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背奎谷战役”(一)
会议的前半部分将一天该说的事情都说了,最后我将这项重大军事决意提出后,最兴奋的当属项阳、巴立朗还有向小傲。
这前两者因为都是那种好斗的性格,而后者就不同了,这次进攻“砚池口”的整个系列战役,我将他带来的目的也是为了能锻炼锻炼他,但奈何之前的战场形势太过凶险,为了他的人身安全,我就始终没让他承担什么作战任务,毕竟这是个最有可能当我未来女婿的人,他要有个三长两短那项颜肯定得伤心死,我可不想看到自己的宝贝女儿为情所伤,所以我对向小傲的安全关心程度,甚至超过了项阳,因为我知道项阳没问题。
而现在在这里的最大一仗已经打完了,“背奎谷”也就成了整个“砚池口”最后参加大战的机会,如果错过了就只能等到下次进攻“无峰山”时再参加,因此向小傲不想错过,他要争取。
与项阳、巴立朗的纯粹好斗,不安分就喜欢打仗不同,这向小傲的心态要更复杂一些,他想接受锻炼,也更想建功立业,获得军功,以获取我的承认,让自己在项颜心目中的地位更加稳固,虽说我已经很承认他的能力了,但他内心的这些渴望,从眼神中是藏不住的。
因此,在项阳与巴立朗表达了各自意见,表示一定要打头阵后,向小傲就在第三个发言了,这在平时可不多见,平时他很低调,即便有话要说也会等别人都说完了最后才说,而这次说的这么靠前,便看得出他是多么的希望能参加此战。
“项王,我也想参战,这些日子一直在与后勤、补给线打交道,希望您能给我一个在一线战斗的机会。”
在看到他的时候,我心里就有了谱,所以便说:
“那这次你就与大巴一起,在攻城之前的火力准备结束后,我会兵分两路从两个方向主攻‘背奎谷’,届时你就是其中一路,你以前打过不少小规模武装冲突,也不乏和人街头以命相搏的经验,但这样的大战你是首次参加,缺乏经验,多跟大巴学着点。”
向小傲一听我这么痛快的就答应了他的请求,非常高兴,当即站起来给我与巴立朗先后敬礼,巴立朗则打量了一番这小伙,说:
“小子,听说你身手不错还挺能打的,这次跟我上也好让我见识见识。”
“放心吧,巴叔,不会让您失望的。”
随后颜悦瑶又公布了一下具体的攻击方案,众人没有意见,这次会议也就结束了,而接下来的另一场会其实才是重点,这场会我要与颜悦瑶、冉景成,与参战的各军种以及各集团军司令开会,并给他们分配兵力布置、火力分配、各自的进攻路线等等,至于下面的合成师、合成旅的事情,那就交给他们自己去安排了,我这一级的命令,最低就下到集团军,而这也是最起码的放权。
两场会议上,我将148万主力+100余万无人作战平台编成4大作战集群,从“背奎谷”正面呈扇形摆开,我也想绕后攻击,可是它的名字就已经透露了它的地形,这是一个背对着地下山脉的巨型要塞,用一句即时战略游戏中的术语来说,那就是建在了“地图边缘”,后面全部是完全实心的山脉和地壳,根本无路可走,两侧也多以陡峭的悬崖峭壁为主,不过好在它的正面是一片很广阔的平原,广阔到能将上百万大军并不拥挤的平摊开的程度。
但这两条结合在一起就意味着另一件事情,既我方主力只能从正面发动强攻,一点其它的操作余地都没有,如果对方的守城兵力据城死守的话,我们就算有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也将不可避免的承受相当大的代价后才能杀进去。
这样的战役没有任何取巧的空间,想要避免伤亡,抛开不可控的敌方因素之外,我方能做的事情就一个:加强火力。
用最凶狠的火力准备在正式冲击之前往死里打,尽可能的摧毁防御工事,尽可能的消灭敌方有生力量,然后打到不能再打了,再动用地面部队展开攻城,而什么是“不能再打了”的标准?
很简单,暂时没弹药了,或者是把能看见的、能侦查到的、可摧毁的目标全部打光了即可。
而安排什么样的火力就成了另一个重点,经过研究,除了航空力量需要全员出动之外,地面上的还是“老三样”:地面以各种搭载高超音速战斗部的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开路,空中以战略轰炸机领衔的航空打击群开路,同时辅以其它各型战术平台实施打击。
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的发射装置总数超过了2500台/辆,每台/辆有待发弹一枚,备用弹3枚,共有4枚弹,总记10000余枚。
至于这其它各型战术平台指的就是多型火炮,其中以320毫米远程火箭炮、“神臂弩”自行火炮为主,还有从外面大后方调来的最新型火炮,一种是口径高达800毫米的超大口径远程火箭炮,此炮的设计思路与其说是火箭炮,不如说是“战术弹道导弹并联化”的结果,既让弹道导弹当火箭炮用,同时还得拥有火箭炮的弹丸投射密度。
不仅如此,它还实现了电磁助推发射,省掉了几乎所有化学推进剂,只保留很小的部分用于火箭弹的末端修整,这让这种火箭弹能达到2500公里的中程弹道导弹级射程之外,更将原本用于化学推进剂的重量在被电磁助推省下来后用在了战斗部载荷上,每一枚火箭弹的战斗部都高达3吨以上,装在洗漱则超过了60%,既3吨的战斗部里60%是装药,也就是1.8吨。
并且装药全部都是第三代液体高能丨炸丨药,这种装药曾经把“辉煌塔”三米多厚的外墙给出一个相当于半个足球场圆心大小的洞,而要不是下半部分挨着地面,那就能炸出相当于整个圆心的洞来。
(未完待续)
第二段:
而另一种则是电磁轨道加榴炮,这是固定部署的双联装重型电磁炮的单管自行型号,发射性能丝毫不变,只是射速比双管的降低了不少,这不仅是因为发射机构少了一半,也因为供弹机构没有固定型号那么复杂而强大了,不过自行化给它带来的是前者无法相提并论的战场灵活性。
至于其它威力更小的火炮,如155毫米加榴炮、120毫米迫榴炮之类的,那就全留给支援步兵用了,在这里面对这种目标,它们根本用不上。
而为了让攻城火力足够集中,我还下令在这里组建起了一种以前没有的临时新型编织:炮兵师。
既一整个合成师的规模没有别的兵种、专业,全部都是装备大威力、远射程压制火器,包括弹道导弹与电磁炮在内的师级作战单位。
类似的单位主要在20世纪80年代的国内,和二战时期至整个冷战期间的苏军出现过,属于人类军事史上最大的纯炮兵编制,一个炮兵师一般由五个炮兵旅组成,作为军区/方面军一级的支援单位存在。
在这里,“山海集团”的炮兵师规模更大,打击能力更不用说,毫不夸张的讲,一个集团军下辖炮兵师的火力,就能超过当今世界90%国家全国所有军事力量的总和。
而我们一共组建了8个这样的炮兵师,仅仅是编制人员就超过11万,装备各型压制火器的总数,超过8000台/门,平均每个炮兵师的火炮数量超过700台/门,远超其它同类单位的240-300门。
可以说,这种临时组建的单位在打击能力上除了“战略火力军”之外,几乎已经无可匹敌了。
8个炮兵师都属于比集团军矮半级的单位,在接受命令上将协调集团军作战,都不受其直接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