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
(十七)“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是个问题,研究也可以,不过最好有样品,实在不行的话,我可以与跟冉王商量,看看怎么办。”我说。
“样品我带来了,还有这个。”右都尉说着,就从后背解下来一支长枪,这枪被它宽大的身体挡住,导致它刚来没拿下的时候我都没注意到,而除了长枪以外,还有一个册子,册子不大也不厚,但上面用类似小篆字体写的三个字我看的清楚:
“《军备志》”。
看名字,这应该是一本记录阴间武器装备的书,但这么一小本能记录多少?不过我也随后想到云处易在阴间的通话册,看似一页不大的纸,但可以包含的内容极多,说不定这个也是类似的。
想着我就将其翻开,发现果然是这样,这其中的内容之多,真按照人类的纸质书籍来印刷的话,估计得印成一个规模可观的图书馆,这一点也不夸张,因为里面仅仅是目录就高达百余页,子目录更多,至于内容,简直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
看到此处,我也大概明白了,这个看起来是个小册子的东西,应该是阴间类似阳间大型移动硬盘的一种存储介质,但容量更大,起码比传统移动硬盘要大的多,而里面记录的,极有可能是目前整个阴间所有主力装备的相关内容。
仿佛是为了应对我心中所想,这右都尉在我看了一会儿后便主动说:
“项王,这是一本军械册,阴兵们使用的小到枪械,大到各种类似阳间的重型装备,只要是主力的,就都在,最难得的是这并不是一本以介绍为主要目的的记录,而是将制造信息、标准都事无巨细的纳入其中,也就是说,如果有相应的条件,那根据册中所记载,就可以把这些武器装备统统生产出来。”
它说这话的时候,我正好翻到了重武器这一栏,发现其中的东西与人类的坦克火炮飞机大部分都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也有一个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它们虽然重,虽然大,可记录的结构却相对简单,总给人一种只是概括并不是细则的感觉,就像外面买的军事科普书一样,这要用来做军事知识扫盲肯定没问题,但要用来制造武器,那可远远不够,比如别看只是一支枪,可要把图纸还有所有的执行标准都摊开了全部以文字的形式写下来,那量也大了去了,若要是一种复杂的重型武器,就更得以几何级的数量翻倍,比如当年“山海集团”从法国买回来“幻影-4000”的全套实体图纸时,那是用飞机成箱成箱的运回来的,这还只是一种型号的而已,若是庞杂的一个军备体系,总量说是如山似海那也嫌少,所以这个小册子虽然内容量极大,可要面对这等记录需求,我感觉还是太少。
把这个疑问一说,右都尉笑了笑,说:
“项王,是这样的,阴间的武器与阳间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原理单一,不论是什么,都离不开阴阳二字,依托的是阴气,抵挡、发射的是阳气,所以没有设计上的矛盾,那造出来结构在非常简单的情况下也能拥有强大的功能,不过这也让阴间的重武器有很大的地域局限性,让它们在阳间的作战效能会比较低,远不如阳间的武器下到阴间,真要和阳间的武器正面对拼的话,也多要以数量更多为优势才能有取胜可能。
这么说吧,您可以把它们理解走的是一种介于科学产物与玄学产物之间的路线,融合了两者的优点,不过在转向方面都不如两者专精。”
它的这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把这个概念记录了下来,并找到了装备部部长,让他亲自带着自己的秘书来做记录,记录好了之后,将概念送到冉业成那里一份,同时也告诉他要量产阴间兵器武装新建阴兵的事情,然后再送到云处易那里一份,同时告诉右都尉:
“这个介于科学与玄学之间的理念非常好,我已经通知冉王与云处易,让他们各自派人组成项目组协作开展研究,到时候可能还少不了你的帮忙,到时候若是有什么难题暂时过不去了,你多多指点着点。”
“项王太客气了,如果有需要,我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右都尉说。
“好,那有了这个执行标准,那交给冉王去攻关生产也不是问题,只是这个小册子你可能得暂时留下,作为批量印刷的母本,你身边如果要有多的也更好。”我说。
“这小册子是我做的备份,原版我是从那边带走的,这个要做多少备份都行,项王要有需要,我随时可以提供。”右都尉说。
“那就妥了,这连印刷的事情都省了;你多拿一些来,我再给需要的单位都分发下去,还有,我刚跟冉王也商量过了,阴间的物理环境与阳间区别很大,技术在阳间搞定没问题,可要批量生产,最好还在阴间,这就意味着在阴间得有咱们自己的军工厂,这个你看是新建还是如何?”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