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对于总督的话我也不能完全相信,就说:
“你确定真的还有2个小时?”
“真的,因为我在当总督之前是技术员出身,我负责过它的部分设计建造,它的基础性能指标我很清楚。”总督说。
“原来如此,那时间的确是充裕多了,但也事不宜迟,快开城门吧。”我说。
“好的。”总督说。
随后他一声令下,“新集里”的正门就被敞开了,他们的全军也得到了命令,不准对“山海集团”的任何目标开火,从现在开始“山海集团”的人马,就是他们的“友军”。
接着就是我方快反部队以最快的速度抵达此处,而这支快反部队并不是一开始就在这里的,是“运输潜艇”在这之间从外界拉来的援军中的一支,这是一支“重装空中突击师”,所谓重装,就是装备有其它各国同类部队没有的重型武器,比如主战坦克、自行火炮等,相比之下国外同类部队最重也就是轻型突击车、超轻型牵引式火炮这些,若这些都没有的二流水平,就直接只是轻步兵,威力最强的武器,也就是迫击炮,面对大型攻坚作战,根本不顶用。
但能装备重型武器的前提是得有足够强大的运载工具,以前世界上载重能力最强的直升机米-26,最大载重也不过20吨,这个数据想要拉起主战坦克还差的太远,而为了攻克这个问题,冉业成旗下的“旋翼飞行器研究院”提出了很多种方案,其中不乏非常先进,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但是这些方案都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发展时间太长,有不少现在还在概念阶段,没有个十几二十年根本无法成熟,而我们和“暗黑殿”的决战当时虽未开打可也近在眼前了,根本等不了那么久,必须要用一种可以满足要求,而技术含量又不那么高,能够快速形成战斗力的方案,即便这种方案会损失很大的发展潜力,那也在所不惜,发展潜力大的等决战打完了再安心搞下去也不迟。
最终,经过排版,研究院拿出了一个相当“暴力”的解决方法,那就是研发一种“核动力直升机”,是的,驱动直升机起飞的螺旋桨不再是涡轴发动机,而变成了核动力!
其实核动力飞机早在冷战时期就有过概念,还制造出了样机,比如美国在b-36战略轰炸机基础上加装核反应堆作为动力源的nb-36h核动力轰炸机,还有前苏联的图-119核动力轰炸机。
只是这些飞机诞生的年代太早,当年的相关技术也极不成熟,耗资又大,再加上那是个洲际弹道导弹突飞猛进的时代,所以也就没发展下去。
不过这两种飞机都是螺旋桨动力,这与直升机在本质上一样,都属于旋翼结构,所以在原理上没有任何障碍。
但具体到“核动力直升机”,则可以说是“山海集团”的首创。
依仗着从“主城”遗产中汲取的强大技术,还有张家这样制造能力超强的盟友支持,这些看似疯狂而不可能的计划在经过一番操作之后,最终变为现实。
这种被颜悦瑶命名为“核直-1”的机型诞生后,就将运输直升机最大载重20吨的记录,直接提高了3倍,达到了60吨,当然,它的尺寸也比米-26大的多的多,它的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40吨,在固定翼飞机领域已经算得上是“大飞机”了,比米-26的56吨最大起飞重量大了足足2.5倍,结合3倍的载重提高,这起飞重量与载重重量的系数比米-26也提高了0.5倍。
当携带60吨重的载荷时,“核直-1”的运输半径为850公里,足以执行战役级别的运输任务。
现在,我方“重装空中突击师”一共动用了300架“核直-1”,运载了100辆“巨灵-2”坦克,100台自行火炮、步兵战车等载具,以及5000人的突击队,5000人听起来不多,但实际上运载的都是“新型战士”与独眼人战士,他们块头大,一个人的占地空间相当于2个普通人,但他们的战斗力可超过了普通人远远两倍。
除了这些,还有500台“重型动力装甲”在飞行组件的帮助下与500台武装飞行踏板会随队一起出击,并有大量的各型无人机将配合作战。
早在周洲还在谈判期间,我就已经让“重装空中突击师”提前出发并快速抵达“新集里”外围30公里处,目前所有的地面力量全部进入进攻状态,只要通过“新集里”,就可以直奔对面距离此地不足15公里的战略级“气象控制武器”。
之所以要在“新集里”前面转换成地面行进,为的是可以迅速投入进攻,如果还是乘机过去,那再放下来再准备,这就得耽误不少时间,被对面防守力量,以及在这附近的“暗黑殿”主力中的防空火力攻击是大概率的事情,为了不给对对方这个趁我们部署和路过的时候下手的机会,这才提前着陆,等双方一照面那就是火力全开的交手。
同时,我命令巴立朗率领部分主力开始向“新集里”这边运动,继续执行一开始制定的通过此地,从中间打穿并彻底分割敌方主力,加快战役进程,我这边带着“重装空中突击师”去对付战略级“气象控制武器”也不耽误。
长话短说,在我的命令与总督的配合之下,已经落地的“重装空中突击师”全速开进,并登上“新集里”,随后在我的带领下,穿过此地的主干道,一路居高临下冲击下去。
在临走前,我与周洲、李继豪、云处易又做了交代,在这里盯着这个总督点,防止他刚才演戏,现在趁着战事紧急搞小动作,说白了就是以他为人质,他敢乱来,就当场宰了他,而外面的我方部队则会提供接应。
另一边,巴立朗带领的一部主力在我率队从“新集里”出发后的半小时内也赶到了这里,并按照部署,顺着刚才我带队走过的那条路杀出去,开始猛击敌方主力当腰,并全力将其截断。
我这边,“重装空中突击师”将老特也带来了,我骑在他的身上冲在最前面,一路上碰到的“暗黑殿”主力军并不恋战,谁挡路就干掉谁,不挡路的就不理它,这是下达给这支人马的统一命令,而他们也都严格执行。
长话短说,从“新集里”的另一头下来后,15分钟的路程在我们的狂飙突进之下眨眼就到,主战坦克带头发起冲击,自行火炮等支援火力则集火掩护,这战略级“气象控制武器”的防守力量,对空防护相当严密,可对地就不行了,相当凑合,重武器严重不足,毕竟它也是跟着主力一起过来临时立起来的,现在它们的主力被我们的主力按在地上打,自然就没有多少兵力再来保护这里的地面安全。
这也是我敢用快反部队攻击它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我军的快反部队拥有比绝大多数军队的重装部队还强的实力也是另一个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