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个想法也就持续了不到五分钟,因为到了地方后酉星官发现,虽然尤琦说的方案在技术上可行,可说跟做是两码事,真要执行起来难度相当高,而且还很复杂,这事我是一点都不懂,在场的技术人员也都只是掌握操控“气象控制武器”的能力,要做跟念力有关的东西,实属于隔行如隔山,只能大眼瞪小眼;幸亏酉星官是个行家,他在国内最后用众多信号塔作为念力放大器的时候,其接通两者的头戴式设备就是他自己动手改造出来的。
酉星官是行家,思路也很清晰,眼前的条件也足够他施展,但问题来了,叛军在发现这里的情况后,果然调集重兵开始攻击这里,之前它们放着尤家“气象控制武器”所在地这么一个相对重要且防守薄弱的目标没有动手,是为了集中力量尽快打掉我们这些指挥层,再跟前面的宾尼.刘和“暗黑殿”的人马前后夹击击败我方主力,所以腾不出手来,现在我跟酉星官到了此地,还跟着一个刚刚落地不久的空降旅,因此不管它们知不知道我们来此的目的,干掉我俩也好,消灭“英招旅”这个在它们背后出现的高机动兵力也罢,都是在这么短时间内就能吸引过来这么多追兵的原因。
而“英招旅”存在的重大意义也在此刻凸显了出来,他们成了防守此地的中流砥柱,也成了在酉星官成功之前,守住这里不被攻陷、任务不被破坏的绝对主力。
作为全机械化空降旅,在正面对碰中虽然不如重装部队,但在有地利优势的防御战中,还是能和重装部队有一通好打的,特别是为了尽可能的增强“英招旅”在对抗重装敌人时的能力,不管是12吨级的“空降坦克”,还是空降步兵战车,哪怕是单兵与班组武器,都是以重火力为原则,因为运输机的运载能力相对有限,武器装备的重量就必然受到限制,那再结合上述这个发展原则,“英招旅”的所有作战单位,都走的是“火力与机动齐平,防护次之”的路线,防护力能抵挡主流轻武器,以及中小口径机关炮就好,装备中型反应装甲+软硬结合的主动防御系统,对除动能反坦克导弹以外的反坦克导弹都有很强的防护力,就算是碰上大口径高初速的主炮射击,硬杀伤主动防御系统也可以通过切断的方式主动拦截来袭弹丸的穿甲弹芯实现成功防御,只不过拦截这种高速目标的成功率比拦截反坦克导弹这种低速目标要低不少,前者是70%,后者则超过95%。
而火力方面,火控系统等配套设备都按照顶配来做,尽可能的能先敌发现,先敌开火,抢占先机,主炮火力也足以从正面摧毁绝大多数已知的装甲目标,在1000米内可以洞穿“铁刺”重型坦克,2000米内能洞穿各类当今主流主战坦克,对付“铁矛”系列这种超重型坦克的确是没辙,但眼下用来跟“悬尘”悬浮坦克还有“联动机甲”对战是完全够用了。
步兵战车则装备一门40毫米埋头弹机关炮,对付轻中型装甲目标绰绰有余,跟“联动机甲”对打也毫不吃亏,即便对方有双联装100毫米“发射菌”动力主炮,那互相击中后也是互杀的局面。
至于要碰上更重型的目标,那战车炮塔两侧还装有各一副三联装的导弹发射器,里面装的不是别的,就是与“重型动力装甲”上同款的重型动能多用途导弹,这导弹的性能不必赘述,除了极个别的型号以外,剩下什么装甲目标也架不住它的直接命中。
支援火炮、防空武器、防化装备那也都是一应俱全,步兵班组里也大量装备可发射后不管的轻型反坦克导弹,以及一定数量的武装旋翼无人机,包括每个排一门的“音波炮”,发射功率与“音波无人机”相仿,只不过使用环境不同而在具体设计上略有区别。
这些先进的武装,是“英招旅”打硬仗的底气,现在趁着外围叛军蜂拥进攻之前,全旅上下已经都完成了临时掩体的挖掘、布置,占领四周有利地形,各型武器都进入指定战位,只等一声开火令下。
酉星官怎么搞定自己的大脑袋与“气象控制武器”天线之间的连接是一个技术含量极高的事情,我站在跟前也帮不上任何忙,所以我这会儿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出去与“英招旅”的旅长一起,打好这场防御战,尽可能的为酉星官争取时间。
我看着一起空降下来的轻型指挥车中的立体全地形沙盘,经过判断后对旅长说:
“现在这群叛军已经连最基本的战术都不讲了,完全是用人海战术蛮干,这是不惜一切代价干掉我们的架势,估计是看我在这里的原因,要不然它们也不会这么疯狂,不过这样也好,它们不按规律来规律可不会惯着它们,先给它们点颜色瞧瞧。
命令占领各个山头的反坦克小组等对面进攻力量最密集,队形最拥挤的时候再打,打的时候专门打外围的,外围的被摧毁后,里面的‘悬尘’坦克肯定会拔高自己的悬停高度绕开残骸继续进攻,这个时候一定要抓住机会,在它们集体悬浮准备外围冲的时候,向它们的车体下放发射空丨炸丨弹药,让炮兵营的炮弹都在它们的‘裤裆’下面爆炸,那里的动力装置很脆弱,覆盖打击足以摧毁它们!
