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新集里会战”(五)
再说正面战场上,我方虽然全线压制敌军,可那毕竟是“暗黑殿”的精锐,它们的武器装备、战斗意志、技战术水平那都是顶级的,现在的对战是王牌对王牌,这样交战之下的战场,那就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血肉磨坊”。
所以,我军打的也很辛苦,甚至是艰难,这不仅是一场恶战、苦战更是一场血战,那么“暗黑殿”的这支主力疯狂到了什么程度呢?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能看出—
当初在“罗山仙宫”之战时还是作为秘密武器使用的“攻城槌”超重型突击平台,在这里变成了“大街货”,不能说漫山遍野的到处都是,但普及率已经赶得上之前的“铁矛”坦克了,还是没改进的原始型号,也就是说一次能出动几百甚至几千辆的数目。
想象一下,这种满身都是整块纯贫铀合金装甲,装备着口径不低于300毫米巨炮,能硬接320毫米大口径火箭弹直射,几万吨当量核爆根本不放在眼里,战斗全重达到220吨,集主战坦克、自行火炮等不同平台功能于一身的“陆战怪兽”,以一次出现在眼前就高达上百辆是个什么场面?要知道“罗山仙宫”那一战“暗黑殿”把它憋出来的时候也才集中使用了48辆而已,而这里却跟“不要钱”一样。
诚然,之前说的发射核炮弹在这个交战环境里好像已经不算什么事了,毕竟大家的火力都这么高,核炮弹来了也只是刚入门槛的水平,但是,那是零星使用,哪怕是一次用个几十几百枚的情况,可如果是把核炮弹当普通炮弹用呢?一口气就发射过来好几千,一个弹药基数打没了就上了五位数呢?
因为核炮弹的数量太多,核爆的次数太多,形成的蘑菇云太多,导致战场上在两军交战最密集的部位,出现了一片“蘑菇云森林”!
并且这些核炮弹的当量也有所增加,在“罗山仙宫”之战时“攻城槌”的核炮弹当量在4000-7000吨,而在这里,平均全部达到了10000吨。
假设是寻常武装碰上这样的打击,不被打死也被吓死了,也就是是第三代“轻型动力装甲”的全面普及,极大的增强了单兵的生存力,这才具备了即便不乘坐步兵战车之类的载具,也能面在核战争的条件下保持作战能力。
但保持是保持,可伤亡还是相当大的,那毕竟是核弹,1万吨的当量在爆炸后对于第三代“轻型动力装甲”的使用者,300米内仍然是致死区域,而若对没有防护的普通人,这个距离则超过1.5公里。
密集的核爆交叉在一起,让步兵减员十分严重,载具损伤也不可小觑,大量坦克、装甲平台的装甲因为反复经受核爆冲击波、超压的挤压,表面已经不堪重负崩裂甚至是被炸飞了,同时一些被核炮弹直接命中的载具,更是准备炸的只剩下地上的硕大弹坑而没了踪影。
仅仅是主力决战的第一轮互射,我军死于核炮弹轰击的各类步兵,就高达5万余人,受伤则超过16万,各型载具被毁伤差超过5000辆/台,这还没算之前我方发射各种导弹、远程火箭弹时,“暗黑殿”以多级气体炮为主力的战役支援火力所造成的的损失。
当然,我们损失惨重,它们更不好过。
首先是“决胜”坦克的强大直射火力具备在正面击穿“攻城槌”的能力,它的整块贫铀合金装甲防护力极强不假,可“决胜”坦克的203毫米电磁线圈炮那也不是闹着玩的,不过有一说一,在几千米外可以击穿“铁矛”改进型的装甲,可要击穿它的,就得近到800米以内了,而“决胜”坦克凭借着自身高超的机动性与防护性,顶着密集的核爆拼命往前冲,只要不是被核炮弹直接命中,只要不是距离10米以内,那就都能顶得住,可以在冲过核爆区,冲进800米的击穿距离,然后开火,一炮只要直接命中,那就能完成击穿然后摧毁一辆“攻城槌”。
只要双方拉入近战,那“攻城槌”的优势就没了,它太过庞大,没有“决胜”坦克灵活,如果被绕到侧后那只能被打的更惨。
不过连“攻城槌”都这么多了,“铁矛”、“铁刺”这两种坦克更多,这就可以真用漫山遍野来形容了,所以想绕它们也没那么容易,最终就像登陆时那样,作为最精锐的“决胜”坦克在直接命令下只打击某种特定目标,只是这个目标从“铁矛”升级成了“攻城槌”,至于后两者,那就全交给“巨灵-2”来解决了。
而再“铁矛”、“铁刺”之下,还有无数的“影子部队”坦克,它们以灰色涂装为主要色调,型号上既有m1a2v3,也有“挑战者”-2,反正是美英的当家型号全来了,并且数量死多死多的,如果把这些也交给“巨灵-2”的话,那压力未免就太大了,好在我方还有其它平台帮助它分担这个压力,比如“重型动力装甲”,这百万大军之中我配备了至少2万台,它的火力配置比主战坦克只强不弱,机动性更强,打击距离更远,2万台的数量也绝对够用,还有优势。
空中,我方的重型武装直升机也首次出动,之前登陆战时没用是因为“运输潜艇”的期间位都让给“垂歼-1”了,现在有了充足的起降点,一次出动数百架重型武装直升机去配合地面攻势已经成了战场常态,只是对方也出动了大批的“毒蜂”,这东西对超低空、对地面的威胁太大了,为了对付它,我再次命令“垂歼-1”起飞,这次起飞的地点是地下机场,并以弹射滑跑方式起飞,既不用将地下机场暴露在外太多,也能增加载弹量与载油量以提升战斗力。
再然后就是各种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以及旋翼武装无人机了,前者数以万计,后者数以几十万计,在空中飞起来于大型控制中心的操纵下,使出以量取胜的“蝗群战术”,发射海量的重型动能多用途导弹,攻击视野之内的任何敌军目标。
至于“坚斧”这类280毫米超重型自行火炮、多级气体炮这些东西,前者交给它的老对手,也就是320毫米大口径远程火箭炮对付,后者则交给再次出站的双联装重型电磁炮以及战术弹道导弹与战术巡航导弹对付。
而以上这些,还是双方技术兵器之间相差不大,互有长短的对垒,真正让我们可以给敌方造成重创的杀手锏则是另一件武器。
这种武器在原理上与配合“引力炮”的高能激光武器一样,也是通过激光束引发核聚变的“定向能核武器”,但它的规格要小得多,级别第一阶,属于战术战役级的,而不是前者那种战略级的,它被装在重型履带底盘上可以机动作战,在视距内能够直接发射激光照射目标,如果能引发目标的核聚变反应,这自是最好,如果无法引发,那就以强大的功率强行击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