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处易听令!”
“末将在!”云处易一听我这么正式的叫他,赶紧向前跨出一步,如此说。
“我命你与周洲一起,负责进入‘新集里’完成招降任务,而你的职责就是保护周洲安全,明白了吗?”我说。
“末将领命!”云处易说。
颜悦瑶一看我是安排他当这个保镖也一下就明白我的用意了,她说:
“你的意思是让小兄弟在关键时刻用‘茆山兵马术’召唤‘地兵’以作支应?”
“嗯,不显眼,战斗力又强,而且现在‘地兵’们最喜欢的‘乌太白’,我们有的是。
在基地群建设期间,我就让小兄弟勘察过这里,专门做的‘问路’法事,发现这四周修炼的山精野怪还真不少,也能沟通,并且巧的是之前去昆仑山时请来的那批‘地兵’距离这里也不远,这么好的资源,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不过能不用就不用,但真要用了,也必须能顶得上去。”我说。
我说这话的底气是因为曾经从昆仑山解救出小胖子时与他做的那个约定他真的实现了,“乌太白”只生长在阴阳相冲的地带,通常是阴阳两界的交界处,而他说只要能人为的制造出这种环境,那他就能中得出,这个其实并不难,云处易就做得到,他选好地皮摆设阵法,一阴一阳相对,长期运行,而在两个阵法之间的位置,就是一块人为制造的来的“阴阳相冲”之地,之后小胖子便发挥自己高超的种植天赋,在这块地上种出了能够结出“乌太白”的“乌向树”,之后随着果实的成熟,它们就成了“山海集团”的第一批,也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批人工养殖的“乌太白”。
之后为了扩大生产规模,这样的地又如法炮制设置了四块,前后加起来一共五块,当年云处易一共得了99颗“乌太白”,每用一颗都要很小心,而现在,这块地的产量已经能达到年产3000颗,虽然与其他药材相比仍然很少很少,可就它的作用,也就是雇佣“地兵”来说,已经完全是用不完的用了。
未来如果“乌太白”的产量能够进一步扩大,我就会考虑用它们作为一种长期资源,辅助提高妖兵的道行,以提升这整个群体的战斗力,到时候是与从“无根岛”上获取的剩余“灵能”相配合,还是单独使用,那则到时候再做打算。
言归正传,颜悦瑶对于我的这个部署表示同意,她说:
“我都没想到还能这么干,可以,这等于让周董身边带了一支‘隐形’的,但随叫随到的保镖队,而且也的确能打,足以应付‘新集里’城内可能出现的情况。”
我俩的意见统一之后,我就命人将目前没在总指挥部,而是在生产区指挥军工生产的周洲给调了回来,把这事怎么办以及安全保障等所有事宜给她简单明了的一说,她点点头,说:
“我可以试试,但不好说能不能成功,因为我分析了一下,对面的诉求我们只能猜个大概,他大概率是有自立为王的野心,但这是战略层面的,在细节上如果他有一些什么具体的要求,那还得见机行事。”
“我相信你的能力,而且你放心,如果真说不通,还有我呢,我会用‘巨神锋’和他‘讲讲清楚’。”我说。
“好,有你打底,我心里也有底。”周洲说。
随后周洲与云处易就一起去准备了,而我也得做我的准备,首先就是让电磁推射器与能容纳我的胶囊舱组合并随时待命,这个胶囊舱本来是用于验证将活人通过这个推射器发射到指定位置的上空实施“超远距离空降”的,一次发射一个人,一分钟发射30人,只要推射器够多,在半小时内就能在上千公里外投送出去一支数量可观的精锐轻步兵或特种部队,这可比用运输机安全、快速多了,运输机又慢又大,还容易被发现,被发现了更容易被击落,而这个方案就完全没有这些问题,等以后发展成熟了,说不定还能向更远距离,甚至是洲际之外快速投送兵员。
只是这个设想遇到了一个最大的难题,那就是刚才颜悦瑶说的高过载加速问题,因为推射速度极快,所以人体根本承受不了,就算是经过陨石辐射强化的“新型战士”也会在如此高的加速之下出现皮下出血、眩晕等症状,普通人塞进去就是个必死无疑,在没有解决这个难题之前,它也就只能以发射无人载具为主了,不过冉业成最近一定在这事上取得了突破,能够大规模发射活人已经指日可待。
眼下带来的这个胶囊舱,是准备用来投送作战机器人等无生命单位的,毕竟投送不了人,暂时投送无人化的武器平台顶替一下也还是可以的,只是没想到这个作用还没找到合适的时机发挥,我就先给自己用上了。
以我的体格,得需要一个较大的胶囊舱才能容纳下去,而这个当然不难,其中如何准备妥当,这自不用说。
而我提到的这个电磁推射器,是一种与电磁炮原理相同,但作用不同的设备,它在外面的主要工作是发射卫星,相比于运载火箭,它的使用成本低,再装速度快,唯一的问题就是当前“山海集团”的电磁推射器规模还太小,无法发射太大的东西,听说国内已经建设了一种巨型电磁推射器,以太行山为发射架,直径达到了百米级,长度更是达到了公里级,能够向火星发射大载荷,这个东西也在“天地大劫”中发挥了巨大威力,不过不是当航天发射器,而是变身成了一门超级巨炮,发射的弹丸一举摧毁了30枚战略核弹头齐炸都无法撼动的蚩猖在海上的重要根据地。
而我们的电磁推射器自然也可以在关键时刻当炮用,只是当前还没这个必要,而且还要做很多适应性的改装,在这里这样做并不划算,那部署它的目的,则是为了减少大型无人机的起飞距离,可以让后者几乎砸瞬间就达到可以起飞的初始速度,不需要在跑道上滑跑累计,这对一次放飞大数量的无人机有很重要的意义,而在这种高烈度的战场上,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数量的多寡就有决定性的意义。
比如说这里位于地下,战场侦察体系完全靠不上卫星,临界空间飞行器,诸如飞艇之类的也用不上,因为2万米的高度不够,所以除了在特定地点可以使用导弹发射的“侦查弹”之外,其余90%的侦查任务,全部都得由各种大小不一,级别不同的无人机担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