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后来,有一位贝勒去找皇帝办事,特意带上了一件梁金匠打造的金器,皇帝当时见宝心动,看出其中的不凡,于是大手一挥,给贝勒解决了麻烦!
也就是这件事,导致洋人罗安有了发财的机会。
贝勒想在做几件金器留在家里,一是为了再有事时好有资本求人,二是这东西确实好,家里又衬金子,所以就像给自己整点门面出来。
于是乎,这位傻贝勒主动去找罗安,将大批的金子带了过去,并点出要求,希望罗安给他弄几件上等的金器回来。
就这样,罗安有了机会,但他并没有用金子交给梁金匠打金器,而是找了大把的黄铜,高价让梁金匠用心打造器物。
有钱赚自然会有人干活,何况梁金匠自己也知道金器这种东西不可能谁家都会做,再他本来就是以铁匠铺谋生,所以金银铜铁锡在他手里本没什么区别。
可这里也要清楚,梁金匠自己是不知道洋人罗安的心思的,所以他接活的时候,本就以为罗安要的是铜器,还有,罗安找他的时候也提出了要求,必须要按照最好的做工来!
因此,梁金匠在这里完全就成了一个无辜的存在,他精心打造的铜器依旧美轮美奂精妙细致,至少在罗安那边是完全能够交工的!
只是金子换成了铜,罗安又如何给贝勒交代呢?
他也有办法!
罗安单独让梁金匠给他做了一件金器,但仅此一件,是用来设计障眼法的。至于其他的铜器,罗安同样也有办法,他先是用一种晚清时期没有的药水,将这些铜器的味道泡没,甚至还能把黄铜跑软。然后,他在重量上进行严密的计算,将铜器的重量和送来的金子重量计算好,再给这些铜器刷金粉!
罗安刷上去的金粉能保存很长的时间,既不会变色,也不会掉色,用现在的话,他用的金粉就等于现代的金属漆!
当然,就这么设计也不会做到百分百的完美,保不齐就会让正主察觉到丝毫的差别。
可罗安这个人很聪明,他没有把所有的铜器都交给贝勒,而是选了七成黄金等重的铜器,然后再取出送来的两成黄金,最后才把唯一一件金器放在所有铜器的最上面!
就这样,等罗安带着这些真假都有的器物见到贝勒时,他先是一件一件的摆出来,同时将真的那件金器放在邻二位,最后将没有熔炼的黄金还给了贝勒。
送还东西不是主要,关键是罗安怎么回复对方。毕竟有真有假、有成品有原料,如果他有一句话错,那可就要倒大霉了。
可这一点完全难不倒罗安,他敢漂洋过海的来这里混,那绝对是胆量和智勇双全的角色。
所以,罗安告诉贝勒,金匠的年纪大了,短时间内没做完就累病了,现在正喝中药调理呢,可我怕贝勒您着急,就先回来给您交代一声,打造好的成品也先带给您验验成色!
贝勒见没用的金子就在眼前,而且都是真的,潜意识里就以为罗安没有藏私。而这一点,在骗术中叫做晃眼,也是计中计圈套圈里的第一环节!
不过,贝勒没有完全的相信罗安,毕竟成品物件里头是不是掺了假料,这都还没有落实。
所以,贝勒面上带笑,先用眼睛观察那些成品,见其中的做工和成色依旧精妙毫无缺陷,他对罗安的信任度就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而这第二关眼看一关过去之后,自然要到第三关检查真假了。
可当时没有现在那么精密的检测仪器,以当时九成九的人,他们验黄金也不过是利用黄金的一些特性来判定真伪,比如贝勒刚才看成色。
但铜器上的黄金成色被罗安用特殊的金漆瞒过去了,那黄金的其他特征又是否能瞒得过贝勒呢?
譬如硬度这一点。用现在的话,黄金易锻造易延展,相比起其他的金属,在硬度上也是独一份的特殊。所以,古人对黄金硬度的测试基本有两种,一是称重量,而是用牙咬来试硬度。
但罗安早有准备,那些铜器在刷漆之前,都被他用一种极其特殊的药水泡过,不仅没有铜臭,就连硬度也与黄金相差不多。
至于重量他就更不担心了,这里的每一件铜器都是他设计过的重量,贝勒要想测重量,也不过是拿真金和器物作比较。
可很显然,这一招没什么意义。罗安知道贝勒的单块黄金有多重,毕竟是贝勒爷亲手把自家的黄金交给他的。再了,罗安把两成的黄金还给贝勒,就是要他利用还回来的金子与铜器相比。
看到这里或许会有人问:难道贝勒就不能打家里拿新的黄金和铜器相比吗?
这点当然可以,可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贝勒的黄金早就被罗安看过了,之前有了那么多的金子可以被他计算,所以,不管贝勒拿不拿新的黄金出来,这些铜器都可以与其相比!
反正简短截吧,罗安利用外洋的技术和自己胆量与智慧,成功玩了一出瞒过海,并且在贝勒那边获取了百分百的信任和口碑。所以,经过这次的考验,不仅这个贝勒对他信任有加,就连别人也都找他帮忙打造金器了!
但罗安非常的谨慎,不管谁把金子给他,他都会计算好每件铜器的重量和成色,然后才会交还给对方,而这一来二去,罗安手里的黄金可就是一个大数了!
可惜,骗局再怎么漂亮也不会做到百分百的成功,而最终的败露,也使梁家的手艺彻底失传。
那是一次非常巧的巧合,其中有一个大人物请罗安打造金器之后,大人物得到了完美的假货时,他家里的一个下人不心手滑了,把一件金器摔在霖上。
如果是件的金器没啥事,罗安的金漆很黏,既不掉渣也不掉色,如果高度适当的话,也不会出现坑洼的变形。
可巧的不能再巧了,那个下人失手摔掉的‘金器’居然是一个实心烛台,而掉落时的位置和时间,正好是给烛台换蜡烛的时候。
要不这个故事很滑稽嘛!你谁家打金器做烛台呀!而且还在面上摆着用!也不知道这个大人物到底是谁,也不知道他是不是个傻子!
但也因此,罗安的骗局彻底崩盘。因为那么高的位置上掉下一个实心的‘金疙瘩’,‘金器’本身不仅没有半点的变形,竟然还把人家屋里的地砖砸碎了,下人惊慌之余捡起来一瞧,当即就拿着东西给主家看了!
结果自然不用多,无非是那位二到极点的大人物差点没气疯,罗安的骗局也因此败露!
只是这个罗安很机灵,他早就给自己留好了退路。所以,等各种人物找上门来时,这缺德的洋人早就跑没影了。
没抓到罗安,所有人都不痛快,所以被骗的人们联起手来找他,同时还调查这些铜器的出处。
有人就对铜器看出了线索,:就这种手艺的人,咱们这片不会超过三个,无非是谁家的谁,还有他家的那个谁,以及城东的梁铁匠!
呃....那俩铁匠没必要起个名字了,用‘谁家的谁’形容,我觉得就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