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都是如此,其中“暗黑殿”的除了自己那些冷血人思路下设计出来的奇形怪状的无人飞行器,比如与“自杀式悬瞳”一样,只是把内部的核战斗部变成了侦查载荷且同样无人驾驶的“侦查式悬瞳”等之外,还有很多“影子部队”的东西,既和地面武器一样,都是在英美国家有大规模装备的无人机型号,比如“全球鹰”、qr-170等。
而双方为了瘫痪对方的侦察体系,也在拼命的打击对方的无人侦查平台,这个之前没提可不代表没有,并且情况也不是像刚登陆时那样敌方被打的找不到北,也没工夫对付满天飞的“水空两栖无人机”,现在它们不仅有功夫对付,更是将无人机作为了重点目标,因此我方无人机的损失率一直很大,要不是电磁推射系统位于地下,躲过了多种打击,而且发射效率高,乃至我们的外部供应源源不断,“运输潜艇”夜以继日的向这边输送所需装备、物资、而在这里也建立起了军工生产力可以一直保证供应量大于损失量的输送,那早就被打没了,在最激烈的时候,每小时就要损失近百架大型无人机,小型的那就不计其数了,当然,“暗黑殿”那边的损失率更大,它们放飞的各种航空侦查系统,最多的一次是一小时内被我们累计击落了300多架/台,平均数量也超过140架/台。
可以说双方都没有立即摧毁对方战争潜力的能力,那就只能拼谁的潜力更强,谁的产能把谁压倒。
而进入“超级工业化”时代的我们,在这事上已经取得了先机。
总而言之,电磁推射器发射无人机,这给出动效率提供了最坚强的保证,本来降落回来还需要跑道的,但现在外面的跑道已经被摧毁了,地下的倒是有,只是战事激烈,很多无人机飞出去之后就是“单程票”,根本回不来了,所以也就无需考虑降落的事情了。
另外,空中可不止只有无人平台,有人平台对制空权的争夺自双方互相使用毁灭性手段打过第一轮“火力准备”之后就开始了,我们这边靠的是地下机场,机场跑道全部在全封闭的环境里,战机起飞的时候才会在出口处打开一个开口,同时为了降低工程量,让地下机场的跑道尽量短,不需要像在地面那样建的这么长,我们将在“航空攻击舰”或者说就是航母上的电磁弹射器搬到了陆地上,这个上面的电磁推射器有一字之差,但不是一个东西,前者弹的是有人航空器,而后者弹的是无人的,还能弹航天器。
因为有了电磁弹射器,原本400米的起飞距离可以被缩短到100米之内,这种方法相比于普通机场在建设时间上要短得多,占地面积也要小得多,缺点是结构复杂,成本更高,对电力系统的要求很苛刻,同时对飞行员的驾驶技术要求也比在地面时高的多,因为从那个小小的开口飞出去,一旦把握不好准头,就很容易出现飞行事故,好在集团带来的飞行员都是飞行小时数充足的精英甚至是王牌,开战至今也没有出现因为撞机而造成的损失。
在地下机场的支持下,以“重歼-2”为先导,以“重歼-1”打辅助,前者利用自己的隐形性能专打地方的空战节点,而后者则加大空对空火力的投射量,并在预警机及也实现地下部署,开机时头顶罩着透波材料的雷达站的支援下,虽然一直没有完全拿下制空权,但却始终将空战的主动权握在手中,还能抽空支援一下地面作战。
战至此时,我方参与争夺制空权,不算每小时都在大量击落的无人机,仅仅是有人驾驶飞行器就损失了超过460架,其中300余架都是歼击机,另外160多架则是预警机、运输机、加油机等辅助机种。
轰炸机目前还没有损失,因为我还没动用它们。
而这个损失量,已经超过一个中等军事强国空军的全部家当了。
“暗黑殿”那边的有人驾驶航空器,和我们的损失比为1:1.5,也就是多了大约50%,其中最常见的空战型“悬瞳”,轻重加在一起被我方击落超过450台/架,其它类型损失量则超过240台/架,踪迹接近700台/架。
战机损失的还可以再生产,但飞行员死了再培养可就难了,因此我在战斗开始之初就命令成立了“飞行员搜救队”,目的就是一旦大规模空战爆发,大量飞行员跳伞的话,得把他们迅速救回来归建,以便重新发挥战斗力。
之后“飞行员搜救队”也在此次空战中表现优秀,我方被击落的各型战机中95%的飞行员都能成功跳伞,而跳伞的这些在1小时之内被“飞行员搜救队”救回的概率也达到了91%,高效的搜救体系让空军的持续战斗力非常强劲,始终能保持一个打不垮的状态,而为了能尽快完成搜救任务,“飞行员搜救队”所搭乘的载具也是最新研制成功的复合动力直升机,可以垂直起降,可以悬停,但同时也有独立的尾部推进螺旋桨,最高时速超过了500公里,是普通直升机的两倍以上。
空战的节奏快但残酷程度远不及陆战,200公里的地面间隔在一马平川的地形下,在双方全速突击的速度下,不消多时就已经互相进入到了对方大部武器的射程之内,随即,一场血腥的地面厮杀就此展开。
在开战的头一个小时里,我方因为总兵力占据很大优势,空中又掌握了主动权并正在向着局部制空权升级,所以战斗进行的相对顺利,对攻过来的81万“暗黑殿”主力形成了全线压制的态势。
而战场上的战术优势不断积累就能转化成战役优势,而战役优势不断积累就能再转化成战略优势,战略优势多了,基本也就可以锁定胜局了,只是这个转化的过程并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需要人为操作的,并且还是个技术活,历史上有不少名将能人在战术战役上都取得了一连串的辉煌胜利,但最后在战略上却失败了,足其中最典型的就莫过于楚霸王项羽,他前期灭秦军败汉军,大小战役七十余场次次完胜,一生只败垓下那一战,结果就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这就是典型的胜利果实没转换好,而我也姓项,但我可不能学楚霸王。
此时此刻,从空中到地面,我方的战术优势就已经逐渐积累成了战役优势,这时候我更不能放松警惕,我得睁大双眼,需要把握好每一个战机,让这些优势不断扩大,不断增长,直至变成将敌人彻底送入坟墓的胜利!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