其它冲出过来的,就用各种直射火力给我狠狠的招呼!”
“是!”旅长没有二话,立马向我敬礼复命。
在命令下达下去的3分钟后,战斗正式打响,如我预料的一样,在山头之间挤成一个疙瘩的叛军集群向前毫无规则的猛冲,就在冲到我方伏击圈最深处的时候,枪炮声骤然响起,各种反坦克武器从各处飞下,将最外围的“悬尘”、“联动机甲”纷纷摧毁,打成了一堆堆燃烧起来的残骸。
由于在开打之前使用信息战体系对谁负责哪个目标都进行了具体的规划,所以打击效率非常高,一口气下来,真就打出了一个将这团敌军围成一个圈的“残骸带”。
同样如我所料,具备低空飞行能力的“悬尘”发现前面路被堵住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拔高自己的悬停高度,准备越过身前的障碍,然后就在它们拔到最高点即将前进的时候,炮兵营的所有曲射火炮都开火了,一枚枚装备了可编程空炸引信的大口径制导炮弹不打坦克本身,全部从它们之间的缝隙穿过,接着在它们的身下爆炸。
其实制导炮弹是完全可以直接命中它们的,但我没这么命令是因为之前在指挥部外,以及后来与酉星官的突围战斗让我见识到了“悬尘”这种悬浮坦克的正面装甲之厚,用精确制导炮弹打,即便是专用的聚能反坦克战斗部轰在上面都可能够呛,而制导炮弹中占比最大是高爆弹,前者都打不穿的装甲后者肯定更没戏,所以真要直接打在坦克上的话,大几率是只能起到一定的迟滞作用,想彻底击毁是做不到的,完全发挥不出炮兵营的最大作战效能。
那现在不一样了,这些精度极高的制导炮弹在精准的位置、高度、时间先后炸开,间隔几米的距离使其威力都结结实实的释放在了“悬尘”悬浮坦克的底盘上,这等于将这些炮弹发挥出了反坦克地雷的作用,虽然已部分爆炸威力释放到了地面上没有专用反坦克地雷的效能高,但相对而言已经非常不错了,特别是这个威力足够摧毁“悬尘”底盘下那五个动力点。
坦克的底部装甲比顶部装甲还要脆弱,这种使用新概念动力的坦克更不例外,再加上它们并不着地,此时还处于一个比平时运行高很多的位置,这些都让它们的重心并不稳定,因此爆炸不仅摧毁了它们的动力,更将它们中的大部分给当场从半空掀翻,摔落时是侧着甚至是倒扣在着地的。
仅仅是这一轮射击,就打掉了至少三位数的“悬尘”悬浮坦克,同时也杀伤了大量补兵,原本就毫无阵型的叛军一下大乱,由于指挥不通畅,混乱之下导致了大规模踩踏。
至此,对于它们来说,此次进攻的失败、对于我们来说,此次防御的成功,都是板上钉钉的了。
(未完待续)