过世了!因为庙很邪性,又废弃了,也没人去在意钥匙的事!
我挂断电话,不再纠结这个。就算钥匙还在,也不一定能打开刚才我砸碎的那块锁。估计时常来庙里的那个人,早就把原来的锁换掉了。
“师叔,你看…”
老泰山没有动静,一双眼直勾勾的盯着神像右手抱的鼓,仿佛入了魔一般
【正文】五斗米
“师叔!”我不由得大喊一声。
老泰山回过头瞪了我一眼,淡淡的说:“你那么大声干什么!我是看那个鼓!”
“那个鼓怎么了?”
“鼓上的纹路是用血掺了黄米画的,我平日行法时偶尔也会用鸡血掺黄米粉!这是祖上不传之秘!这种法子在民间早就失传了,僧人道士都不知道…”
老泰山皱了皱眉,嘴里沉吟道:“这纹路看着熟悉,倒像是五斗米道时的符…”
五斗米道的符?这么远古的符你怎么还认识?
五斗米道据说是祖天师张道陵所创,最早的有传承的道教组织。跟太平道一样,也是符水治病那一套!因入教供奉五斗米,求道中人治病酬谢也是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后来因张道陵子孙被封天师,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祖天师鹤鸣山战鬼巫起教,去陈出新,也吸收了不少原始巫的内容。
这…是道门的说法,史学界却不这么认为!史学界的说法是,巴郡巫张修于汉中、巴郡一代传教,聚众造反,攻打郡县,世人号『米贼』,与太平道张角遥相呼应。张修才是五斗米道创始人,这时的五斗米道是巫教。
只是,张修因为造反,被汉中太守苏固赶出汉中,不得不回头继续在巴郡传教,后来被益州牧刘焉招降。刘焉派张修和张鲁(祖天师张道陵的孙子)攻打汉中,杀苏固。不久,张鲁又杀张修,夺了他的兵马,兼并了五斗米道,割据自立。
祖天师张道陵一系世居蜀地青城山一代,而五斗米道最初只活动于巴郡和汉中。张道陵以『鬼道』治民,见信于益州牧刘焉。若非刘焉派张鲁攻打汉中,祖天师一系估计还打不出蜀地。
是张鲁融合了家传『鬼道』和汉中『米贼』,推出了更成熟的『新五斗米道』,这时的新五斗米道才是道教。
那么老泰山所说的五斗米道早期的符,应该是新五斗米道,他们的符,跟现在道教的符不是一回事,多有现在看来奇诡妖异的法门。
我也凑近了看那个鼓上的符文…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师叔,你的意思是有人用五斗米道的邪法炼邪祟害人!这尊将军殿就是祭坛?”
老泰山点了点头,说:“你四下检查一下,看看有什么特异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