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上,得益于对空中袭击的充分考虑,外加本来带过来的这些作战单位自身都有不俗的防空火力编制,所以当“肥遗”群出现时,各种防空武器就全面开打了,只不过刚开始的10公里是个比较尴尬的距离,这个距离上用小口径高炮打有点远,用中远程防空导弹打又太近了,如果用近程防空导弹打,那火力密度又不够,毕竟这不是几架几十架哪怕上百架航空器目标,而是上万只会飞,而且破坏力还不容小觑的大蛇。
对于这事,尤家的准备比我们更加到位,因为尤琦此次带来了大量高能微波武器,这东西当年在“暗黑殿”的手中让我们吃过苦头,现在尤家的量产型已经下线,对地对空都是一把好手,这次使用就以对空为主。
高能微波发出后可瞬间将目标加热到无法承受的高温,而这些“肥遗”在遭到微薄穿透时身上先是迅速发红,接着就“呼”的一下自燃起来,在空中变成了一个大火球,然后一个接一个,一片接一片的纷纷被点燃。
说起来也是讽刺,这些“肥遗”本身就是用高温袭击对手的,现在自己被对手用高温成片杀死,也已说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了。
而高能微波武器也有缺点,就是它的持续射击能力不强,要不然自身就会过热死机,只能以类似枪械的短点射进行间隔发射,这样的射速对付正常的战场目标来说完全够用,可现在要对要对付上万高密度集中在一起的空中目标,而尤家当初在研制它的时候也没考虑过会用在这种战场上,而这就导致了其杀伤效率虽高,可在这里却仍然不够用。
因此在防空导弹的配合下,虽然有大量“肥遗”被击落,但它们仍然凭借着数量优势冲击到了3公里以内,这时候小口径高炮就该发威了,一声令下,高射阵地上的高炮迅速开火,在空中编织出一张绵密的火网将来袭之敌罩住,这下效率直线上升,大量“肥遗”犹如下雨一样被弹丸打的坠地死亡。
而它们制造的“焚风”也在3公里的距离上让所有武器装备表面热到了足以烤糊牛排的程度,一些耐热性较差的金属,比如铝合金,已经软化形变,这对露天停在机场上的各型战机损伤很大,算上“重歼-1”与“垂歼-1”两种机型,就有将近二十架被损毁到了需要大修或报废的程度,尤家的运输机机队也有损失,被焚毁了3架,烧伤了2架。
幸好管损方面反应的足够及时,将剩余战机全部转入加固机堡之中,这才免于被“焚风”进一步扩大损失。
等打到机场被清空,地面战机都进入机堡的时候,“肥遗”集群的伤亡已经极大了,它们能取得这些战果那是硬顶着我们的防空火力往上上的,所以短短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在各种防空武器的通力合作,火力全开之下,它们的损失率达到40%左右,比地面上同时进行的“凿齿”巨人还要大。
战至此时,对面的“朱厌”选择了暂停进攻,不管是地面上的还是空中的,都停下了进攻的脚步,开始后撤,并且仿佛是见识到了我们面对集群目标的强大杀伤力,它们在后撤中还尽量分散队形,散在了远处的密林或群山之中。
(未完待续)
第一段:
(一百五十二)“山海之战”(三)
我们这边,则立即发动人手,开始处理损失,该抢修的武器装备抢修,该抢救的伤员抢救,给弹药消耗较大的平台补充弹药等等。
“哥,这算是把它们给击退了?”项颜说。
“应该不是,它们肯定只是暂时撤退,然后组织新的进攻,下次进攻必然会用新的方法,而且强度肯定会更大。”项阳说。
“阳儿,如果你来指挥,目前你准备怎么干?”我说。
“爸,如果我来干的话,那就先摧毁那三个洞口,把它们的据点先拔了再说。”项阳说。
“小勋,你呢?”我又问。
“回父亲,我会考虑出动机动力量,反攻回去,最好能兵分三路,将那三个据点占领下来,当做我们的一个前出支撑点,我们的防御圈就会扩大很多,而三个据点与主基地之间的这10公里左右,也能变成一个缓冲地带。
尤其是这三座山,互成犄角之势,任何一个遭到攻击后另外两个都可以分兵支援,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而我们要拿下它们,它们也可以与主基地形成这种关系,解释敌方再打不动就撤,那便没有机会了,我们可以从正面抵抗,然后从侧后发兵,让敌方腹背受敌而被全歼。”项勋说。
“老弟,你也知道那三座山是掎角之势,那反攻回去如果攻坚不利被拖住了,然后没了机动力量的支持,敌方趁机迂回攻击主基地怎么办?而且到时候前线进攻部队还有被它们‘包饺子’的风险。
刚才它们这是小试牛刀,更凶猛的进攻还在后面,这次没用上机动防御,往后可不好说,所以我认为用于机动防御的兵力,能不动就先不动,至少目前是这样的。
并且我们还得小心对方玩调虎离山的把戏。
毕竟这是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作战,没有十足的把握,最好不要分兵。”项阳说。
他俩说的这话我听着有点奇怪,因为平时性情更加凶悍的项阳这次主张的是按兵不动,只用远程打击摧毁山洞,而性情谨慎的项勋却主场主动出兵,拿下三山。
而项勋闻言,便说:
“哥哥,我们和敌方现在的关系是我们作为外来者,它们可以以逸待劳,时间对我们来说并不宽裕,我们要做的是尽快的一块一块吃掉敌方的要地,既要步步为营,也要兵贵神速,如果一味地龟缩起来对峙的话,不利的是我们。
这里的面积数亿平方公里,且我们兵力有限,所以拼消耗这绝非上策,那么发挥我们的机动性长处,攻城拔寨,扩大防御圈与控制范围才是正道,一味地防守,只能让它们有机会完成部署,而我们就只能被动挨打。”
“老弟,既然你都说了我们兵力有限,这里土地面积又大,那再扩大防御圈,增加控制面积,这兵力密度岂不要降得更低?且不说这被逐个击破的风险非常大,我就问你,如果一会儿和敌方更猛烈的下次进攻撞上了那怎么办?就地展开野战吗?若是那样,损失肯定要比依托基地的防御工事来的要大,而且是大得多!”项阳说。
项勋还想再说什么,我一抬手,让他俩都别说了,然后接话:
“好了,你们说的都要道理,只是出发的角度不同。
如果要摧毁山洞,包括后面的隧道和屯兵点,现在还不是时候,而反攻过去攻占三山的时机也尚未成熟。
前者要等到对方再次将主力部署在其中时再下手,后者要等到对方已成强弩之末时再出动,懂了吗?”
这两条,第一条就是我把刚才在心中所想的发现隧道和屯兵点而不打的理由给他俩说了一遍,而第二条则是提醒他们,现在敌方只是撤退而不是溃退,它们比我们更熟悉地形,在组织性尚未被打破之前,贸然出击的确是风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