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跟这兄弟俩掰扯完了这事,我就去找颜悦瑶,她那边也视察的差不多了,毕竟只是来看一看,并不是来解决什么问题,听她简单的说了一下情况,感觉一切正常,这也就放心了。
然后这紧锣密鼓进行的真正正事,还是针对进攻“长石崮”的军事准备,这个准备从攻下“蜈蚣岭”那天起就在进行,直至今日,正好过去了一个月左右,而凭借着“山海集团”超强的生产力,不仅将之前进攻“蜈蚣岭”时损失的那40万上下的兵员缺口给补上了,还把整个“蜈蚣岭”主峰修缮一新,里面能直接利用的就直接利用,无法直接利用的,就按照“山海集团”的标准进行改造,眼下,这个一座主峰,四座附峰的庞大山地防御工事群,不论从军事功能还是生产功能上来说,都已经完全融入进“山海集团”的体系了。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有一个堪称战略级的超大意外收获,那就是在修缮过程中还对周边进行了地质勘探,结果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各类矿产资源,想来也对,这是在地下几十公里深的地方,矿藏资源绝对不是地面能比的。
而这些矿产资源中,最具价值的是黄金,这里的金矿不仅储量超大,还品相非常好,开采出来之后无需特别深度的加工,就能得到高纯度黄金;其次是铜矿,然后是铁矿,以及锂矿。
最后更是发现了被称为“工业维生素”的稀土,这里的稀土储量虽比不上国内那么庞大,但也称得上非常可观。
这些都是储量最大的几种,那些储量相对较小的其它矿藏就更多了,不夸张的说,这里的矿藏丰富程度,几乎快吧元素周期表给填满了。
那掌握了这些矿藏,以我们的开采、加工、应用,还有市场能力,这就等于又获得了海量的生产力与堪比金山银山的财富。
而这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是意义极其重大的,因为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打仗打的是生产力,是经济实力,是政治执行力,是军事动员力,但这些哪一个都离不开雄厚的物质基础,这个物质基础如果要统一单位的话,那自然就是一个“钱”字了。
(未完待续)
(八十七)“以战养战”(上)
从全面发动对“暗黑殿”的战略反攻以来,“山海集团”从开足马力生产武器装备、招兵买马扩军备战,再到战争中的损失和补充,数百万大军的物资消耗等等等等,这些无一不是海量的花销与天文数字的费用支出,在集团成立至今,所有项目中,除了“主城”的技术遗产开发那个耗资数以万亿美元计的战略项目之外,其余的所有项目全加在一起,也无法与这场战争的花销相提并论。
可以说,纵观全世界,有实力支撑起这样一场战场的国家,掰着手指头数,也不过一两个,而“山海集团”能顶得住,靠的是在国际军火市场上的地位、各种先进技术的输出、“如意铁”原矿的出口,还有“龙元”在“华盟”乃至“大夏国”的统一发行带来的经济效益等。
这些每一个都能日进千斗金的领域综合在一起,给了“山海集团”足够雄厚的家底,再配上“超级工业化”的生产力,我们这才有和“暗黑殿”彻底掀桌子并反戈出击的资本与底气。
但是,这几百万大军自从出征以来,损失动辄就以几十万计,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的消耗更是不计其数,为了补上这些窟窿,让大军的战斗力不下跌甚至还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增强,那要花的钱,就已经不是一个“天文数字”能形容得了的了,所以即便家底已经雄厚至此的“山海集团”,也仍然顶着相当大财政压力在干,每天每月的财务报表看的我头都“嗡嗡”的,要不是有周洲在,能帮我很好的搭理这些,我这脑袋就得看的比冉景成的还大。
好在收支目前还能保证基本平衡,但这只能让我暂时的心安而已,因为我知道随着战争的进行,外来的开销只会越来越大,我们此次出击是按照由弱至强来打的,按照兵力配置、所辖面积来说,“砚池口”的确都要比“无峰山”更强,而且还强的多,但按照由弱到强把它排在第一个,就是因为它那种大平原的地形是“好打”的,即便守军数量要多的多,反而是守军力量在纸面数据上要看着低得多的“无峰山”因为特殊的地形导致是一块非常难啃的硬骨头,非常的“难打”,而这在拿下“蜈蚣岭”的战役中就已经体现的很明显了。
那么按照顺序,再往后还有“蚌洋崖”、“枯木渡”,乃至整个“暗黑殿”的老巢,以及曾经囚禁过颜悦瑶的那个巨型水下漂浮物,暂时不算最后这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后面这三个,进攻难度可以说是“步步高”,一个比一个难打,一个比一个难啃。
那难打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需要兵力、火力、进攻强度的增加,那么军费开销自然也就要直线上升,而且还是“坐着火箭”那种,到时候开销比现在成倍增长,那现在还能保持收支平衡的财政状况到那时还能不能顶得住?这就是个我这个第一决策者必须要考虑的大问题了。
又所以,“开源节流”是目前财政领域的主题,周洲也主要在忙活这事,她一直跟在最前线的最主要目的抛开家事的原因之外,那就是查看每一处新占领地的经济开发价值,以让它们在战争中转化成我们的有效资产,以实现以战养战的战略目的。
作为投资部部长的上官云燕来这里从官方层面上来说也是如此,只是她作为周洲的下属,需要负责的面要窄的多。
以当前的形势来看,“砚池口”的经济开发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那里的大平原价值很高,十几个重镇的潜能都发挥出来也将是当地的经济龙头,只是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相比于在当地建造军工厂,解放当地生产力为我们效劳这事肯定要慢的多。
因为“砚池口”的经济价值主要在地理环境,而非自然资源上。
换句话说,“砚池口”的经济效益是一个长期化行为,需要大量的建设、磨合,这就让它变现的过程比较慢,虽然等真能变现的时候虽然收益一定是让人兴奋的,但在这场对军费需求节节攀升的大战中,有点不赶趟,因为它变现的速度远没有军费需求的攀升快,由此导致它无非在快速的军费攀升中为集团财政分摊太多的压力。
类似的情况还有硕大无比的“山海世界”,那边的开发周期更长,变现周期也更长,虽然那边既有地理位置又有自然资源,可毕竟不在一个空间内,仅仅是要克服空间的这道坎儿,开发与建设的资金成本、时间成本就都将呈几何数增长,毕竟即便有核反应堆与大阵结合的进出口那也总还是远远不如在一个空间内方便的。
因此,我就一直在寻找能够快速变现的渠道,可以大量的获得战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